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进入容器命令行
su root
docker run -i -t ubuntu:16.04/bin/bash#或者执行下面这句docker run -it ubuntu:16.04/bin/bash
-i和-t的作用是帮助你进入交互模式,如果不加这部分,你将无法进入容器内部,更别说使用命令行了。/bin/bash的意思就是使用容器的命令行来输入命令。执行结果如下:
root@7d150a0fb029:/#
root后面跟的就是容器id,表明你已经进入容器,可以输入命令了,你可以输入一些常用命令试试:
root@7d150a0fb029:/# docker run -i -t ubuntu:16.04 /bin/bash
结果输出了镜像的内核版本信息:
Linux version 4.13.0-36-generic (buildd@lgw01-amd64-033)(gcc version 5.4.020160609(Ubuntu5.4.0-6ubuntu1~16.04.9))#40~16.04.1-Ubuntu SMP Fri Feb 16 23:25:58 UTC 2018
通过exit可退出容器。
2、后台执行命令
输入下面的代码,-d表示的就是后台运行,这点可以直接通过docker run –help查看该命令的功能。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镜像的程序中添加引号内的代码,并在后台运行。
docker run -d ubuntu:16.04 /bin/sh -c "while truedo echo hello worldsleep 1done"
输出结果不会显示运行的结果,而是给出新建的容器id,这里说明一下,每次输入docker run命令都会新建一个容器,产生一个新的id。
输出结果如下:
c7188be9bd7b5c0aa91c5eeb72013996c89bfdc2181d1a5ff7f880af6f8aff99
查看一下正在运行的容器:
root@cdl-XPS15R:/home/cdl# docker ps -a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c7188be9bd7b ubuntu:16.04"/bin/sh -c 'while t…"13 seconds ago Up11 seconds keen_vaughan1b6ba17f7df7 ubuntu:16.04"/bin/bash"2 minutes ago Exited(0)2 minutes ago cocky_noether7d150a0fb029 ubuntu:16.04"/bin/bash"4 minutes ago Exited(0)2 minutes ago hopeful_banach
这里会发现,第一个容器的id和后台运行的容器id前几位一模一样,但是长度要长很多,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通过ps命令打印输出时为了方便显示只显示了前几位。
如果想要进入后台运行的容器的命令行而不创建新的容器,只需要输入以下命令:
#Exec是进入已经存在的容器,run是创建新容器docker Exec-it c7188be9bd7b /bin/bash
输入哪个更长的id也是一样的效果:
docker Exec -it c7188be9bd7b5c0aa91c5eeb72013996c89bfdc2181d1a5ff7f880af6f8aff99 /bin/bash
输出结果都是:
root@c7188be9bd7b:/#
步骤一 - 创建Dockerfile如下的Dockerfile可以满足以上的要求:
**FROM** golang:1.6
*# Install beego and the bee dev tool*
**RUN** go get github.com/astaxie/beego &&go get github.com/beego/bee
*# Expose the application on port 8080*
**EXPOSE** 8080
*# Set the entry point of the container to the bee command that runs the*
*# application and watches for changes*
**CMD** ["bee", "run"]
第一行,
FROM golang:1.6
将Go的官方映像文件作为基础映像。该映像文件预安装了 Go 1.6 . 该映像已经把 $GOPATH 的值设置到了 /go 。所有安装在 /go/src 中的包将能够被go命令访问。
第二行,
RUN go get github.com/astaxie/beego &&go get github.com/beego/bee
安装 beego 包和 bee 工具。 beego 包将在应用程序中使用。 bee 工具用语在开发中再现地重新加载咱们的代码。
第三行,
EXPOSE 8080
在开发主机上利用容器为应用程序开放8080端口。
最后一行,
CMD ["bee", "run"]
使用bee命令启动应用程序的在线重新加载。
步骤二 - 构建image
一旦创建了Docker file,运行如下的命令来创建image:
docker build -t ma-image .
