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的云盘在不挂载不格式化情况下进行扩容(适用于系统盘和数据盘)
目录
1、扩容物理盘
2、安装growpart和resize2fs工具
3、检查扩容磁盘属性
4、使用growpart工具扩容分区
5、使用resize2fs工具扩容文件系统
6、检查扩容结果
注意: *** 作之前需要对云盘进行快照或者其它方式备份,扩容云盘存在数据丢失风险
1、检查云盘大小
/dev/vda显示容量为107G(在线扩容后的容量,扩容部分只是增加了物理容量,分区和文件系统还不能使用)
2、运行df -h命令查看云盘分区大小。
以下示例返回分区(/dev/vda1)容量是20G
growpart 是磁盘分区扩容工具
示例命令表示给系统盘的第一个分区扩容(是第一个分区,而不是分区名称)
若运行命令后报以下错误,您可以运行LANG=en_US.UTF-8切换ECS实例的字符编码类型。
resize2fs 是扩容文件系统工具
示例命令表示为扩容系统盘的/dev/vda1分区文件系统(ext4格式)
备注:
***如果您使用的是xfs文件系统,运行xfs_growfs /dev/vda1命令扩容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检查命令:
***执行命令如提示已到达最大分区时,需使用reboot重启Linux后再次执行命令
分区/dev/vda1容量显示为100G,成功扩容
1. 为了方便存储日志和转化透传点击,当初选定使用mongodb。于是买了一台ECS服务器,挂上了300GB高效云盘,慢慢开始跑广告业务。
2. 跑了半个月,300GB眼看不够了,赶紧学习巩固阿里云的扩容linux数据盘的 *** 作。
3. 前后扩容到800G,1.4T,最后扩容到2T。再一看,已经不让扩容了。
4. 尤记得创建云盘时,有说明不同的云盘类型支持的最大容量不同。
5.于是翻了翻阿里云的文档——ssd和高效云盘最大支持32T。普通云盘最大支持2T。
6.于是怀疑难道我购买的是普通云盘,所以只能扩容到2T?
7. 进入实例中却看到是高效云盘啊!那为何不能继续扩容?
8.于是创建一个新的云盘试试,发现可以指定2T以上的存储空间。
9. 回到磁盘扩容页面,发现2T后,鼠标悬停过去显示"当前大于2TB磁盘暂不支持扩容"!
10. 我在想这表示哪怕我之前一下子买了2个T,3个T的高效云盘,然后想扩容了,是不是也不行?必须得创建数据盘快照,然后恢复到更大的硬盘上?我怎么对这样的数据盘快照一点儿都没有信心呢?
11. 可悲的是,这表明我只能此刻看到mongo服务器还有500GB存储空间。以后会越来越少。我将不得不重新考虑存储方案,一是2T以上的日志存储并没有比以前的文件存储提高多少价值,反而存储空间要求更大,每月的纯粹存储费用达到720元以上。这已经是一台性能好的服务器的价格了。
12. 曾经想过应该在公司内部保留一台服务器存储mongo日志。购买一块大容量硬盘就好了。但是数据透传怎么办?也在这台服务器做?还是本地网络挂到公网上?
13. 不得不思考替代的存储方案了。日志的用处一是为了透传,二则是解决一些渠道或这检测方偶尔提出的问题。也许oss存储会降低成本,但是如何使用才能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呢?
扩容有两种方案
1)在原有盘的基础之上,扩大容量,20G---->50G
2)增加一块盘
如何扩容磁盘 :
ECS控制台 —>选择左侧的"云盘" ---->选择对应的云盘(打对勾)—>点下方的"磁盘扩容"按钮
注意 : 系统盘不支持"磁盘扩容"
1、点击“管理控制台”—>“云服务ECS”---->“实例”—>点击机器
2、点击“本实例磁盘”,选中,然后点击磁盘。
勾选后,"磁盘扩容"按钮不能选择,扩容只能选择使用"云盘"扩容,因为是按量付费的,所以充值的钱,可以退出来。
选择需要的云盘,云盘大小,自定义名称,然后确认订单。
下单之后,回到ECS控制台----->云服务器 ECS------>云盘,查看添加的云盘
3、挂载新添加的云盘,点击云盘,点击"挂载",第二个图报错,原因是新添加的云盘所在的可用区和机器不在同一个可用区,所以显示没有可用的设备名,释放磁盘(在"挂载"按钮旁边)。重复上面的步骤,重新购买添加一块云盘。
添加完成新的云盘,点击去,挂载,就会显示"目标实例",然后点击"执行挂载"按钮,云盘就挂载成功。
4、到云服务器上面,查看挂载的云盘,使用命令fdisk -l
先卸载数据盘,再挂载数据盘。
新的云盘,需要格式化,才能使用。命令 : mkfs.ext4 /dev/vdb
挂载到mnt目录下,使用命令 :df -h来查看挂载的分区。
坚果云支持团队试用版:试用可在官网申请,支持5人共用50G,空间可自由分配,20天之内都是免费的;可管理成员、群组管理,支持本地、网页和移动端文件搜索,移动端的照片和视频可自动备份,同时还可以设置禁止粉碎文件、强制双因素验证、限制文件分享、限制成员IP、模板管理等安全防护措施,对团队来说非常友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