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证.NET程序不加修改,不许重新编译,需要做到native代码具有一致的接口。比如我们有native.dll何libnative.so两个不同系统下的动态链接库,在.NET程序中,调用动态库中的getSum(int a,int b)函数,则需要在native.dll和libnative.so中都存在getSum(int a, int b)函数,而且导出的名字要一致,都是getSum。编译时要注意编译器对符号名称的修饰,vc编译器中,可以用Module-Defination File(.def)文件来规范到处的函数名称。
在.NET的代码中,透过DllImport引入外部函数时,指定的链接库模块不要加扩展名。比如native.dll,只要写native就好。windows中,会自动寻找native.dll,Linux下对应的是libnative.so。
以下是实例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namespace Managed
{
class Program
{
[DllImport("native")]
public static extern int getSum(int a, intb)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Console.WriteLine("Managed code out.")
System.Console.WriteLine("1+2=" + getSum(1, 2))
}
}
}
上边的代码演示了从外部动态链接库引入函数的方式,注意没有加扩展名。接下来在看看windows下的c代码是如何编写的:
/**
* native.h 头文件,声明函数原型
*/
#ifndef NATIVE_H
#define NATIVE_H
#ifdef __cplusplus
extern "C" {
#endif
int __stdcall getSum(const int a, const intb)// 原型
#ifdef __cplusplus
}
#endif
#endif
/*
* native.cpp
* 2013-03-05 实现功能的代码
*/
#include "native.h"
#include <stdio.h>
int __stdcall getSum(const int a, const intb)
{
printf("WindowsNative code.\n")
returna+b
}
以上是具体的代码,另外需要模块定义文件(.def)来指定导出的函数表。如下:
LIBRARY "native"
EXPORTS
getSum
在VC中,编译,以上代码,可以生成dll文件。用dumpbin工具可以看到导出的函数名为getSum。
Linux下的共享库(Shared Object,简称so)的实现比上边更简单,编译时gcc加上-shared参数即可,这方面网上很多。我直接采用了code block的IDE,建立shared library工程。编译时IDE就会把这些处理好。编写的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getSum(int a, int b)
{
printf("Linux Natie code\n")
return a+b
}
编译生成libnative.so。
我们在native的代码中插入了输出语句,用来显示调用了哪个库。将这些native.dll, libnative.so, 还有C#程序managed.exe拷贝到一个文件夹,在Windows上运行managed.exe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在Windows和Linux下的P/Invoke调用都很成功。差不多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提醒,不论哪个平台,如果提示找不到库的问题,请将库放在一个程序能够找到的地方。
以上只是简单的演示了P/Invoke,实际上更复杂的情况,我们可以在.NET程序中,判断当前运行的 *** 作系统,然后采用LoadLibrary或者dlopen等,动态加载共享库,这样更灵活,不再有上边提到的“不加扩展名”,路径找不到的要求或者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了解这方面的内容。
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参考文档,下面的内容主要是为网络设备运维人员使用的pexpect 跨平台简明教程。
Expect 程序主要用于人机对话的模拟,就是那种系统提问,人来回答 yes/no ,或者账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等等的情况。
pexpect是 Don Libes 的 Expect 语言的一个 Python 实现,是一个用来启动子程序,并使用正则表达式对程序输出做出特定响应,以此实现与其自动交互的 Python 模块。它可以用来实现与ssh, ftp, telnet等程序的自动交互。
send命令后执行结果内容保存在buffer中,这时child.expect('keyword')后,child.before即为“keyword”之前的字符串,child.after即为匹配的”keyword”字符串。
command的执行结果都保存在一个buffer中,每次执行expect时都从buffer中开始检查匹配的pattern,如果找到了匹配的pattern,则所有在匹配处之前的内容都从buffer中清除。
(这边没有看明白也没有关系,可以看后面的实践篇例子)
通常维护人员有的偏向于用WIN系统,有的偏向于LINUX系统。所以前期团队希望形成一个统一框架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难题。框架如何适用于不同的系统。
LInux系统pexpect包,win系统前期尝试使用winpexpect,但是程序改动很大,并没有调试成功。
如何在WIN系统使用python的pexpect包很难找到相关资料,某乎上都是类似的疑问没有解答。
团队成员增加后,终于有了新的思路 , 团结就是力量 。
通过这个模块进行不同系统的适配。
将plink.exe装在python的文件夹在python的安装目录下,win系统可以同样使用pexpect模块
参考信息1:Pexpect 官方文档 New in version 4.0: Windows support。Pexpect can be used on Windows to wait for a pattern to be produced by a child process, using [ pexpect.popen_spawn.PopenSpawn ]
参考信息2:PuTTY是一个Telnet、SSH、rlogin、纯TCP以及串行接口连接软件。plink是可以独立使用的exe实现形式,可以让我们直接在命令行制定好命令,然后执行,完成后自动关闭session。ssh是一个安全通道协议。plink是这个通道协议的一个实现 [图片上传中...(-572001-1587612890428-0)]
从官方文档来看,
sendline() 和 send()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发送的字符串后面加上了回车换行符,这也使它们用在了不同的地方:
只需要发送字符就可以的话用send()
如果发送字符后还要回车的话,就用 sendline()
但是在调测过程中,WIN系统下命令输入后,child.before始终得不到预想中的结果。
经过逐步排查,发现在WIN系统下只能使用send() ,如果使用sendline() ,第一次交互没有问题,后续交互就开始问题。
WIN系统下child.before输出为b'byte型,做判断时要转为str型。具体可以参考最后面一篇讲编码类型的文章,讲的很详细。
例子1
send Username后,child.before一直到'Tac_Userna',child.after为‘me:’,child.buffer为空。
expect关键字assword:后,child.before回显一直到keyword之前,child.after为keyword,child.buffer为空。
例子2
下发command命令,child.before维持原来的不变,expect到keyword以后,child.before变为下发command命令后的设备回显。
参考文档
官方文档
探索Pexpect
Pexpect示例及使用Tips
Python Pexpect模块讲解
Pexpect模块使用说明
windows下使用plink实现全自动登陆ssh
Python3_字符编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