执行以上的命令将创建名为ma-image的image。该image现在可以用于使用该应用程序的任何人。这将确保这个团队能够使用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
为了查看自己的系统上的image列表,运行如下的命令:
docker images
这行该命令将输出与以下类似的内容: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ma-imagelatest 8d53aa0dd0cb 31 seconds ago 784.7 MB
golang 1.6 22a6ecf1f7cc 5 days ago 743.9 MB
注意image的确切名字和编号可能不同,但是,应该至少看到列表中有 golang 和 ma-image image。
步骤三 - 运行容器
一旦 ma-image 已经完成,可以使用以下的命令启动一个容器:
docker run -it --rm --name ma-instance -p 8080:8080 \
-v /app/MathApp:/go/src/MathApp -w /go/src/MathApp ma-image
让咱们分析一下上面的命令来看看它做了什么。
。docker run命令用于从一个image上启动一个容器
。-it 标签以交互的方式启动容器
。--rm 标签在容器关闭后将会将其清除
。--name ma-instance 将容器命名为ma-instance
。-p 8080:8080 标签允许通过8080端口访问该容器
。-v /app/MathApp:/go/src/MathApp更复杂一些。它将主机的/app/MathApp映射到容器中的/go/src/MathApp。这将使得开发文件在容器的内部和外部都可以访问。
。ma-image 部分声明了用于容器的image。
执行以上的命令将启动Docker容器。该容器为自己的应用程序开发了8080端口。无论何时做了变更,它都将自动地重构自己的应用程序。自己将在console(控制台)上看到以下的输出:
bee :1.4.1
beego :1.6.1
Go:go version go1.6 linux/amd64
2016/04/10 13:04:15 [INFO] Uses 'MathApp' as 'appname'
2016/04/10 13:04:15 [INFO] Initializing watcher...
2016/04/10 13:04:15 [TRAC] Directory(/go/src/MathApp)
2016/04/10 13:04:15 [INFO] Start building...
2016/04/10 13:04:18 [SUCC] Build was successful
2016/04/10 13:04:18 [INFO] Restarting MathApp ...
2016/04/10 13:04:18 [INFO] ./MathApp is running...
2016/04/10 13:04:18 [asm_amd64.s:1998][I] http server Running on :8080
作者 | 天元浪子
来源 | CSDN博客
想要真正理解Docker,就不得不从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历程说起。普遍认为虚拟化技术经历了物理机时代、虚拟机时代,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容器化时代。可以说,Docker是虚拟化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什么是容器呢?容器和虚拟机有什么不同?Docker和容器又是什么关系呢?搞明白这几个问题,Docker的概念就清晰了。
1.1 虚拟机和容器
借助于VMWare等软件,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创建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拥有独立的 *** 作系统,可以各自独立的运行程序。这种分身术虽然隔离度高( *** 作系统级),使用方便(类似物理机),但占用存储资源多(GB级)、启动速度慢(分钟级)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较于虚拟机,容器(Container)是一种轻量型的虚拟化技术,它虚拟的是最简运行环境(类似于沙盒)而非 *** 作系统,启动速度快(秒级)、占用存储资源少(KB级或MB级),容器间隔离度为进程级。在一台计算机上可以运行上千个容器,这是容器技术对虚拟机的碾压式优势。
1.2 容器、镜像和Docker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可以创建容器以及基于容器运行的程序。Docker可以让开发者打包他们的应用和依赖包到一个轻量级、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Linux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
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在Docker和容器之间,还隐藏着一个镜像的概念,令初学者颇感困惑。本质上,Docker镜像是一个特殊的文件系统,它提供容器运行时所需的程序、库、资源、配置等文件。Docker镜像类似于一个py文件,它需要Docker的运行时(类似于Python解释器)运行。镜像被运行时,即创建了一个镜像的实例,一个实例就是一个容器。
1.3 Docker 和 k8s
作为容器引擎,Docker为容器化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开放的标准,使得开发者可以用管理应用程序的方式来管理基础架构,实现快速交付、测试和部署代码。随着容器的大量使用,又产生了如何协调、调度和管理容器的问题,Docker的容器编排应运而生。
k8s是Google开源的一个容器编排引擎,它支持自动化部署、大规模可伸缩、应用容器化管理,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k8s的目标是让部署容器化的应用简单并且高效,k8s提供了应用部署、规划、更新、维护的一种机制。
Docker和k8sr都是以containerd(容器化标准)作为运行时,因此使用Docker创建的镜像完全可以在k8s中无障碍的使用。
2.1 在ubuntu中安装
在linux系统中安装Docker非常简单,官方为我们提供了一键安装脚本。这个方法也适用于Debian或CentOS等发行版。
安装过程如果出现超时,不要灰心,多试几次,总会成功的。安装完成后,Docker只能被root用户使用,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取消权限限制:
然后,重启docker服务:
最后,关闭当前的命令行,重新打开新的命令行就可以了。
顺便提一下,如果在CentOS下安装,可能会出现一堆类似于下面的错误:
这是由于docker和Podman冲突造成的,需要先卸载Podman:
2.2 在Win10中安装
Docker的运行,依赖linux的环境,官方提供了Docker Desktop for Windows,但是它需要安装Hyper-V,Hyper-V是微软开发的虚拟机,类似于 VMWare 或 VirtualBox,仅适用于 Windows 10。这个虚拟机一旦启用,QEMU、VirtualBox 或 VMWare Workstation 15 及以下版本将无法使用!如果你必须在电脑上使用其他虚拟机(例如开发 Android 应用必须使用的模拟器),请不要使用 Hyper-V!
