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一):清除临时文件,中间文件和配置文件等(刚从网上下载下来的文件这步可省略)。
make clean
删除大多数的由编译生成的文件、但会保留内核的配置文件.config。
make mrproper
删除所有的编译生成的文件,还有内核配置文件,再加上各种备份文件。
make distclean
mrproper删除的文件,加上编辑备份文件和一些补丁文件。
(二)选择参考配置文件
使用正在运行的内核配置文件作为参考配制文件,该配置文件在/boot目录下,使用命令
cp /boot/config-2.6.18-53.el5 .config。
(三)配置内核
配置内核有如下命令:
make config:基于文件模式的交互式配置(也就是一问一答)。
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模式的菜单式配置(强烈推荐)。
make oldconfig:使用已有的配置文件(.config)但是会询问新增的配置选项。
make xconfig:图形化配置(需要安装图形化系统)。
make menuconfig是最为常用的内核配置方式,使用方法如下:
1、使用方向键在各选项间移动;
2、使用“Enter”键进入下一层选单;每个选项上的高亮字母是键盘快捷方式,使用它可以快速地到达想要设置的选单项。
3、在括号中按“y”将这个项目编译进内核中,按“m”编译为模块,按“n”为不选择(按空格键也可在编译进内核、编译为模块和不编译三者间进行切换),按“h”将显示这个选项的帮助信息,按“Esc”键将返回到上层选单。
内核配置通常在一个已有的配置文件基础上,通过修改得到新的配置文件Linux内核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内核配置文件,位于Arch/$cpu/configs
注意:要运行make menuconfig的界面需要调整终端的窗口大小,至少为80*19。
(四)编译内核
(1):make zImage
(2):make bzImage
区别:在X86平台,在zImage只能用于小于512Kd的内核(注意是X86平台)
如需获取详细编译信息,可使用:
make zImage V=1
make bzImage V=1
编译好的内核位于arch/<cpu>/boot目录下
(五)编译内核模块
使用命令make modules
内核模块编译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1~2小时的时间。这些模块源于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启动的菜单型配置界面中选择<m>的项。
(六)安装内核模块
使用命令:make modules_install,完成安装后,编译好的内核模块会从内核源代码目录拷贝至/lib/modules/2.6.29目录下。
(七)制作init ramdisk
使用cd跳动linux-2.6.29/,目录的上层目录,使用命令:mkinitrdinitrd-$version $version(mkinitrd initrd-2.6.29 2.6.29)将上一步中产生的模块目录/lib/modules/2.6.29制作成initrd-2.6.29。
提示:initrd是“initial ramdisk”的缩写,initrd是在实际根文件系统可用之前挂载到系统中的一个初始根文件系统。在桌面或服务器Linux系统中,initrd是一个临时的文件系统。其生命周期很短,只会用作真实文件系统的一个桥梁。在没有存储设备的嵌入式系统中,initrd可以是永久的根文件系统。
Linux的众多发行版之所以使用initrd主要是为了在内核启动之后能够判断哪些硬件驱动需要加载,哪些不需要,文件系统有没有问题等,最终使得根分区能顺利加载。在scsi和sata设备上启动,usb启动盘,无盘服务器等都需要initrd来做判断,这样可以提高Linux内核的通用性。
(八)安装内核
由于Linux系统启动时,会从/boot目录下寻找内核文件与init ramdisk,所以需要将内核和initrd拷贝至/boot目录。使用命令:
cp initrd-2.6.29 /boot
cp linux-2.6.29/arch/x86/boot/bzImage /boot/vmlinuz-2.6.29
(九)修改/etc/grub.conf或者/etc/lilo.conf
为了让grub在启动时能提供一项我们自己制作的linux内核的选项,需要修改grub的配置文件/etc/grub.conf。(添加的代码为title My Linux(2.6.29)以下的)
注意:/etc/grub.conf实际上是/boot/grub/grub.conf的一个链接,因此真正的配置文件存在与/boot/grub目录下。
首先uname-r看一下你当前的linux内核版本
1、linux的源码是在/usr/src这个目录下,此目录有你电脑上各个版本的linux内核源代码,用uname
-r命令可以查看你当前使用的是哪套内核,你把你下载的内核源码也保存到这个目录之下。
2、配置内核
make
menuconfig,根据你的需要来进行选择,设置完保存之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config配置文件,以后的编译会根据这个来有选择的编译。
3、编译,依次执行make、make
bzImage、make
modules、make
modules
4、安装,make
install
5、.创建系统启动映像,到
/boot
目录下,执行
mkinitramfs
-o
initrd.img-2.6.36
2.6.36
6、修改启动项,因为你在启动的时候会出现多个内核供你选择,此事要选择你刚编译的那个版本,如果你的电脑没有等待时间,就会进入默认的,默认的那个取决于
/boot/grub/grub.cfg
文件的设置,找到if
[
"${linux_gfx_mode}"
!=
"text"
]这行,他的第一个就是你默认启动的那个内核,如果你刚编译的内核是在下面,就把代表这个内核的几行代码移到第一位如:
menuentry
'Ubuntu,
with
Linux
3.2.0-35-generic'
--class
ubuntu
--class
gnu-linux
--class
gnu
--class
os
{
recordfail
gfxmode
$linux_gfx_mode
insmod
gzio
insmod
part_msdos
insmod
ext2
set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linux/boot/vmlinuz-3.2.0-35-generic
root=UUID=9961c170-2566-41ac-8155-18f231c1bea5
ro
quiet
splash
$vt_handoff
initrd/boot/initrd.img-3.2.0-35-generic
}
当然你也可以修改
set
default="0"来决定用哪个,看看你的内核在第几位,default就填几,不过我用过这种方法,貌似不好用。
重启过后你编译的内核源码就成功地运行了,如果出现问题,比如鼠标不能用,usb不识别等问题就好好查查你的make
menuconfig这一步,改好后就万事ok了。
最后再用uname
-r看看你的linux内核版本。是不是你刚下的那个呢!有没有成就感?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