nchar
取字符数量的函数
length与nchar不同,length是取向量的长度
# nchar表示字符串中的字符的个数
nchar("abcd")
[1] 4
# length表示向量中元素的个数
length("abcd")
[1] 1
length(c("hello", "world"))
[1] 2
chartr
字符替换
chartr(old="a", new="c", x="a123")
[1] "c123"
chartr(old="a", new="A", x="data")
[1] "dAtA"
paste和paste0
字符串粘合函数
paste在不指定分割符的情况下,默认分割符是空格
paste0在不指定分割符的情况下,默认分割符是空
# 默认以空格隔开
paste("Hello","world")
[1] "Hello world"
# 没有空格
paste0("Hello","world")
[1] "Helloworld"
# 指定分割符
paste("abc", "efg", "hijk", sep = "-")
[1] "abc-efg-hijk"
# 分别对向量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连接
paste0("A", 1:6, sep = "")
[1] "A1" "A2" "A3" "A4" "A5" "A6"
# collapse参数:每一个元素 *** 作之后,再把向量的每一个元素进行连接
paste0("A", 1:6, sep = "",collapse = "-")
[1] "A1-A2-A3-A4-A5-A6"
substr
字符串截取函数
substr(x = "hello", start = 1, stop = 2)
[1] "he"
strsplit
字符串的分割函数,可以指定分割符,生成一个list
strsplit("abc", split = "")
[[1]]
[1] "a" "b" "c"
如果要对一个向量使用该函数,需要注意。
# 分割向量的每一个元素,并取分割后的第一个元素
unlist(lapply(X = c("abc", "bcd", "dfafadf"), FUN = function(x) {return(strsplit(x, split = "")[[1]][1])}))
[1] "a" "b" "d"
gsub和sub
字符串替换
gsub替换匹配到的全部
sub 替换匹配到的第一个
# 将b替换为B
gsub(pattern = "b", replacement = "B", x = "baby")
[1] "BaBy"
gsub(pattern = "b", replacement = "B", x = c("abcb", "boy", "baby"))
[1] "aBcB" "Boy" "BaBy"
# 只替换第一个b
sub(pattern = "b", replacement = "B", x = "baby")
[1] "Baby"
sub(pattern = "b", replacement = "B", x = c("abcb", "baby"))
[1] "aBcb" "Baby"
grep和grepl
字符串匹配
grep函数返回的是索引值
grepl函数返回的是逻辑值
# 返回匹配到的元素的索引
grep(pattern = "boy", x = c("abcb", "boy", "baby"))
[1] 2
# 返回逻辑值
grepl(pattern = "boy", x = c("abcb", "boy", "baby"))
[1] FALSE TRUE FALSE
match &&pmatch &&charmatch
1、match
Usage
match(x, table, nomatch = NA_integer_, incomparables = NULL)
x %in% table
参数:
x: vector or NULL: the values to be matched. Long vectors are supported.
table : vector or NULL: the values to be matched against. Long vectors are not supported. (被匹配的值)
nomatch: the value to be returned in the case when no match is found. Note that it is coerced to integer. (没有match上的返回的值)
incomparables : a vector of values that cannot be matched. Any value in x matching a value in this vector is assigned the nomatch value. For historical reasons, FALSE is equivalent to NULL. (不同来匹配的值)
match函数类似与 %in%,不同的是match返回的是索引,而%in%返回的是逻辑值。
在R中尽量使用 <- 进行赋值, <- 更标准。在R中使用 = 进行赋值可能会出现错误(有些函数会将其解释为判断)——因为R起源于S语言,S语言的定义如此。
模式-使用mode()可以查看对象的数据类型
长度-使用length()可以查看对象的长度
标量可以是数字、字符、逻辑值等。
结果
向量可以由单个或多个值组成,多值的向量只能由相同类型的值组成,有一维和多维向量。
向量用于存储数值型、字符型、逻辑型数据
is.na()判断是否为缺失值,返回一个逻辑性向量
将自变量连接成一个字符串。
一般的使用形式是paste (..., sep = " ", collapse = NULL), ... 表示想要连接的不同自变量,sep表示不同自变量之间添加的符号,collapse打开之后表示将整个自变量变成一个单一的变量
对对象进行重复
在统计学中,按照变量值是否连续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分类变量是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其取值是分类数据。变量值是定性的,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因子就是一类分类离散变量。
因子是带有水平(level)的向量。
factor()函数一般形式为:
可以用来筛选因子的level
Table()函数对应的就是统计学中的列联表,是一种记录频数的方法。对于因子向量,可用函数table()来统计各类数据的频率。Table()的结果是一个带元素名的向量,元素名为因子水平,元素值为该水平的出现频率。
tapply()是对向量中的数据进行分组处理,而非对整体数据进行处理。函数一般形式为:
gl()函数可以方便地产生因子,函数一般形式为:
矩阵是一个二维数组,只是每个元素都拥有相同的数据类型(数值型、字符型或逻辑型)。注意与数据框的差别,数据框不同列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同。
函数matrix ()是构造矩阵(二维数组)的函数,其构造形式为:
数组与矩阵类似,但是维度可以大于2。数组有一个特征属性叫做维数向量(dim属性),维数向量是一个元素取正整数值的向量,其长度是数组的维数,比如维数向量有两个元素时数组为二维数组(矩阵)。维数向量的每一个元素指定了该下标的上界,下标的下界总为1。
R软件可以用array()函数直接构造数组,其构造形式为:
数据框与矩阵类似,为二维,其数据框中各列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同,但是长度必须一样。数据框在生物数据中用得比较多,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数据类型。
数据框与矩阵不同的是数据框不同的列可以是不同的数据类型,并且数据框假定每列是一个变量,每行是一个观测值。
作为数据框变量的向量、因子或矩阵必须具有相同的长度(行数)。数据框可以用data.frame()函数生成,其用法与list()函数相同。
data.frame(col1,col2,col3.....)其中列向量col1,col2等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向量
列表可以储存不同类型的数据,是一些对象的有序集合。它的元素也由序号(下标)区分,但是各元素的类型可以是任意对象,不同元素不必是同一类型。元素本身允许是其他复杂数据类型。比如一个列表的元素也允许是一个列表。
R软件中利用函数list()构造列表,一般语法为:
Lst<-list(name_1=object_1,…, name_1=object_m)
其中name是列表元素的名称;object_i(i=1,…,m)是列表元素的对象。
unlist()函数:将list函数拉直成一个向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