我的电脑是win10家庭版,不能直接安装hyper-v,需要将下面的命令保存到cmd文件中:
然后在cmd文件上点击右键,选择使用管理员运行。执行完毕后会重启,在重启的过程中进行安装。
2.3 Hello world
docker服务启动的情况下,运行下面的命令:
此命令的含义是:
第一次运行时,因为本地没有ubuntu:20.04镜像,docker会自动从镜像服务器下载。下载过程可能需要多试几次,只要成功一次,以后执行就不再需要下载了。
docker官方还提供了一个hello-world镜像,可以直接运行:
此命令省略了镜像版本和运行参数,docker使用latest作为版本,即最新版本。
从hello world的例子中,也可以体验到,docker实例的运行是非常快的。
docker官方的镜像库比较慢,在进行镜像 *** 作之前,需要将镜像源设置为国内的站点。
新建文件/etc/docker/daemon.json,输入如下内容:
然后重启docker的服务:
3.1 列出本地所有镜像
执行命令 docker images 可以查看
当前我本地只有刚才安装的两个镜像。
3.2 从镜像库中查找镜像
执行命令 docker search 镜像名称可以从docker镜像库中查找镜像。
最好选择官方(OFFICIAL)的镜像,这样的镜像最稳定一些。
3.3 下载新的镜像
执行命令docker pull 镜像名称:版本号即可下载新的镜像。
镜像下载后,就可以使用镜像来创建容器了。
4.1 启动容器
执行命令docker run即可启动容器,也就是创建某个镜像的实例。docker run命令非常复杂,可以先执行一个docker run --help来查看帮助:
比如我们要执行python的shell,需要添加-it参数,即:docker run -it python:3.8
4.2 将宿主机的文件挂载到容器
docker容器与宿主机是隔离的,要想让容器内的程序能访问宿主机上的文件,需要通过-v参数将宿主机的文件挂载到容器中。
比如我们在宿主机上有一个hello.py,可以打印hello,想要在python容器中执行,就需要进行挂载。-v后还需要接两个参数,分别是宿主机的目录和容器内的目录,两者使用:分隔,路径必须都是绝对路径。
我的hello.py保存在主目录的/docker_test目录中,将这个目录挂载到容器的/docker_test目录,然后在容器内执行python /docker_test/hello.py:
4.3 容器的端口映射
我们修改一下hello.py,创建一个socket服务端,并监听5000端口,当有客户端连接时,打印客户端的地址,先客户端发送hello,然后关闭连接:
在容器内执行:
接下来,尝试用telnet命令连接,结果却是失败的。原因是,127.0.0.1是宿主机的ip地址,5000是容器的端口,这与我们的习惯稍微有些不同。事实上,docker的容器是非常轻量的,它并没有自己的网络,要想访问容器的端口,需要进行端口映射,将容器的某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端口,客户端连接时,只要与宿主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代码创建的服务器,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客户端连接,因为代码中绑定了127.0.0.1的ip,在容器中运行时,需要绑定所有ip,即0.0.0.0。
然后,再使用-p参数,-p还需要三个参数,即宿主机的ip地址、宿主机的端口、容器的端口,三者之间使用:分隔。一般的,可以将宿主机的ip地址省略,只写宿主机的端口:容器的端口即可。
这样,就将容器的5000端口映射到了宿主机的5001端口,使用:
即可与容器中的服务器进行连接。
4.4 容器管理
上面的服务运行之后,可以使用docker ps命令,查看运行中的容器:
显示的内容有下面几列:
要想结束容器,可以使用docker kill 容器ID命令。
一般而言,当我们的程序开发完成后,会连同程序文件与运行环境一起制作成一个新的镜像。
要制作镜像,需要编写Dockerfile。DockeFile由多个命令组成,常用的命令有:
注意,Docker镜像中有一个层的概念,每执行一个RUN命令,就会创建一个层,层过多会导致镜像文件体积增大。尽量在RUN命令中使用&&连接多条shell命令,减少RUN命令的个数,可以有效减小镜像文件的体积。
5.1 自制显示文本文件内容镜像
编写cat.py,接收一个文件名,由python读取文件并显示文件的内容:
这个例子比较简单,缩写Dockerfile如下:
这个Dockerfile的含义是:
需要说明的是,ENTRYPOINT有两种写法:
这里采用第二种写法,是因为我们要在外部给容器传递参数。执行命令编译Docker镜像:
这个命令中,-t的含义是目标,即生成的镜像名为hello,版本号为1.0,别忘了最后那个.,这叫到上下文路径,是指 docker 在构建镜像,有时候想要使用到本机的文件(比如复制),docker build 命令得知这个路径后,会将路径下的所有内容打包。
