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IP,就远出IP 如何理解?

就近入IP,就远出IP 如何理解?,第1张

移动本地网引入软交换设备后,其话务网的组织方式与现有2G网络完全相同,即本地网MGW和各自归属汇接区的TMSC2以及TMG(长途软交换汇接局)设置中继电路,用以疏通其长途话务;MGW与本地网内的其他移动端局之间依据现网情况设置直达中继,用以疏通本地网内的话务,同时和本地网内的GW设置直达电路,用以疏通互联互通话务。软交换端局BSC的接入与TDM端局BSC的接入方式完全一致,MGW与BSC之间开设直达的TDM链路。为了充分地利用IP承载的优势,长途话务的路由采用 "就近入IP,就远出IP" 的原则进行路由疏通。

移动核心网络中的具体话务互通和路由如下。

·软交换端局之间互通

软交换引入IP承载方式之后,将采用扁平化的组网方式。MGW之间的话务直接通过IP承载网进行疏通,不需经过汇接。采用IP方式承载的MGW采用全网扁平化一级组网模式,直接通过底层IP专用承载网进行疏通,采用RTP/RTCP/UDP/IP协议栈通信。

·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的互通

同一本地网内,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有切换关系的时候,将开设TDM直达电路,没有切换关系的时候通过软交换关口局转接。

跨本地网,用户语音由IP承载网疏通,由被叫区域的TMG转接为TDM。在TDM端局侧,经TMSC/TMG转接,与2G现网一致。

·软交换端局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互通

软交换端局和本地的其他运营商互通,由主叫的软交换端局路由到本地关口局,通过关口局和PSTN互通。

软交换端局和异地的其他运营商互通,被叫侧不是软交换关口局,由主叫的软交换端局通过IP承载网到被叫区域的TMG再到被叫端的关口局;被叫侧是软交换关口局,这由主叫的软交换端局之间通过IP承载网直接转到被叫侧的IP关口局,由软交换关口局和其他运营商实现互通。

随着数据通信和IP业务的迅速发展,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IP网络由于其简单和开放,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已有专家预测,未来的各项电信业务将统一在IP网络上。传统电话网将不可避免地过渡到以数据业务特别是IP业务为中心的融合的NGN(下一代网络)。NGN将以IP网络为核心,通过以TCP/IP为基础的分组交换网络,承载起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通信类业务。 NGN以分组交换网为核心,以传送话音、数据、多媒体综合业务为目标,可以完成实时应用或非实时应用。它与现有各种网络进行互通,并逐渐走向融合和统一,兼容现有的电信业务和Internet服务,并为快速提供新的业务创造有利环境。

业界对NGN体系结构按功能从垂直方向上分为边缘层、核心层、控制层和业务层4层,各层之间通过标准的开放接口互连,并通过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实现与现有通信网络的互连和互通,见图1。

在这4个层次中,控制层可以看作是核心,主要是采用软交换方式来实现。与现有的各种有线或无线网络的互连互通则依靠各种MG(媒体网关)。

这4个层次的具体功能如下:

1)边缘层

该层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传统网络(PSTN、ISDN、IN、H323、Internet、专网等)和各种用户终端接入核心分组传送网,对用户业务进行集中、汇聚和传送,同时通过各种媒体网关实现NGN与现有电路交换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各种宽带、窄带、移动、固定用户的接入。主要网络部件为TG(中继网关)、SG(信令网关)、AG(接入网关)和IAD(集成接入部件)等。

2)核心层

该层是能够提供QoS(服务质量)保证的数据承载网,主要功能是完成业务信息的高速交换和传送。该层的主要网络部件为宽带交换机、高速路由器、高速光传送网等数据交换和传输设备。

3)控制层

该层是整个网络的智能心脏,是一个集中的控制平台。其主要功能是提供终端用户端到端的呼叫/会话控制、接入协议适配、互连互通和资源管理等功能,从而实现网络业务的控制和融合。该层的主要网络功能为软交换、MGC(媒体网关控制器)、呼叫代理、呼叫控制器、呼叫服务器等。

