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源程序的字符流,输出孝枣圆是词法记号流。
3、等价
4、(a|b)*(aa|bb)(a|b)*
排序算法全集【附C++代码】排序算法是一种基本并且常用的算法。由于实际工作中处理的数量巨大,所以排序算法对算法本身的速度要求很高。而一般我们所拍李歼谓的算法的性能主要是指算法的复杂度,一般用O方法来表示。在后面我将给出详细的说明。
对于排序的算法我想先做一点简单的介绍,也是给这篇文章理一个提纲。
我将按照算法的复杂度,从简单到难来分析算法。
第一部分是简单排序算法,后面你将看到他们的共同点是算法复杂度为O(N*N)(因为没有使用word,所以无法打出上标和下标)。
第二部分是高级排序算法,复杂度为O(Log2(N))。这里我们只介绍一种算法。另外还有几种算法因为涉及树与堆的概念,所以这里不于讨论。
第三部分类似动脑筋。这里的两种算法并不是最好的(甚至有最慢的),但是算法本身比较奇特,值得参考(编程的角度)。同时也可以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第四部分是我送给大家的一个餐后的甜点——一个基于模板的通用快速排序。由于是模板函数可以对任何数据类型排序(抱歉,里面使用了一些论坛专家的呢称)。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一、简单排序算法
由于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没有加什么注释。所有的程序都给出了完整的运行代码,并在我的VC环境
下运行通过。因为没有扰纤涉及MFC和WINDOWS的内容,所以在BORLAND C++的平台上应该也不会有什么
问题的。在代码的后面给出了运行过程示意,希望对理解有帮助。
1.冒泡法:
这袭冲是最原始,也是众所周知的最慢的算法了。他的名字的由来因为它的工作看来象是冒泡: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1i<Counti++)
{
for(int j=Count-1j>=ij--)
{
if(pData[j]<pData[j-1])
{
iTemp = pData[j-1]
pData[j-1]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10,9,7,8->10,7,9,8->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10,8,9->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6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8,7,10,9->7,8,10,9(交换2次)
第二轮:7,8,10,9->7,8,10,9->7,8,10,9(交换0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上面我们给出了程序段,现在我们分析它:这里,影响我们算法性能的主要部分是循环和交换,
显然,次数越多,性能就越差。从上面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是固定的,为1+2+...+n-1。
写成公式就是1/2*(n-1)*n。
现在注意,我们给出O方法的定义:
若存在一常量K和起点n0,使当n>=n0时,有f(n)<=K*g(n),则f(n) = O(g(n))。(呵呵,不要说没
学好数学呀,对于编程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来看1/2*(n-1)*n,当K=1/2,n0=1,g(n)=n*n时,1/2*(n-1)*n<=1/2*n*n=K*g(n)。所以f(n)
=O(g(n))=O(n*n)。所以我们程序循环的复杂度为O(n*n)。
再看交换。从程序后面所跟的表可以看到,两种情况的循环相同,交换不同。其实交换本身同数据源的
有序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当数据处于倒序的情况时,交换次数同循环一样(每次循环判断都会交换),
复杂度为O(n*n)。当数据为正序,将不会有交换。复杂度为O(0)。乱序时处于中间状态。正是由于这样的
原因,我们通常都是通过循环次数来对比算法。
2.交换法:
交换法的程序最清晰简单,每次用当前的元素一一的同其后的元素比较并交换。
#include <iostream.h>
void Exchange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for(int i=0i<Count-1i++)
{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pData)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j]
pData[j] = iTemp
}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Exchange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8,10,9,7->7,10,9,8(交换3次)
第二轮:7,10,9,8->7,9,10,8->7,8,10,9(交换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6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7,10,8,9->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7,8,10,9->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从运行的表格来看,交换几乎和冒泡一样糟。事实确实如此。循环次数和冒泡一样
也是1/2*(n-1)*n,所以算法的复杂度仍然是O(n*n)。由于我们无法给出所有的情况,所以
只能直接告诉大家他们在交换上面也是一样的糟糕(在某些情况下稍好,在某些情况下稍差)。
3.选择法: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到一点希望:选择法,这种方法提高了一点性能(某些情况下)
这种方法类似我们人为的排序习惯:从数据中选择最小的同第一个值交换,在从省下的部分中
选择最小的与第二个交换,这样往复下去。
#include <iostream.h>
void Selec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iPos
for(int i=0i<Count-1i++)
{
iTemp = pData
iPos = i
