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MVC中的action怎么给微信小程序返回json

springMVC中的action怎么给微信小程序返回json,第1张

1、第一种方式是spring2时代的产物,也就是每个json视图controller配置一个Jsoniew。

如:

<bean id="defaultJsonView"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json.MappingJacksonJsonView"/>

或者

<bean id="defaultJsonView"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view.json.MappingJackson2JsonView"/>

同样要用jackson的jar包。

2、第二种使用JSON工具将对象序列化成json,常用工具Jackson,fastjson,gson。

利用HttpServletResponse,然后获取response.getOutputStream()或response.getWriter()

直接输出。

示例:

public class JsonUtil  

{  

      

    private static Gson gson=new Gson()  

  

  

    /** 

     * @MethodName : toJson 

     * @Description : 将对象转为JSON串,此方法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 

     * @param src 

     *            :将要被转化的对象 

     * @return :转化后的JSON串 

     */  

    public static String toJson(Object src) {  

        if (src == null) {  

            return gson.toJson(JsonNull.INSTANCE)  

        }  

        return gson.toJson(src)  

    }  

}

3、第三种利用spring mvc3的注解@ResponseBody

例如:

@ResponseBody  

  @RequestMapping("/list")  

  public List<String> list(ModelMap modelMap) {  

    String hql = "select c from Clothing c "  

    Page<Clothing> page = new Page<Clothing>()  

    page.setPageSize(6)  

    page  = clothingServiceImpl.queryForPageByHql(page, hql)  

      

    return page.getResult()  

  }

然后使用spring mvc的默认配置就可以返回json了,不过需要jackson的jar包哦。

注意:当springMVC-servlet.xml中使用<mvc:annotation-driven />时,如果是3.1之前已经默认注入AnnotationMethodHandlerAdapter,3.1之后默认注入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只需加上上面提及的jar包即可!

如果是手动注入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 可以这样设置

配置如下: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HandlerAdapter"          p:ignoreDefaultModelOnRedirect="true" >              <property name="messageConverters">                  <list>                      <bean class="org.springframework.http.converter.json.MappingJacksonHttpMessageConverter"/>                  </list>              </property>          </bean>

添加包

jackson-mapper-asl-*.jar

jackson-core-asl-*.jar

可以看出,使用方式越来越简单,程序员越来越傻,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温故而知新,本文为一时兴起写出,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本文后台基于SpringBoot2.5.6编写,前端基于Vue2 + axios和微信小程序JS版分别编写进行联调测试,用于理解前后端分离式开发的交互流程,如果没用过axios可以点我看之前的帖子

如果你没有学过SpringBoot也不要紧,把他看做成SpringMVC即可,写法完全一致(其实我不说你也发现不了)

本文主要讲前后端交互流程,力求帮助新人快速入门前后端分离式开发,不会讲关于环境搭建部分的内容

在文章开头快速的过一遍SpringMVC接收参数的几种方式,一定要记住这几种方式,看不懂或不理解都没关系,后续会结合前端代码过一遍,这里就不过多解释了,直接上代码

细心的人应该留意到了,最后使用变量接收参数的时候只接收了 username 这一个值,并没有接收 password ,作为扩展在这里解释一下, 不看也可以,看了不理解也没关系,知道这个事儿就够了,以后接触多了就理解了

如果请求参数放在了请求体中,只有参数列表第一个变量能接收到值,这里需要站在Servlet的角度来看:

可以看到请求体内容是存到了 InputStream 输入流对象中,想要知道请求体中的内容是什么必须读流中的数据,读取到数据后会将值给第一个变量,而流中的数据读取一次之后就没了,当第二个变量读流时发现流已经被关闭了,自然就接收不到

SpringMVC回顾到此为止,只需要记住那三种方式即可,在前后端交互之前先在Controller中写个测试接口

这个接口对应的是GET类型的请求,这里直接在浏览器地址栏访问测试一下:

这里推荐一个Chrome浏览器的插件 JSONView ,它可以对浏览器显示的JSON数据进行格式化显示,推荐的同时也提个醒,安装需谨慎,如果JSON数据量太大的话页面会很卡

之前已经写好一个GET请求的测试接口了,这里就在前端写代码访问一下试试看

代码已经写完了,接下来打开页面试一下能不能调通:

可以看到请求代码报错了,查看报错信息找到重点关键词 CORS ,表示该请求属于 跨域请求

什么是跨域请求?跨域请求主要体现在跨域两个字上,当发起请求的客户端和接收请求的服务端他们的【协议、域名、端口号】有任意一项不一致的情况都属于跨域请求,拿刚刚访问的地址举例,VUE页面运行在9000端口上,后台接口运行在8080端口上,端口号没有对上所以该请求为跨域请求

如果在调试的时候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虽然前端提示请求报错了,但是后端还是接收到请求了,那为什么会报错呢?是因为后端返回数据后,浏览器接收到响应结果发现该请求跨域,然后给我们提示错误信息,也就是说问题在浏览器这里