4)应用层

该层是NGN业务与服务的支撑环境,除提供传统智能业务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开放的、功能强大的API(应用编程接口),供第三方业务开发者调用,以便迅速开发出新的业务。该层在垂直方向上由应用和中间件两部分组成。其中,应用部分的主要网络部件为各种AS(应用服务器),如AAA(认证、鉴权、计费) 服务器、PS(策略服务器)和OSS(运营支撑系统)等,提供各种业务的控制逻辑,完成增值业务和相应的服务处理。中间件包括鉴权、计费、目录、安全、浏览、查找、导航、格式转换等软件组件。

软交换技术的思路是将业务、呼叫控制、媒体控制进行分离。软交换设备位于分层后的呼叫控制层,与媒体层的网关交互作用,接收终端的相关信息,指示网关完成连接控制。MG的主要功能是将一种网络中的媒体转换成另一种网络所要求的媒体格式。例如:MG能够在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媒体流之间进行转换。TG是在电路交换网与分组网络之间的网关,用来终结大量的数字电路。AG是将模拟线与分组网络相连的网关。

图2是软交换设备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虚线围框表示软交换设备实体。

从图2可看出,软交换设备内部主要分为资源管理功能、MG接人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互连互通功能、业务提供功能等功能模块。与外部接口全部采用标准协议,例如,与SG的接口采用Sigtran(SS7/IP)协议;与AAA服务器的接口采用Radius协议;与应用服务器的接口采用SIP协议;与网管服务器的接口采用SNMP协议;与H523网络的互通采用H323协议族;与MG(TG、AG)的接口采用H248协议;软交换之间的呼叫或软交换设备与SIP终端的呼叫采用SIP协议。

通过这种分离,软交换网络体系具有了很多优点,一个软交换设备可以同时控制多个MG,系统的可扩充性得到了提高;其次,具体的媒体流的转换由相应的MG完成,有利于设备的单一性和可靠性;当一个软交换设备故障时,可以由其他软交换设备来代替完成MG的控制,提高了系统的冗余度;最后,软交换设备和MG之间采用标准的协议控制,有利于不同设备的厂家开展竞争和合作。 21 H248协议结构

H248/Megaco协议(MG控制协议),简称H248协议,是IETF、ITU-T制定的一个非对等协议,用在MGC和MG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建立一个良好的业务承载连接模型,将呼叫和承载连接进行分离,通过对各种业务网关(TG、AG、RG(注册网关))等的管理,实现分组网络和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做的业务互通。

一个H248消息可以分为几层,,第1层可以看做是消息头和若干个事务组成,事务可以是事务请求(Transaction Req),也可以是事务应答(Transaction Reply)。每一个事务又可以看做是事务头和若干个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是与一个上下文相关的。一个动作(Action)包括一个上下文头部和若干个命令。每个命令(Command)包含命令头部和若干个描述符。这种结构如图3所示。事务保证顺序命令的执行,即在一个事务中,命令是按序执行的。当所有命令成功执行时事务才成功执行,当其中一个命令失败时,整个事务失败。

行动是与上下文是密切相关的,它由一系列局限于一个上下文的命令组成。在一个行动内,命令需要顺序执行。

命令是H248消息的主要内容,实现对上下文和终端属性的控制,包括指定终端报告事件的什么信号和动作可施加于终端,以及指定上下文的拓扑结构。

信号意味着终端会发生某些事情,如送音或显示文本消息等。信号由软交换通过信号描述符来指定,同时可以指定它的持续时问,一般情况下,当终端检测到某个事件时,会自动停止信号的播放。22呼叫流程描述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典型性的模拟用户发起的呼叫以流程图形式说明。模拟用户呼叫建立流程图见图4。图中,假设MG1和MG2隶属于同一个软交换。 在通信业务中,用户从话机中会听到系统播放的不同的信号音。通过这些信号音,用户可以得知当前的通信状况。这些信号音在H248协议中,是由软交换控制设备向MG发出相关信令,由MG合成,并向用户播放。以用户摘机后听到的拨号音为例,下面是软交换核心设备发送到MG的消息:

