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立之后,David运用SKU管理工具一分析,立刻就发现了BBQ(BBQ是Barbecue的缩写,意思是“烧汪桥烤”)的一个销售机哪陵颤会。以往电烤箱北方零售明显高于南方市场,且以15L左右的为主。南方市场作为非主力市场,公司的投入力度一直不大。但是,数据显示,南方城市10L以下的小容量电烤箱占据该区域BBQ市场零售量份额的70%以上。David还发现这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大多数南方人都是拿电烤箱来制作一些甜点或饼干之类的食物,那这也说明南方动销的BBQ主是以10L以下的为主。
类,是指大类 , 大的功能、特性、利益定位, 分为45个大类。
品种是分类下的产品组合细分, 品种和品类的意思基本一致,稍有差别的是 品类强调大类,品种强调小类 。
例如日用品是品类,下面的品种可以是洗发水、沐浴液等。
再例如粮食、蔬菜、瓜果是品类,单说蔬菜,也有很多品种。镇枣
是商品品类的细分。是指某个 品类 里的某个 品种 中的一种独立规格 。
如:茶系列:PET350/500/1250/1500/2000
冰系列:PET350/500/1250/1500/2000
鲜每日C系列:PET300/500/1250/1500/2000。
类似于快消品里说的一个条码,代表的指定一种规格.。
pet就是包装,如下:
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即库存进出计量的基本单元,可以是以 件,盒,托盘
等为单位。 是用来定价和管理库存的,比如一个产品有很多颜色,很多配置,每个颜色和配置的组合都会形成新的产品,这时就产生很多SKU。例如苹果手机中,苹果6中 128g 土豪金是一个sku,苹果6中 128g 黑色又是另一个sku。
sku在传统线下行业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概念, 尤其是鞋类、服装行业 ,同款不同尺码不同色都是独立的SKU,需要有独立的条形码,独立的库存管理等。
现在已经被我们引申为产品统一编号的简称,每种产品均对应有唯一的SKU号。
SKU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DC(配送中心)物流管理的一个必要的方法,也在服装、鞋类商品中使用最多最普遍。
扩展资料 :
针对电商而言,SKU有另外的注解:
1、SKU是指一款商品,每款都有出现一个SKU,便于电商品牌识别商品。
2、一款商品多色,则是有多个SKU,例:一件衣服,有红色、白色、蓝色,则SKU编码也不相同,如相同则会出现混淆,发错货。
例如,淘宝SKU可以来理解为产品的属性,包括产品里面的一些尺码和产品的颜色之类的,比如说在产品经营的时候,选择了一件产品,红色的,并且尺码是M,可以说是一个产品的SKU了,而除此之外,另外的一个产品的颜色是蓝色,并且尺码是L码,这也是另外的一个淘宝产品SKU了。
而且对于一家淘宝店铺来说,如果在写产品的描述的时候,把产品SKU码展示出来的话,那么也可以达到一个介绍产品详情的目的,因此如果对于产品的SKU设置的比较好的话,那么SKU码也能够来帮助产品来进行销售。
spu指一个商品集合,一般来说就是一个集合链。
一个服装的集合链会包括相似款式和不同的尺码,sku则是最小品类单元,同一个款式的衣服不同的尺码也算不同的sku。sku多见于前台的商品编号,spu多见于后台的商品管理。
案例:
分类:手机
spu:苹果6
sku:土豪金 128g 苹果6
程序员的世界里:SPU 就是类,SKU就是对象。
对一种商品而言,当其品牌、型号、配置、等级、花色、包装容量、单位、生产日期、保质期、用途、价格、产地等属性中任一属性与其他商品存在不同戚没时,可称为一个单品。
在连锁零售门店中有时称单品为一个SKU。当然,单品与传统意义上的"品种"的概念是不同的,用单品这一概念可以区分不同商品的不同属性,从而为商品采购、销售、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以及POS系统与MIS系统的开发提供极大的便利。例如: 单听销售的可口可乐是一个单品SKU,而整扎销售的可口可乐又是一个单品 ,这两个单品在库存管理和销售是不一样的。
这个概念是基于信息系统和货物编码管理来说的,像“品项”中介绍的那样,不同的品项(SKU)就有不同的编码。这样子,我们才可以依照不同的SKU数据来分析库高旅纳存、销售状况。当你使用物流或者ERP系统的时候,你会发现SKU#:12356这样的文本框。长时间这样的状况让很多朋友都认为,SKU就是产品的编码了。
