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删除文件中的字符

linux删除文件中的字符,第1张

Linux文件中出现^M字符一般是因为这个文件曾经是在Windows系统中编辑保存的,在Windows中编辑保存的文本文件的回车符是CR和LF两个符号,而Linux文件中的回车符只是一个LF符号,所以当Windows的文本文件放到Linux后,回车的位置会多出来一个^M的符号(Linux的文本文件在Windows上打开,在回车的位置上变成了一个方块并且回车不会换行)。

去除^M字符的方法是在Linux上用dos2UNIX命令对文件进行转换,将文本文件转换为适合Linux的格式(也有的Linux发行版没有安装dos2UNIX命令,需要用yum install unix2dos或apt-get install unix2dos命令来安装它,注意unix是小写)。dos2UNIX命令的用法是:

dos2UNIX -k -n 原来的文件名 转换后的新文件名

命令选项说明:

-k选项:表示保留文件原来的mtime时间格式,一般会加上这个参数

-n参数:保留旧文件并输出到一个新文件

转换后的新文件打开就没有^M字符了。

如果是 Linux *** 作系统的话,使用 vi 屏幕编辑命令对文本文件内容进行编辑时,首先按下 ESC 键,把 vi 的编辑状态转换成命令状态。然后通过移动键盘上的光标键,把光标定位在你需要进行删除的任何一个字符上,然后再按小写“x”,即可删除掉光标所在的某个字符。

按ESA退出输入模式,光标落在所要删除的字符上按x可删除该字符;

光标落在某行按dd可删除该行;

按i进入输入模式后,上下左右键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回车换行,然后输入,可以创建新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yw/87505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0
下一篇 2023-04-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