for(int j=i+1j<Countj++)
{
if(pData[j]<iTemp)
{
iTemp = pData[j]
iPos = j
}
}
pData[iPos] = pData
pData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Selec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iTemp=9)10,9,8,7->(iTemp=8)10,9,8,7->(iTemp=7)7,9,8,10(交换1次)
第二轮:7,9,8,10->7,9,8,10(iTemp=8)->(iTemp=8)7,8,9,10(交换1次)
第一轮:7,8,9,10->(iTemp=9)7,8,9,10(交换0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2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iTemp=8)8,10,7,9->(iTemp=7)8,10,7,9->(iTemp=7)7,10,8,9(交换1次)
第二轮:7,10,8,9->(iTemp=8)7,10,8,9->(iTemp=8)7,8,10,9(交换1次)
第一轮:7,8,10,9->(iTemp=9)7,8,9,10(交换1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遗憾的是算法需要的循环次数依然是1/2*(n-1)*n。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n*n)。
我们来看他的交换。由于每次外层循环只产生一次交换(只有一个最小值)。所以f(n)<=n
所以我们有f(n)=O(n)。所以,在数据较乱的时候,可以减少一定的交换次数。
4.插入法:
插入法较为复杂,它的基本工作原理是抽出牌,在前面的牌中寻找相应的位置插入,然后继续下一张
#include <iostream.h>
void Insert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iPos
for(int i=1i<Counti++)
{
iTemp = pData
iPos = i-1
while((iPos>=0) &&(iTemp<pData[iPos]))
{
pData[iPos+1] = pData[iPos]
iPos--
}
pData[iPos+1] = iTemp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Insert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倒序(最糟情况)
第一轮:10,9,8,7->9,10,8,7(交换1次)(循环1次)
第二轮:9,10,8,7->8,9,10,7(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8,9,10,7->7,8,9,10(交换1次)(循环3次)
循环次数:6次
交换次数:3次
其他:
第一轮:8,10,7,9->8,10,7,9(交换0次)(循环1次)
第二轮:8,10,7,9->7,8,10,9(交换1次)(循环2次)
第一轮:7,8,10,9->7,8,9,10(交换1次)(循环1次)
循环次数:4次
交换次数:2次
上面结尾的行为分析事实上造成了一种假象,让我们认为这种算法是简单算法中最好的,其实不是,
因为其循环次数虽然并不固定,我们仍可以使用O方法。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循环的次数f(n)<=
1/2*n*(n-1)<=1/2*n*n。所以其复杂度仍为O(n*n)(这里说明一下,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展示这些简单
排序的不同,交换次数仍然可以这样推导)。现在看交换,从外观上看,交换次数是O(n)(推导类似
选择法),但我们每次要进行与内层循环相同次数的‘=’ *** 作。正常的一次交换我们需要三次‘=’
而这里显然多了一些,所以我们浪费了时间。
最终,我个人认为,在简单排序算法中,选择法是最好的。
二、高级排序算法:
高级排序算法中我们将只介绍这一种,同时也是目前我所知道(我看过的资料中)的最快的。
它的工作看起来仍然象一个二叉树。首先我们选择一个中间值middle程序中我们使用数组中间值,然后
把比它小的放在左边,大的放在右边(具体的实现是从两边找,找到一对后交换)。然后对两边分别使
用这个过程(最容易的方法——递归)。
1.快速排序:
#include <iostream.h>
void run(int* pDat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int middle,iTemp
i = left
j = right
middle = pData[(left+right)/2]//求中间值
do{
while((pData<middle) &&(i<right))//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i++
while((pData[j]>middle) &&(j>left))//从右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j--
if(i<=j)//找到了一对值
{
//交换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while(i<=j)//如果两边扫描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
//当左边部分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
if(left<j)
run(pData,left,j)
//当右边部分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
if(right>i)
run(pData,i,right)
}
void QuickSort(int* pData,int Count)
{
run(pData,0,Count-1)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Quick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这里我没有给出行为的分析,因为这个很简单,我们直接来分析算法:首先我们考虑最理想的情况
1.数组的大小是2的幂,这样分下去始终可以被2整除。假设为2的k次方,即k=log2(n)。
2.每次我们选择的值刚好是中间值,这样,数组才可以被等分。
第一层递归,循环n次,第二层循环2*(n/2)......
