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rm命令详解

linux的rm命令详解,第1张

Linux rm,英文全拼:remove,该命令用于删除一个文件或者目录。

Linux

rm命令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删除命令,它可以永久性地删除文件系统中指定的文件或目录。在使用rm命令删除文件或目录时,系统不会产生任何提示信息。

语法

rm [options] name...

参数

-i 删除前逐一询问确认

-f 即使原档案属性设为唯读,亦直接删除,无需逐一确认

-r 将目录及以下之档案亦逐一删除

注意:rm命令是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命令,因为rm命令会永久性删除文件或目录,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对文件或目录进行备份,一旦使用rm命令将其删除,将无法恢复。因此,尤其在使用rm命令删除目录时,要非常非常谨慎。

我们在Linux上创建或删除一个文件或文件夹,都习以为常,但这背后的实现原理是什么呢?

imap:inode map映射表

bmap:block map映射表

假如要存储a.txt到/tmp目录下。

当a.txt文件要存储到/tmp下时:

1) 元数据区分配node id :从元数据区的inode table中找一个空闲的inode号分配给a.txt,如2222。再将imap表中2222这个inode号标记为已使用。

2) 数据区添加记录 :在/tmp的data block中添加一条a.txt文件的记录。该记录中包括一个指向inode号的指针,例如"0x2222"。

3) 元数据区分配data block(每段空间)并写数据到数据区data block :从元数据区bmap中找出空闲的data block,并开始将a.txt中的数据写入到data block中。每写一段空间( ext4每次分配一段空间 )就从bmap中找一次空闲的data block,直到存完所有数据。

4) 元数据区设置inode id的data block point :元数据区在inode table中设置关于2222这条记录的data block point指针,通过该指针可以找到a.txt使用了哪些data block。

当要删除a.txt文件时:

1) 元数据区取消inode id的data block  point :在inode table中删除指向a.txt的data block指针。这里只要一删除,外界就找不到a.txt的数据了。但是这个文件还存在,只是它是被"损坏"的文件,因为没有任何指针指向数据块。

2) 元数据区释放node id :在imap中将2222的inode号标记为未使用。这个inode号就被释放,可以被后续的文件重用。

3) 数据区删除记录 :删除父目录/tmp的data block中关于a.txt的记录。这里只要一删除,外界就看不到也找不到这个文件了。

4) 元数据区释放data block :在bmap中将a.txt占用的block标记为未使用。这里被标记为未使用后,这些data block就可以被后续文件覆盖重用。

考虑一种情况,当一个文件被删除时,但此时还有进程在使用这个文件,这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外界是看不到也找不到这个文件的,所以删除的过程已经进行到了第(3)步。但进程还在使用这个文件的数据,也能找到这个文件的数据,是因为进程在加载这个文件的时候就已经获取到了该文件占用哪些data block,虽然删除了文件,但bmap中这些data block还没有标记为未使用。

详细分析du和df的统计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535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17
下一篇 2023-04-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