怎样才能让浏览器允许该请求呢?我们需要在后端动点手脚,在返回结果的时候设置允许前端访问即可

首先配置一个过滤器,配置过滤器有很多种实现的方法,我这里是实现Filter接口

过滤器创建完成了,回来看前端提示的报错信息为 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意思是允许访问的地址中并不包含当前VUE的地址,那么我们就在响应结果时将VUE的地址追加上

添加完成后重启项目后台就会发现请求已经成功并且拿到了返回值

再次进行测试,将后台的GetMapping修改为PostMapping,修改前端请求代码后重新发起请求进行测试

可以看到POST请求还是提示跨域请求,对应的错误信息则是 Access-Control-Allow-Headers ,也就是说请求头中包含了不被允许的信息,这里图省事儿用 * 通配符把所有请求头都放行

这样处理之后,请求就可以正常访问啦

路径占位参数,就是将参数作为请求路径的一部分,例如你现在正在看的这篇博客使用的就是路径占位传参

这种传参方法很简单,就不细讲了,可以效仿他这种方法写个测试案例

这里需要注意区分【路径占位传参】和【路径传参】两个概念,不要记混

什么是路径传参?发起一个请求 http://localhost:8080/index?a=1&b=2 ,在路径 ? 后面的都属于路径传参,路径传参就是将参数以明文方式拼接在请求地址后面

路径传参使用【正常接收参数】中的实例代码即可接收到值

除了自己手动拼接请求参数之外,axios在config中提供了params属性,也可以实现该功能

表单类型参数,就是通过form表单提交的参数,通常用在例如HTML、JSP页面的form标签上,但如果是前后端分离的话就不能使用form表单提交了,这里可以手动创建表单对象进行传值

需要注意,GET请求一般只用于路径传参,其他类型传参需要使用POST或其他类型的请求

表单类型参数也是【正常接收参数】中的实例代码接收值

小程序删除了FormData对象,不能发起表单类型参数的请求,如果非要写的话可以试着使用 wx.uploadFile 实现,这里就不尝试了

请求体传参,是在发起请求时将参数放在请求体中

表单类型参数需要使用上面【请求体接收参数】中的实例代码接收值

axios如果发起的为POST类型请求,默认会将参数放在请求体中,这里直接写即可

小程序代码也是一样的,当发起的时POST类型的请求时,默认会把参数放在请求体中

在实际开发中大概率不用写前端代码,只负责编写后台接口,但怎样才能知道前端请求是什么类型参数?

关于这点可以通过浏览器开发者工具的【网络】面板可以看出来,网络面板打开时会录制网页发起的所有请求

路径占位传参就不解释了,没啥好说的,这里介绍一下路径传参、表单传参和请求体传参

编写好路径传参的请求代码后切换到网络面板,点击发起请求:

编写好请求体传参的请求代码后切换到网络面板,点击发起请求:

编写好表单类型传参的请求代码后切换到网络面板,点击发起请求:

掌握了前后端交互的流程就可以正常开发网站了,这里推荐后端返回一套规定好的模板数据,否则某些情况可能会比较难处理,例如这个查询用户列表的接口:

该接口乍一看没毛病,拿到用户列表数据后返回给前端用于渲染,合情合理,可是如果后端业务逻辑有BUG可能会导致前端接收到的结果为空,这种情况下前端就需要判断,如果接收到的值为空,就提示请求出错,问题貌似已经解决,但是如果表中本来就没有任何数据的话有应该怎么处理

上述的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比较头疼的情况,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最好指定一套标准的返回模板进行处理

根据刚刚的举例来看,返回结果中应该有一个标识来判断该请求是否执行成功,如果执行失败的话还应该返回失败原因,响应给前端的数据会被转换为JSON数据,使用Map集合来返回最合适不过了

在后台接口编写完成后,一般情况下我们都需要进行测试,GET请求还好,浏览器直接就访问呢了,如果是POST请求还要去写前端代码就很烦,这里介绍一款接口调试工具ApiPost

你可能没听过ApiPost,但是你大概率听说过Postman,他们的用法几乎一致,且ApiPost是国人开发的免费的接口调试工具,界面中文很友好

这里也可以看出来,form表单传参其实也算在了请求体里面,只不过使用的是 multipart/form-data 类型的参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请求体传参对应的就是 application/json

很多小菜鸟们在使用比如vue的axios对后端进行异步请求时候,比如做到关于注册的验证码的业务时候,明明在后端存进了session时候,但是第二次请求另一个接口的时候session取不到了(null),那是因为前端在请求的时候没有带上cookie,对于后端来说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session

那这种情况怎么解决呢?

拿微信小程序举例来说

1、首先我们可以全局设置一个空cookie

2、在第一次请求的接口中获取这次用到的session的id并且作为数据返回

3、在微信小程序中处理业务的js中接受返回的id并且赋值给cookie

4、在第二次请求的时候将cookie封装到请求头中

这样子呢,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就可以解决不同controlle会产生不同的session的问题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1170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3
下一篇 2023-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