所以共有n+2(n/2)+4(n/4)+...+n*(n/n) = n+n+n+...+n=k*n=log2(n)*n
所以算法复杂度为O(log2(n)*n)
其他的情况只会比这种情况差,最差的情况是每次选择到的middle都是最小值或最大值,那么他将变
成交换法(由于使用了递归,情况更糟)。但是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有多大??呵呵,你完全
不必担心这个问题。实践证明,大多数的情况,快速排序总是最好的。
如果你担心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堆排序,这是一种稳定的O(log2(n)*n)算法,但是通常情况下速度要慢
于快速排序(因为要重组堆)。
三、其他排序
1.双向冒泡:
通常的冒泡是单向的,而这里是双向的,也就是说还要进行反向的工作。
代码看起来复杂,仔细理一下就明白了,是一个来回震荡的方式。
写这段代码的作者认为这样可以在冒泡的基础上减少一些交换(我不这么认为,也许我错了)。
反正我认为这是一段有趣的代码,值得一看。
#include <iostream.h>
void Bubble2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iTemp
int left = 1
int right =Count -1
int t
do
{
//正向的部分
for(int i=righti>=lefti--)
{
if(pData<pData[i-1])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left = t+1
//反向的部分
for(i=lefti<right+1i++)
{
if(pData<pData[i-1])
{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i-1]
pData[i-1] = iTemp
t = i
}
}
right = t-1
}while(left<=right)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
Bubble2Sort(data,7)
for (int i=0i<7i++)
cout<<data<<” ”
cout<<”\n”
}
2.SHELL排序
这个排序非常复杂,看了程序就知道了。
首先需要一个递减的步长,这里我们使用的是9、5、3、1(最后的步长必须是1)。
工作原理是首先对相隔9-1个元素的所有内容排序,然后再使用同样的方法对相隔5-1个元素的排序
以次类推。
#include <iostream.h>
void ShellSort(int* pData,int Count)
{
int step[4]
step[0] = 9
step[1] = 5
step[2] = 3
step[3] = 1
int iTemp
int k,s,w
for(int i=0i<4i++)
{
k = step
s = -k
for(int j=kj<Countj++)
{
iTemp = pData[j]
w = j-k//求上step个元素的下标
if(s ==0)
{
s = -k
s++
pData[s] = iTemp
}
while((iTemp<pData[w]) &&(w>=0) &&(w<=Count))
{
pData[w+k] = pData[w]
w = w-k
}
pData[w+k] = iTemp
}
}
}
void main()
{
int data[] = {10,9,8,7,6,5,4,3,2,1,-10,-1}
ShellSort(data,12)
for (int i=0i<12i++)
cout<<data<<” ”
cout<<”\n”
}
呵呵,程序看起来有些头疼。不过也不是很难,把s==0的块去掉就轻松多了,这里是避免使用0
步长造成程序异常而写的代码。这个代码我认为很值得一看。
这个算法的得名是因为其发明者的名字D.L.SHELL。依照参考资料上的说法:“由于复杂的数学原因
避免使用2的幂次步长,它能降低算法效率。”另外算法的复杂度为n的1.2次幂。同样因为非常复杂并
“超出本书讨论范围”的原因(我也不知道过程),我们只有结果了。
四、基于模板的通用排序:
这个程序我想就没有分析的必要了,大家看一下就可以了。不明白可以在论坛上问。
MyData.h文件
///////////////////////////////////////////////////////
class CMyData
{
public:
CMyData(int Index,char* strData)
CMyData()
virtual ~CMyData()
int m_iIndex
int GetDataSize(){ return m_iDataSize}
const char* GetData(){ return m_strDatamember}
//这里重载了 *** 作符:
CMyData&operator =(CMyData &SrcData)
bool operator <(CMyData&data )
bool operator >(CMyData&data )
private:
char* m_strDatamember
int m_iDataSize
}
////////////////////////////////////////////////////////
MyData.cpp文件
////////////////////////////////////////////////////////
CMyData::CMyData():
m_iIndex(0),
m_iDataSize(0),
m_strDatamember(NULL)
{
}
CMyData::~CMyData()
