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按E可以进入一行编辑
你会看到
root(hd0,0)
kernel......
initrd......
等等
那个hd0,0就表示你进的是哪一个盘的系统
第一个0就表示第一个硬盘
第二个0就表示硬盘上的第一个分区
你直接把第二块硬盘加在机箱里
进入第一个硬盘的系统后,可以直接挂载
mount
-t
ext3
/dev/hdb1
/mnt
(/hdb1表示第2块硬盘的第一个分区
/mnt可以是你根下的任一文件夹)
或者进入/etc/fstab
添加一行
/dev/hdb1
/mnt
ext3
defoult
0
0
如果有多的分区的话
以此类推
1.Linux下硬盘的编号ide硬盘一般是hdx,scsi硬盘为sdx,x为a,b,c,d
2.Linux下对分区的编号
第一个Primary分区为1,其次为2,3,最大为4,扩展盘上的逻辑分区为5开始。
注意这里硬盘排列的顺序和windows下的cde不同,所以要数对了,不要按照windows下的顺序推断。
3.增加一块新硬盘
新硬盘,先要分区,以ide硬盘为例
fdisk
/dev/hdx
出现命令提示符后,m命令为显示帮助,n为新建,l为查看
其次,对分区格式化
mkfs
/dev/hdxn
n为1,2,3...
第三,mount分区
mount
/dev/hdxn
/pathname
pathname可以是意目录或者文件夹。
4.添加一个已有内容的新硬盘
直接mount
mount
-t
xxxx
/dev/hdxn
/pathname
xxxx为目前内核支持的文件类型,可以是ext2,fat,vfact,iso9600等。
步骤:1、开机文本模式下启动linux *** 作系统,进入/dev,查看添加的硬盘设备文件: ls hdb2、对硬盘hdb进行分区 *** 作: 1)输入命令: fdisk /dev/sdb,进入分区命令模式。 2)在command (m for help):提示符下输入“n”创建新的分区 3)在command action下选择分区的类型。“e”表示扩展分区,“p”表示主分区,选好分区类型以后,选择分区数(即,第几个分区)。 4)接下来会确定分区的大小,即确定开始柱面和终止柱面的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分区大小设置。通过这样的步骤就完成了一个分区 *** 作。 5)继续2)~4)的 *** 作,创建其他的分区。 6)完成所有的分区后,在command (m for help):提示符下输入“w”,(一定要有这个步骤,否则分区结果不成功)将完成的分区 *** 作保存,并退出分区 *** 作。3、查看已经分区好的硬盘: ls /dev/hdb1 ls /dev/hdb24、对分好的硬盘分区进行格式化 *** 作: 根据需要对所创建的磁盘分区进行格式化 *** 作。本文中对建立的连个主分区进行格式化(/dev/hdb1和/dev/hdb2),并且将一个分区格式化成ext3格式,一个分区格式化成fat格式。具体 *** 作如下: mkfs.ext3 /dev/hdb1 mkfs.vfat /dev/hdb25、使用分区好的硬盘: 1)进入到/mnt目录: cd /mnt 2)创建ext3目录和vfat目录以备挂载分好的两个分区: mkdir ext3 mkdir vfat 3)挂载格式化好的两个分区: mount /dev/hdb1 /mnt/ext3 mount /dev/hdb2 /mnt/vfat 4)开放ext3和vfat目录的权限,以便允许匿名可读可写: chmod 777 ext3 chmod 777 vfat6、通过以上5步就完成了手动挂载,不过一旦机器重新启动后必须要重新mount一下,比较麻烦,解决方法是:修改开机自动挂载分区文件/etc/fstab。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