其中:cg表示呼叫进程音通用包,dt是其中拨号音的标识。在RFC3015中

定义的呼叫进程音通用包种类如表1所示。

从这个消息结构可以看出,对于用户信号音的选择,是由软交换设备

通过H248消息中信号(Signals)的特定参数定义并下发MG执行的。用户有时因为一些特殊业务需要听特殊的信号音,

例如主叫用户登记立即呼叫转移后,摘机听到的是特殊拨号音(该特殊拨号音提示用户有特殊业务登记,避免用户因遗忘取消而导致来电错误转移)。对于这样的要求,可以通过修改信号中的参数进行变化。可以选择cg包中的其他音代码,在软交换核心设备与MG之间的H248协议消息如下:

其中:xcg是扩展的呼叫进程音通用包(Q1950定义),spec是其中定义的特殊拨号音标识。

可以看到,对于用户信号音的变化需要选择新的参数,增加了软交换内部对于用户业务判断的条件,且软交换设备和此软交换下所有MG均要支持。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全网范围内对于各种标准化的业务所需信号音的定义。但如果用户有个性化信号音需求(比如把拨号音换成音乐),上述方式因为属于系统级改动,对流程有影响,且无法满足大量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也无法对信号音进行自主选择,所以不具备实施性。

那么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实现呢通过图4的H248呼叫流程知道,虽然MG播放什么信号音是由软交换核心设备控制的,但真正实现用户信号音的播放则是MG本身。也就是说,与传统交换机信令音提供方式不同,H248协议下,用户的各种信号音均由本地网关提供,如果改变MG中这些信号音对应的音资源,则能在不改变信令参数以及业务流程的情况下,改变用户听到的信号音,因为这种改变只改变本地网关音资源数据,所以对于其他网关下的用户以及软交换核心设备都没有影响。

与传统电信交换机不同,MG有多种形式,有接人上千用户的大型设备,也有供家庭使用的只接几部电话的小型终端,甚至就是话机形式。对于小型设备,因为均是面向个别用户,上述音资源的修改方案正好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信号音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的个性化信号音,可以避免对软交换系统以及整个呼叫流程做

任何改动。相比电信公司提供的通过智能网方式实现的个性化信号音(如彩铃),以上方式有实现成本低(由小型网关设备提供此功能)、用户使用方便(可随时修改音资源)、无需缴纳电信公司业务使用费等优势。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信号音的播放受到软交换设备信令控制,如果被叫有彩铃业务,则软交换将建立主叫网关与彩铃业务平台之间的话路连接,而不向主叫网关发送放回铃音的信令。在这种情况下,主叫将听到被叫的彩铃音而不是自己定义在网关上的信号音。

由于通信网络中信号音都为单音频组合方式,因此在小型网关设计中均采用简单的DSP合成实现,缺少大容量音资源存储单元和较复杂的音合成单元。所以仅测试了通过改变信号音的音频组合实现用户个性化信号音。随着软交换网络的部署,个人使用的小型网关设备将大量出现。届时,为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而生产的设备将与手机一样,具备大容量音资源存储单元和较复杂的音合成单元。用户设定个性化的特点信号音将成为可能。

软交换的应用特点

以“分离交换和控制”为核心思想的软交换打破了传统的电信网络结构,为数据和话音的融合并催生大量新业务做好了充足准备。在电信市场开放竞争不断加深的今天,软交换被赋予“下一代网络核心”的历史意义。软交换技术有希望解决困绕电信运营商的诸多难题,为电信业的发展开创一个新局面。软交换网络的应用前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丰富灵活的新业务,为电信运营商满足用户需求,赢得更大经济效益提供了实现手段。软交换网络将使电信网与互联网不断融合,而互联网具有多种新业务的催生能力,这必然为网络经济效益的增长提供了源泉。

2.彻底解决多网并存,扭转业务依赖网络的局面,为电信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保证。软交换实现了业务、呼叫和承载的彻底分离,把传统PSTN、移动、数据和有线电视等各种网络统一为一个以IP为基础的综合、统一、多业务网络,这不但彻底扭转了特定业务依赖于特定网络的局面,使多种业务承载于同一核心网络,减少了网络建设的浪费,而且改变了网络运维分立的不利情况,大大降低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成本,为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保证。

3.简捷、方便地承载原有PSTN业务,为电信运营商适应新形势,调整电信网络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软交换技术逐步走向商用和3G牌照发放的日益临近,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的大规模布放和网络组织逐渐成为技术研究的重点。