{
if(m_strDatamember != NULL)
delete[] m_strDatamember
m_strDatamember = NULL
}
CMyData::CMyData(int Index,char* strData):
m_iIndex(Index),
m_iDataSize(0),
m_strDatamember(NULL)
{
m_iDataSize = strlen(strData)
m_strDatamember = new char[m_iDataSize+1]
strcpy(m_strDatamember,strData)
}
CMyData&CMyData::operator =(CMyData &SrcData)
{
m_iIndex = SrcData.m_iIndex
m_iDataSize = SrcData.GetDataSize()
m_strDatamember = new char[m_iDataSize+1]
strcpy(m_strDatamember,SrcData.GetData())
return *this
}
bool CMyData::operator <(CMyData&data )
{
return m_iIndex<data.m_iIndex
}
bool CMyData::operator >(CMyData&data )
{
return m_iIndex>data.m_iIndex
}
///////////////////////////////////////////////////////////
//////////////////////////////////////////////////////////
//主程序部分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MyData.h”
template <class T>
void run(T* pData,int left,int right)
{
int i,j
T middle,iTemp
i = left
j = right
//下面的比较都调用我们重载的 *** 作符函数
middle = pData[(left+right)/2]//求中间值
do{
while((pData<middle) &&(i<right))//从左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i++
while((pData[j]>middle) &&(j>left))//从右扫描大于中值的数
j--
if(i<=j)//找到了一对值
{
//交换
iTemp = pData
pData = pData[j]
pData[j] = iTemp
i++
j--
}
}while(i<=j)//如果两边扫描的下标交错,就停止(完成一次)
//当左边部分有值(left<j),递归左半边
if(left<j)
run(pData,left,j)
//当右边部分有值(right>i),递归右半边
if(right>i)
run(pData,i,right)
}
template <class T>
void QuickSort(T* pData,int Count)
{
run(pData,0,Count-1)
}
void main()
{
CMyData data[] = {
CMyData(8,”xulion”),
CMyData(7,”sanzoo”),
CMyData(6,”wangjun”),
CMyData(5,”VCKBASE”),
CMyData(4,”jacky2000”),
CMyData(3,”cwally”),
CMyData(2,”VCUSER”),
CMyData(1,”isdong”)
}
QuickSort(data,8)
for (int i=0i<8i++)
cout<<data.m_iIndex<<” ”<<data.GetData()<<”\n”
cout<<”\n”
一、目的和要求进程调度是处理机管理的核心内容。本实验要求用高级语言编写模拟进程调度程序,以便加深竖咐理解有关进程控制快、进程队列等概念,并体会和了解优先数算法和时间片轮转算法的具体实施办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通常应包括如下信息:
进程名、进程优先数(或轮转时间片数)、进程已占用的CPU时带纤模间、进程到完成还需要的时间、进程的状态、当前队列指针等。
2.编写两种调度蠢缓算法程序:
优先数调度算法程序
循环轮转调度算法程序
3.按要求输出结果。
三、提示和说明
分别用两种调度算法对伍个进程进行调度。每个进程可有三种状态;执行状态(RUN)、就绪状态(READY,包括等待状态)和完成状态(FINISH),并假定初始状态为就绪状态。
(一)进程控制块结构如下:
NAME——进程标示符
PRIO/ROUND——进程优先数/进程每次轮转的时间片数(设为常数2)
CPUTIME——进程累计占用CPU的时间片数
NEEDTIME——进程到完成还需要的时间片数
STATE——进程状态
NEXT——链指针
注:
1.为了便于处理,程序中进程的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2.各进程的优先数或轮转时间片数,以及进程运行时间片数的初值,均由用户在程序运行时给定。
(二)进程的就绪态和等待态均为链表结构,共有四个指针如下:
RUN——当前运行进程指针
READY——就需队列头指针
TAIL——就需队列尾指针
FINISH——完成队列头指针
(三)程序说明
1. 在优先数算法中,进程优先数的初值设为:
50-NEEDTIME
每执行一次,优先数减1,CPU时间片数加1,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1。