这样,我们的第一个镜像就制作完成了,使用下面的命令执行它:
即可看到~/docker_test/cat/files/test.txt的内容。
5.2 自制web服务器镜像
我们使用tornado开发一个网站,而python的官方镜像是没有tornado库的,这就需要在制作镜像时进行安装。
测试的ws.py如下:
编写Dockerfile文件如下:
在此我们验证一下CMD与ENTRYPOINT的区别。在Dockerfile所在有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执行完成后,再使用docker images使用就可以看到生成的镜像了,然后使用下面的命令运行:
在浏览器中输入宿主机的ip和8000端口,就可以看到页面了。
在这个例子中,我使用的运行命令是CMD,如果在docker run中指定的其他的命令,此命令就不会被执行,如:
此时,容器中被执行的是python命令,而不是我们的服务。在更多情况下,我们希望在docker run命令中为我们的服务传参,而不是覆盖执行命令,那么,我们应该使用ENTRYPOINT而不是CMD:
上面这种写法,是不支持传递参数的,ENTRYPOINT和CMD还支持另一种写法:
使用这种写法,docker run命令中的参数才可以传递给hello.py:
这个命令中,--port=9000被作为参数传递到hello.py中,因此容器内的端口就成了9000。
在生产环境中运行时,不会使用-it选项,而是使用-d选项,让容器在后台运行:
这种方式下,即使当前的控制台被关闭,该容器也不会停止。
5.3 自制apscheduler服务镜像
接下来,制作一个使用apscheduler编写的服务镜像,代码如下:
Dockerfile也是信手拈来:
生成镜像:
应该可以运行了,文件复制需要两个目录,在运行时,可以使用两次-v来挂载不同的目录:
前面用到的官方python镜像大小足足882MB,在这个基础上,再安装用到的第三方库,添加项目需要的图片等资源,大小很容易就超过1个G,这么大的镜像,网络传给客户非常的不方便,因此,减小镜像的体积是非常必要的工作。
docker hub上有个一python:3.8-alpine镜像,大小只有44.5MB。之所以小,是因为alpine是一个采用了busybox架构的 *** 作系统,一般用于嵌入式应用。我尝试使用这个镜像,发现安装一般的库还好,但如果想安装numpy等就会困难重重,甚至网上都找不到解决方案。
还是很回到基本的路线上来,主流的 *** 作系统镜像,ubuntu的大小为72.9MB,centos的大小为209MB——这也算是我更喜欢使用ubuntu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使用ubuntu作为基础镜像,安装python后的大小为139MB,再安装pip后的大小一下子上升到了407MB,要是再安装点其他东西,很容易就赶上或超过python官方镜像的大小了。
看来,寻常路线是很难压缩镜像文件体积了。幸好,还有一条曲线救国的路可走,这就是多阶段构建法。
多阶段构建的思想其实很简单,先构建一个大而全的镜像,然后只把镜像中有用的部分拿出来,放在一个新的镜像里。在我们的场景下,pip只在构建镜像的过程中需要,而对运行我们的程序却一点用处也没有。我们只需要安装pip,再用pip安装第三方库,然后将第三方库从这个镜像中复制到一个只有python,没有pip的镜像中,这样,pip占用的268MB空间就可以被节省出来了。
1、在ubuntu镜像的基础上安装python:
然后运行:
这样,就生成了python:3.8-ubuntu镜像。
2、在python:3.8-ubuntu的基础上安装pip:
然后运行:
这样,就生成了python:3.8-ubuntu-pip镜像。
3、多阶段构建目标镜像:
这个dockerfile需要解释一下了,因为它有两个FROM命令。
第一个是以python:3.8-ubuntu-pip镜像为基础,安装numpy,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把所有用到的第三方库出写在这里。
第二个FROM是以FROM python:3.8-ubuntu镜像为基础,将第三方库统统复制过来,COPY命令后的–from=0的意思是从第0阶段进行复制。实际应用中再从上下文中复制程序代码,添加需要的ENTRYPOINT等。
最后,再运行:
这然,用于我们项目的镜像就做好了。比使用官方python镜像构建的版本,小了大约750MB。
到此,我们的镜像已经制作好了,可是,镜像文件在哪,如何在生产环境下运行呢?
刚才使用docker images命令时,已经看到了生成的镜像:
我们可以使用docker save命令将镜像保存到指定的文件中,保存的文件是一个.tar格式的压缩文件:
将hello.tar复制到生产环境的机器上,然后执行导入命令:
就可以使用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