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

《 *** 作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第1张

1、 *** 作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层次结构特点是整体问题局部化来优化系统,提高系统的正确性、高效性使系统可维护、可移植。

主要优点是有利于系统设计和调试;主要困难在于层次的划分和安排。

2、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多道程序设计系统” 简称“多道系统”,即多个作业可同时装入主存储器进行运行的系统。在多道系统中一点必须的是系统须能进行程序浮动。所谓程序浮动是指程序可以随机地从主存的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程序被移动后仍不影响它的执行。多道系统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处理器的利用率;充分利用外围设备资源;发挥了处理器与外围设备以及外围设备之间的并行工作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中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算题量,从而提高了吞吐率。

3、程序浮动

若作业执行时,被改变的有效区域依然能正确执行,则称程序是可浮动的。

4、进程

进程是一个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执行。由定义知进程关键组成是程序、数据集。

进程通过一个控制块来被系统所指挥,因此进程由程序、数据集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是进程存在的标志 .进程是要执行的,据这点可分将进程的状态分为等待态然后是就绪态最后是运行态。

进程的基本队列也就是就绪队列和等待队列,因为进程运行了,也就用不上排队了,也就没有运行队列了。

5、重定位

重定位即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

重定位的方式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两种。

(1)静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转换工作是在作业开始前集中完成的,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无需再进行地址转换。所以称为“静态重定位”。

(2)动态重定位

在装入一个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到分配的主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由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转换成绝对地址。这种方式的地址转换是在作业执行时动态完成的,所以称为动态重定位。

动态重定位由软件( *** 作系统)和硬件(地址转换机构)相互配合来实现。动态重定位的系统支持“程序浮动”,而静态重定位则不能。

6、单分区管理

除 *** 作系统占用的一部分存储空间外,其余的用户区域作为一个连续的分区分配给用户使用。

固定分区的管理

分区数目、大小固定 设置上、下限寄存器 逻辑地址+下限地址→绝对地址。

可变分区的管理

可变分区管理方式不是把作业装入到已经划分好的分区中,而是在作业要求装入主存储器时,根据作业需要的主存量和当时的主存情况决定是否可以装入该作业。

分区数目大小不定 设置基址、限长寄存器

逻辑地址+基址寄存器的值→绝对地址。 基址值≤绝对地址≤基址值+限长值

页式存储管理

主存储器分为大小相等的“块”。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进行分“页”,页的大小与块的大小一致。  用页表登记块页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由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段存储管理 程序分段 每一段分配一个连续的主存区域,作业的各段可被装到不相连的几个区域中。 设置段表记录分配情况 逻辑地址中的段号→查段表得到本段起始地址+段内地址→绝对地址 由段表中的标志位验证存取是否合法,根据段表长度判断是否越界。

页式虚拟存储管理 类似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页式管理:逻辑地址的页号部分→页表中对应页号的起始地址→与逻辑地址的页内地址部分拼成绝对地址。

若该页对应标志为0,则硬件形成“缺页中断”先将该页调入主存 类似页式管理。

段式虚拟存储管理

类似段式管理将作业信息保存在磁盘上部分装入主存 类似段式管理。

7、存储介质是指可用来记录信息的磁带、硬磁盘组、软磁盘片、卡片等。 存储介质的物理单位定义为“卷”。

存储设备与主存储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物理单位是块。块定义为存储介质上存放的连续信息所组成的一块区域。

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集合称为“文件”。

用户对文件内的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划分的信息单位是记录,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

8、文件的分类

文件可以按各种方法进行分类:

按用途 系统文件、库文件、用户文件

按保护级别 可执行文件、只读文件、读写文件

按信息流向 输入文件、输出文件、输入输出文件

按存放时限 临时文件、永久文件、档案文件

按设备类型 磁盘文件、磁带文件、卡片文件、打印文件

按文件组织结构 逻辑文件、物理文件(顺序文件、链接文件、索引文件)

9、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逻辑结构

用户构造的文件称为文件的逻辑结构。如用户的一篇文档、一个数据库记录文件等。逻辑文件有两种形式:流式文件和记录式文件。

流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不再划分的可独立的单位,如我们的word文件,图片文件等。整个文件是以顺序的一串信息组成。

记录式文件:是指用户对文件内信息按逻辑上独立的含义再划分信息单位,每个单位为一个逻辑记录。记录式文件可以存取的最小单位是记录项。每个记录可以独立存取。这个在数据库中我们学得比较多,容易理解。

2、物理结构

由文件系统在存储介质上的文件构造方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结构。物理结构有:

1)顺序结构:在磁盘上就是一块接着一块地放文件。逻辑记录的顺序和磁盘顺序文件块的顺序一致。顺序文件的优点是存取速度快(可以连续访问)。

2)链接结构:把磁盘分块,把文件任意存入其中,再用指针把各个块按顺序链接起来。这样所有空闲块都可以被利用,在顺序读取时效率较高但需要随机存取时效率低下(因为要从第一个记录开始读取查找)。

3)索引结构:磁盘不分块,文件的逻辑记录任意存放在磁盘中,通过一张“索引表”指示每个逻辑记录存放位置。这样,访问时根据索引表中的项来查找磁盘中的记录,既适合顺序存取记录,也可以随机存取记录,并且容易实现记录的增删和插入,所以索引结构被广泛应用。

10、记录的成组与分解

1、记录的成组与分解的原因:由于磁盘块的大小是预先划分好的,大小固定,而逻辑记录的大小是用户文件性质决定的,不一定和块大小一致。

2、记录的成组:把若干个逻辑记录存入一个块的工作称为“记录的成组”。每块中逻辑记录的个数称“块因子”。

3、记录的分解:这是记录成组的一个逆过程。经程是先从磁盘中找到记录所在的块,并将本块读入主存缓冲区,再从缓冲区取出所需要的记录送到用户工作区。如果用户所需的记录已经在缓冲区中,则不需要启动外设读块信息,这也可以提高系统工作效率。

11、作业和作业步

1、作业:我们把用户要求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一个问题称为一个“作业”

2、作业步:完成作业的每一个步聚称为“作业步”。

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能充分发挥CPU和计算机系统部件并进行工作的能力。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CPU的利用率,充分发挥计算机系统部件的并行性,现代计算机系统都采用了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多道程序设计的出现,加快了现在 *** 作系统的诞生。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计算机资源当某个程序等待I/O *** 作时,CPU可以执行其他程序,大大提高CPU的利用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多个程序共享系统的设备,大大提高系统设备的利用率。在多道程序环境下,减少了程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扩展资料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对 *** 作系统的形成起到的作用: *** 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具有了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的特点。多道程序设计主要使OS能更好地对计算机进行管理。使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

多道程序处理在内存中可同时装入几个程序,当一个程序因等待外部传输而不能工作下去时,中央处理机马上可以执行另一个程序,若第二个程序又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执行时,中央处理机便执行第三个程序,如此继续直至第一个程序外部传输完毕后再执行第一个程序。

采用多道程序合理搭配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强系统的输入输出能力。多道程序处理以伪并行方式进行的。从一个时间间隔看,各个程序都已开始执行,但都未执行完毕。从某一瞬间看,在中央处理机中只有一个程序在执行,每个程序占有一个时间片,交替地、串行地使用中央处理机。各道程序并不按它们开始的次序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道程序设计技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多道程序

固定——浮动

这就是区别啊。

固定工具栏:贴近程序窗口边缘的工具栏。

浮动工具栏:横向的工具栏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要打开的其他工具栏(不脱拽至边缘就是浮动的工具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1614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4
下一篇 2023-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