在轮转法中,采用固定时间片单位(两个时间片为一个单位),进程每轮转一次,CPU时间片数加2,进程还需要的时间片数减2,并退出CPU,排到就绪队列尾,等待下一次调度。
2. 程序的模块结构提示如下:
整个程序可由主程序和如下7个过程组成:
(1)INSERT1——在优先数算法中,将尚未完成的PCB按优先数顺序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2)INSERT2——在轮转法中,将执行了一个时间片单位(为2),但尚未完成的进程的PCB,插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3)FIRSTIN——调度就绪队列的第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4)PRINT——显示每执行一次后所有进程的状态及有关信息。
(5)CREATE——创建新进程,并将它的PCB插入就绪队列;
(6)PRISCH——按优先数算法调度进程;
(7)ROUNDSCH——按时间片轮转法调度进程。
主程序定义PCB结构和其他有关变量。
(四)运行和显示
程序开始运行后,首先提示:请用户选择算法,输入进程名和相应的NEEDTIME值。
每次显示结果均为如下5个字段:
name cputime needtime priority state
注:
1.在state字段中,"R"代表执行态,"W"代表就绪(等待)态,"F"代表完成态。
2.应先显示"R"态的,再显示"W"态的,再显示"F"态的。
3.在"W"态中,以优先数高低或轮转顺序排队;在"F"态中,以完成先后顺序排队。
view plaincopy to clipboardprint?
/*
*** 作系统实验之时间片轮转算法和优先级调度算法
By Visual C++ 6.0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typedef struct node
{
char name[20] /*进程的名字*/
int prio/*进程的优先级*/
int round/*分配CPU的时间片*/
int cputime /*CPU执行时间*/
int needtime /*进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
char state/*进程的状态,W——就绪态,R——执行态,F——完成态*/
int count/*记录执行的次数*/
struct node *next /*链表指针*/
}PCB
PCB *ready=NULL,*run=NULL,*finish=NULL/*定义三个队列,就绪队列,执行队列和完成队列*/
int num
void GetFirst() /*从就绪队列取得第一个节点*/
void Output()/*输出队列信息*/
void InsertPrio(PCB *in) /*创建优先级队列,规定优先数越小,优先级越高*/
void InsertTime(PCB *in) /*时间片队列*/
void InsertFinish(PCB *in) /*时间片队列*/
void PrioCreate() /*优先级输入函数*/
void TimeCreate() /*时间片输入函数*/
void Priority() /*按照优先级调度*/
void RoundRun() /*时间片轮转调度*/
int main(void)
{
char chose
printf("请输入要创建的进程数目:\n")
scanf("%d",&num)
getchar()
printf("输入进程的调度方法:(P/R)\n")
scanf("%c",&chose)
switch(chose)
{
case 'P':
case 'p':
PrioCreate()
Priority()
break
case 'R':
case 'r':
TimeCreate()
RoundRun()
break
default:break
}
Output()
return 0
}
void GetFirst() /*取得第一个就绪队列节点*/
{
run = ready
if(ready!=NULL)
{
run ->state = 'R'
ready = ready ->next
run ->next = NULL
}
}
void Output()/*输出队列信息*/
{
PCB *p
p = ready
printf("进程名\t优先级\t轮数\tcpu时间\t需要时间\t进程状态\t计数器\n")
while(p!=NULL)
{
printf("%s\t%d\t%d\t%d\t%d\t\t%c\t\t%d\n",p->name,p->prio,p->round,p->cputime,p->needtime,p->state,p->count)
p = p->next
}
p = finish
while(p!=NULL)
{
printf("%s\t%d\t%d\t%d\t%d\t\t%c\t\t%d\n",p->name,p->prio,p->round,p->cputime,p->needtime,p->state,p->count)
p = p->next
}
p = run
while(p!=NULL)
{
printf("%s\t%d\t%d\t%d\t%d\t\t%c\t\t%d\n",p->name,p->prio,p->round,p->cputime,p->needtime,p->state,p->count)
p = p->next
}
}
void InsertPrio(PCB *in) /*创建优先级队列,规定优先数越小,优先级越低*/
{
PCB *fst,*nxt
fst = nxt = ready
if(ready == NULL) /*如果队列为空,则为第一个元素*/
{