在网络大规模布放之后,如何实现两网的顺利互通,互通中需要考虑哪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对互通节点如何要求等,成了网络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文从两网的结构特点入手,就软交换网络和基于WCDMA R4架构的3G网络电路域基本业务互通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并借此提出对互通节点的技术要求,供网络建设和设备选型时参考。

1 网络结构

11 软交换网络

软交换网络从下向上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软交换设备位于控制层,是整个网络呼叫控制的核心设备。软交换网络以IP网作为承载层,实现呼叫控制和承载的分离,各种网关接受软交换设备的控制,实现媒体的端到端连接。

12 3G R4网络

可以看到,R4阶段采用软交换技术实现电路域业务的控制,多媒体业务主要通过分组域实现。与软交换网络类似,R4网络同样以IP网作为承载层,实现呼叫控制和承载的分离,网关MGW接受MSC Server设备的控制,实现媒体的端到端连接。

2 业务实现方式比较

21 话音业务

211 软交换网实现方式

在支持语音业务时,软交换通过H248协议控制媒体网关(或通过SIP协议与SIP终端配合)完成呼叫的建立。当涉及到跨软交换的呼叫时,局间根据主被叫的情况采用SIP或SIP-I协议。对于目前软交换作为汇接局或长途局的情况,局间采用SIP-I协议,通过封装端局上送的ISUP消息来完成呼叫控制的接续。

媒体网关完成媒体的编解码和格式转换。目前语音在IP网上传递主要采用的编码方式有G711/G723/G729等。

在语音呼叫建立的过程中,软交换负责媒体的编/解码类型和格式的协商,并指示网关设备采用确定的编码方式。当涉及到编码方式的动态调整时,网关需要上报软交换设备,并在软交换的指示下进行切换。

212 3G网实现方式

3G R4网络的电路域采用呼叫控制和业务承载分离的网络架构。MSC Server属于控制层面,负责呼叫控制、承载控制和路由解析等功能。MGW属于承载层面,负责用户面的话音和媒体流的传递和转换功能。

网内MSC Server之间使用BICC协议,MSC Server通过扩展的H248协议控制所管辖的MGW,MGW之间通过IPBCP和Nb-UP初始化消息建立用户面的连接。

3G网内用户的语音呼叫,当R4网络使用TrFO功能时,可以使网内的3G终端之间使用同一AMR编码进行通信,从而省去编/解码的过程。AMR语音有8 种编码速率:122、102、795、740、670、590、515、475 kbit/s,但若两终端不能统一成为一种AMR编码,则仍需要MGW负责做编码的转换。

对于传真业务,3G终端和MGW之间使用E-T38协议,通过MGW转换成G711。

22 多媒体业务

221 软交换网实现方式

软交换网络可提供点对点视频和视频会议功能,目前采用的终端主要为SIP的软、硬终端。软交换通过SIP协议与终端配合完成呼叫的建立,当涉及到跨软交换的呼叫时,局间也采用SIP协议进行互通。

软交换支持视频会议业务需要用到MCU或者媒体资源服务器。目前厂家提供的MCU是基于原有的H323体系,设备和软交换之间采用H323协议。当涉及到跨软交换的呼叫时,局间也采用SIP协议进行互通。

222 3G网实现方式

3GPP采纳H324M协议作为电路型视频通话的标准。当网内2个3G-324M终端之间建立视频呼叫时,MGW对媒体流不做任何处理,3G终端音频使用AMR,视频使用H263。MSC Server之间仍然通过BICC消息进行互通。

3G网内的视频会议要使用MCU,通过视频互通网关(VIG)连接2个网络。VIG与MCU相连,能够让H324M终端加入到多点会议中。3G终端通过拨叫特服号创建或加入到视频会议中。

VIG同时连接IP网络(H323)和TDM(WCDMA设备)。在IP侧,VIG通过RAS注册到H323网络中的GK,通过H323协议与 H323网络中MCU进行信令交互;在TDM侧,VIG以ISUP中继接入WCDMA网络,通过ISUP与WCDMA 网络进行信令交互,通过H324M协议与WCDMA网络中的视频终端进行H245交互和媒体交互。3G终端音频使用AMR,视频使用H263。

3 业务互通技术要点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软交换网络和3G R4网络互通时,会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互通,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和接入层。以下关于互通问题的讨论,仅针对网络的主要层面,即控制层和接入层。