基本上就是基于管理来说的吧,这个名字上是数字化管理方式的产物。但是这里的单位和我们平时的“单位”有什么区别呢?看看产品的包装单位的不同,SKU就不同——你就知道了。也就是说,精确到SKU的管理方式才能适应现在的物流竞争吧,信息系统的使用对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精确的编码来区分相同产品的不同SKU就很难进行单位化到SKU的管理方式。
近几年低代码着实火了一把,各种平台层出不穷,网上大把的帖子说着上了低代码半数人都要被辞退了(自媒体贩卖焦虑太溜了)。
有幸在前端同学的极力胁迫,哦不,推荐下,也在业务中使用低代码平台搭建了几个页面。总体来看,差强人意。
“预设”是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亮陪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
“预设”悖论并不是低代码独有的,所有的架构设计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无论是分层架构,还是六边形架构,都在试图用“预设”的概念、模型、扩展来抽象问题,从而降低复杂问题的逻辑难度。
比如我们描述一个商品,基本的信息包括标题、主图、价格、库存、详情描述,复杂一些的会有 SKU、主图视频、端图、运费等。当我们基于这样的商品信息去建模的时候,很容易把商品模型拆解为商品域、营销域、履约域等多个子域,也可能划分为文本、富文本、多媒体、价格、库存、SKU、扩展信息等多个类型。
无论用什么方式去建模,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要先有业务需求,然后才能沉淀模型,再去用模型赋能业务”。这样就会有“预设”悖论,到底是先设计模型还是先承接业务。如果先设计模型,会不清楚业务的发展方向,模型大概率短期合适长期成为瓶颈。如果先承接业务,很可能无法及时沉淀模型,业务代码屎上雕花,以后也不会有人关心了。所以大部分系统都不可避免,要一直重构、多次重构。
这很像人的语言迭代,弗雷格提出的“预设”就敬灶蠢是人这个群体自然演化出的语言能力。战国时期“美人”可以指代“国君”,21 世纪大家都会理解成“美丽的女人”。26 个字母曾经与汉语毫无关系,现在却变成拼音成为汉语的重要基石。重构,本质上就是重新认识业务、重新理解业务、重新设计模型,实现“预设”模型的迭代更新。重构可以是局部小重构,也可以是全局的大重构,取决于 ROI。
低代码平台通常的宣传都是围绕沉淀好的模型、组件来降低搭建成本,实现页面快速上线。基本都有以下功能模块:页面搭建、数据逻辑、数据模型、在线部署和管理系统。低代码的效率提升,本质上就是基于“预设”实现复用。低代码主要有两种:界面驱动,表单/数据模型驱动。
界面驱动就是预设页面组件以及前后端统一实现,用户通过拖拽组件方式可视化搭建界面,然后配置页面的交互逻辑,比如页面的跳转、数据获取。复杂一些的页面功能,比如涉及组件联动、组件异步拉数据,低代码平台也只能实现少量确定性的联动,复杂交互还是需要让使用者手写代码实现。
表单/数据模型驱动围绕数据结构来定义整个应用的形态和流程,核心在于搭建表单和定义数据,可以用于 CRM、ERP 等管理系统做二次开发。
与其说低代辩饥码是为程序员提效,不如说为程序员提供一个“针对特定场景”的“二次开发环境”,核心还是基于复用来写代码。学习一个低代码平台的使用,本质上和学习一门新语言区别不大,学习成本、经验积累都需要考虑。
而现在各个低代码平台看起来并没有统一的技术体系,迁移到低代码平台和在平台之间迁移成本都非常高。程序员要想职业生涯发展顺利,需要持续积累和复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目前的低代码平台对程序员而言完全站在了对立面,不利于程序员的长期发展。核心程序员要么专注于解决业务领域核心问题,要么参与低代码平台的底层建设。基于低代码平台的二次开发,建议交给外包去完成。
另外,基于低代码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必然有确定性的业务场景,这样的业务场景能否回流到平台促进平台模型的进一步迭代,在业务发展和平台能力提升中形成良性循环,不只是低代码平台遇到的问题,更是每一个架构设计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低代码平台使用两月真实感受 - 程序之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