in->next = ready
ready = in
}
else /*查到合适的位置进行插入*/
{
if(in ->prio >= fst ->prio) /*比第一个还要大,则插入到队头*/
{
in->next = ready
ready = in
}
else
{
while(fst->next != NULL) /*移动指针查找第一个别它小的元素的位置进行插入*/
{
nxt = fst
fst = fst->next
}
if(fst ->next == NULL) /*已经搜索到队尾,则其优先级数最小,将其插入到队尾即可*/
{
in ->next = fst ->next
fst ->next = in
}
else /*插入到队列中*/
{
nxt = in
in ->next = fst
}
}
}
}
void InsertTime(PCB *in) /*将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尾部*/
{
PCB *fst
fst = ready
if(ready == NULL)
{
in->next = ready
ready = in
}
else
{
while(fst->next != NULL)
{
fst = fst->next
}
in ->next = fst ->next
fst ->next = in
}
}
void InsertFinish(PCB *in) /*将进程插入到完成队列尾部*/
{
PCB *fst
fst = finish
if(finish == NULL)
{
in->next = finish
finish = in
}
else
{
while(fst->next != NULL)
{
fst = fst->next
}
in ->next = fst ->next
fst ->next = in
}
}
void PrioCreate() /*优先级调度输入函数*/
{
PCB *tmp
int i
printf("输入进程名字和进程所需时间:\n")
for(i = 0i <numi++)
{
if((tmp = (PCB *)malloc(sizeof(PCB)))==NULL)
{
perror("malloc")
exit(1)
}
scanf("%s",tmp->name)
getchar() /*吸收回车符号*/
scanf("%d",&(tmp->needtime))
tmp ->cputime = 0
tmp ->state ='W'
tmp ->prio = 50 - tmp->needtime /*设置其优先级,需要的时间越多,优先级越低*/
tmp ->round = 0
tmp ->count = 0
InsertPrio(tmp) /*按照优先级从高到低,插入到就绪队列*/
}
}
void TimeCreate() /*时间片输入函数*/
{
PCB *tmp
int i
printf("输入进程名字和进程时间片所需时间:\n")
for(i = 0i <numi++)
{
if((tmp = (PCB *)malloc(sizeof(PCB)))==NULL)
{
perror("malloc")
exit(1)
}
scanf("%s",tmp->name)
getchar()
scanf("%d",&(tmp->needtime))
tmp ->cputime = 0
tmp ->state ='W'
tmp ->prio = 0
tmp ->round = 2 /*假设每个进程所分配的时间片是2*/
tmp ->count = 0
InsertTime(tmp)
}
}
void Priority() /*按照优先级调度,每次执行一个时间片*/
{
int flag = 1
GetFirst()
while(run != NULL) /*当就绪队列不为空时,则调度进程如执行队列执行*/
{
Output() /*输出每次调度过程中各个节点的状态*/
while(flag)
{
run->prio -= 3/*优先级减去三*/
run->cputime++/*CPU时间片加一*/
run->needtime--/*进程执行完成的剩余时间减一*/
if(run->needtime == 0)/*如果进程执行完毕,将进程状态置为F,将其插入到完成队列*/
{
run ->state = 'F'
run->count++/*进程执行的次数加一*/
InsertFinish(run)
flag = 0
}
else /*将进程状态置为W,入就绪队列*/
{
run->state = 'W'
run->count++/*进程执行的次数加一*/
InsertTime(run)
flag = 0
}
}
flag = 1
GetFirst() /*继续取就绪队列队头进程进入执行队列*/
}
}
void RoundRun()/*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
int flag = 1
GetFirst()
while(run != NULL)
{
Output()
while(flag)
{
run->count++
run->cputime++
run->needtime--
if(run->needtime == 0) /*进程执行完毕*/
{
run ->state = 'F'
InsertFinish(run)
flag = 0
}
else if(run->count == run->round)/*时间片用完*/
{
run->state = 'W'
run->count = 0 /*计数器清零,为下次做准备*/
InsertTime(run)
flag = 0
}
}
flag = 1
GetFirst()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