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给你一个读取硬盘参数的子程序,在下面的程序中,将首先读取硬盘的主引导区 Master boot record,因为所有的硬盘参数都存放在里面。程序流程如下:
(1) 将指定的物理硬盘主引导区读入缓冲区
(2) 在引导区偏移地址1BEh处获取相应的硬盘参数
(3) 通过计算求得该硬盘的磁头数、簇面数和扇区数
(4) 由得到的硬盘参数求得其容量大小
Get-FdiskParam 子程序调用方式为:
输入:AL=硬盘物理ID号(80h 或 81h)
程序:CALL Get-FdiskParam
输出:CF=0成功
AX= 硬盘容量大小(Hex)
CX= 簇面数
DL=扇区数
DH=磁头数
CF=1 失败
1.硬盘分区表参数
在硬盘主引导区的1BEh位置即为硬盘分区表参数区,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成四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参数表占10 h Bytes长度。本节为方便起见,仅设定硬盘为一个分区的情况,至于多分区情况,请读者通过凳慧亮修改本程序亦可获得。这里以162MB硬盘主引导区中的分区表参数为例。
@@08A08601.GIF表2 硬盘分区表参数@@
由参数表可查出:磁头数=15,簇面数=1010,扇区数=22
2.硬盘容量计算
通过分区表的参数,还可求得硬盘的容量大小。在提供的程序中对硬盘容量的计算均按16进制方式:
硬盘容量枣宽(MB)=磁头数×簇面数×扇区数×512/1024为精简程序,笔者在计算时舍掉了许多余数(舍掉较多,仅碧樱保留整数),故此计算得来的容量与实际容量有些差异,请读者引用时注意。
3.读硬盘参数源码(程序2)
程序2:
----------------
Get Hard Cyls,Sector,Head,Size
Input:AL= Fdisk ID(80h,81h)
Output: CF= 0 successfully
AX= Fdisk size(Hex)
CX= Number of Cylinders
:DL= Number of Sectors
DH= Number of Heads
CF= 1 failed
-------------
Get-Fdiskparamproc near
cmp al,80h test Fdisk ID
jb Get-FdiskExit
mov cx,cs
mov ds,cx
mov es,cx set DS,ES segment
mov dl,al Fdisk ID
mov bx,offset Partition-area
mov cx,1
mov dh,0
mov ax,201h read partition sector
int 13h
jb Get-FdiskExit failed to exit.
mov bx,offset Partiton-area+1beh
mov al,[bx+8] Sector counter
mov ah,[bx+5] Head counter
mov dl,[bx+7] cylinder lower
mov dh,[bx+6] cylinder high
mov cx,6
shr dh,cl
inc dx get cylinder
push dx save cylinder
push ax save head &sector
mul ah compute Fdisk size
mul dx
mov cx,11
Loop-shift:
shr dx,1
rcr ax,1
loop Loop-shift Get Fdisk size
pop dx sectors &heads
pop cx cylinder counter
clc clear CF flag
Get-FdiskExit:
retn
Get-FdiskParamendp
Partition-area db 512 dup(0) read Partition buffer
台式机硬盘读取方法一:1.拔下硬盘,接入另一台台式机主板上的硬盘接口,按照另一台电脑里硬盘背面上的说明跳线,把拔下的硬盘跳成secondary,主硬盘就是primary,完成。
开机之后电脑就能识别出双硬盘,你就能随意的读取文件了。
2.购买一个IDE硬盘盒,能够把IDE接口转换成USB,最好是要带电源的硬盘盒,插入USB就能随意读取了,以后也能做个大型的移动硬盘了。
台式机硬盘读取方法二: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移动硬盘盒子,既然你说没有,那就拆下硬盘挂到别人的机子上去,然后复制出来即可。
还有也可以用装系统的光盘或者U盘,进去PE系统,复制到其他外村设备都是可取的方式。
台式机硬盘读取方法三:
1、首先购买一根sata转usb硬盘转接线
2、可以将一端装在硬盘接口上,另一端接到笔记本USB接口上即可。
3、等待硬盘驱动安装完成,即可使用硬盘。
台式机硬盘怎么样读取
相关阅读:
机箱硬盘袭简介绍
1.1956年,IBM的IBM 350RAMAC是现代硬盘的雏形,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不过其储存容量只有5MB。1973年IBM 3340问世,它拥有“温彻斯特”这个绰号,来源于他两个30MB的储存单元,恰是当时出名的“温彻斯特来福q”的口径和填d量。至此,硬盘的基本架构就被确立。
2.1980年,两位前IBM员工创立的公司开发出5.25英寸规格的5MB硬盘,这是首款面向台式机的产品,而该公司正是希捷(Seagate)公司。
3. 80年代末,IBM公司推出MR(Magneto Resistive磁阻)技术令磁头灵敏度大大提升,使盘片的储存密度较之前的20Mbpsi(bit/每平方英寸)提高了数十倍,该技辩禅庆术为硬盘容量的巨大提升奠定了基础。1991年,IBM应用该技术推出了首款3.5英寸的1GB硬盘。
4.1970年到1991年,硬盘盘片的储存密度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开始增长到60%~80%至今,速度提升到100%甚至是200%,从1997年开始的惊人速度提升得益于IBM的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技术,它使磁头灵敏度进一步提升,进而提高了储存密度。
5.1995年,为了配合Intel的LX芯片组,昆腾(Quantum)与Intel携手发布UDMA 33接口——EIDE标准将原来接口数据传输率从16.6MB/s提升到了33MB/s 同年,希捷开发出液态轴承(FDB,Fluid Dynamic Bearing)马达。所谓的FDB就是指将陀螺仪上的技术引进到硬盘生产中,用厚度相当于携握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油膜取代金属轴承,减轻了硬盘噪音与发热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