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没有被清空:在每次读取完数据之后,需要把读取到的数据清空,否则下次读取时就会读到上次未清空的数据。可以使用`memset`函数把缓冲区清空。
2. 缓冲区溢出:当读取速度比串口接收速率快时,会造成数据的积累,导致缓冲区溢出。可以考虑增加读取间隔时间,或者增加缓冲区大小来解决该问题。
3. 波特率设置错误:如果波特率设置不正确,会导致传输数据出错。可以在代码中检查波特率是否与硬件匹配。
4. 串口状态错误:如果串口状态不正确,也会导致数据读取失败。可以使用`tcgetattr`函数获取当前的串口属性,然后再设置正确的属性。
需要进一步调试和分析才能确定具体原因。建议使用调试器或打印调试信息来进行排查。
分析如下:
1、查看串口是否可用,可以对串口发送数据比如对com1口,echo lyjie126 >/dev/ttyS0。
2、查看串口名称使用 ls -l /dev/ttyS* 一般情况下串口的名称全部在dev下面,如果你没有外插串口卡的话默认是dev下的ttyS* ,一般ttyS0对应com1,ttyS1对应com2,当然也不一定是必然的;
3、查看串口驱动:cat /proc/tty/drivers/serial。
4、查看串口设备:dmesg | grep ttyS*。
扩展资料
串口控制器顾名思义,就是可通过串口实现控制功能的一台控制器。即由上位机通过串口发送特定协议格式的指令给控制器,进而来控制外围设备或器件,也叫单片机串口控制器。
串口控制器就是1台写入了串口通信程序的单片机控制器,有2种工作模式:
1)上位机监控模式:可由上位机串口控制,实现串口监控
2)脱机控制模式:在通过上位机设置好相关参数后,也可脱离上位机进行独立控制。
串口控制器就是1台写入了串口通信程序的单片机控制器,有2种工作模式:
1)上位机监控模式:可由上位机串口控制,实现串口监控;
2)脱机控制模式:在通过上位机设置好相关参数后,也可脱离上位机进行独立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串口控制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