31 互通协议的选择

在软交换网络和3G 互通时,会涉及到多个层面的互通,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和接入层。SIP-I协议和BICC协议是目前用于软交换网络控制层面和3G R4网络控制层面的主流协议,是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互通时首先涉及的协议。以下主要讨论两种协议在2个网络中的发展和作用。

311 BICC协议

BICC是在ISU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语音业务支持方面比较成熟,能够支持以前窄带所有的语音业务、补充业务和数据业务等。

BICC是直接面向电话业务的应用提出的,来自传统的电信阵营,具有更加严谨的体系架构,因此它能为在软交换中实施现有电路交换电话网络中的业务提供很好的透明性。

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可以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No7网和IP网。

目前BICC协议由CS1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No7网和ATM网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互通问题。

312 SIP与SIP-I协议

SIP协议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双方或多方多媒体会话,在实现上独立于底层传输协议,底层承载可采用 TCP/UDP/SCTP中的任何一种。SIP协议通过与RTP/RTCP、SDP、RTSP等协议及DNS配合,在能力上可支持语音、视频、数据、状态呈现、即时通信、游戏等业务。除此之外,SIP消息体部分可允许同时存在多种不同会话描述协议,此种方式称为MIME(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s)。

当SIP成为一种趋势时, ITU也开始制定相关标准,研究PSTN如何与SIP网络进行互通。只不过ITU的相关文档是在IETF的成果基础上得出的。ITU提出了TRQ 2815和Q1912规范,其中,TRQ 2815类似于IETF的RFC3372,定义了SIP与BICC/ISUP互通时的技术需求,包括互通接口模型、互通单元IWU所应支持的协议能力集、互通接口的安全模型等;Q1912类似于IETF的RFC3398,根据IWU在SIP侧的NNI上所需支持的不同协议能力配置集,详细定义了SIP与 BICC/ISUP的互通、一般情况下SIP与BICC/ISUP的互通、SIP带有ISUP消息封装时(SIP-I)与BICC/ISUP的互通等。在 Q1912中,将封装了ISUP消息的SIP消息称为SIP-I。

SIP-I协议族重用了许多IETF的标准和草案,内容不仅涵盖了基本呼叫的互通,还包括了BICC/ISUP补充业务的互通。

32 互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在业务实现时存在下述几点不同,在业务互通时必须解决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321 协议及编解码方式的转换

软交换网络中的控制设备(即软交换设备)支持SIP/SIP-I协议进行互通;3G网络中的控制设备(即MSC Server设备)支持BICC协议进行互通。互通时,需要在控制层设置相应的协议转换设备,根据呼叫发起的方向不同,互通设备实现以下两种功能:

a) 终结BICC协议,并发起SIP/SIP-I协议;

b) 终结SIP/SIP-I协议,并发起BICC协议。

另外,由于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采用的媒体编码格式不同,因此,在承载层需要特定的媒体转换设备,完成媒体编码的转换。

322 互通网关的选择

软交换网络和3G网络的网关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选择互通网关时,必须注意网关能够具备与两种网关的互通。

网关控制模型的主要不同在于承载控制功能(BCF)的位置。软交换网络的承载控制由软交换设备完成,即软交换设备完成媒体地址的交互、媒体类型的协商等功能。3G网络的承载控制由网关设备完成,即网关设备完成媒体地址的交互、媒体类型的协商等功能。

上述的不同使得3G网络和软交换互通时,需要通过特定的互通网关,同时支持网关设备的媒体控制协商功能和软交换设备的媒体控制协商功能。

323 DTMF的信号处理

软交换体系支持两种DTMF信号的处理,RFC2833带内传送和SIP info方式的带外传送,与3G互通时,前者通过互通网关终结2833并上报MSC Server,转换成BICC,而后者则通过互通控制设备将SIP info直接映射到APM中。

综上所述,在2个网络互通时,需要设置相应的互通协议转换设备和互通网关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网络传真(Internet Facsimile)也称电子传真,英文称作efax,是传统电信线路(PSTN)与软交换技术(NGN)的融合,无需购买任何硬件(传真机、耗材)及软件的高科技传真通信产品。

网络传真是基于PSTN(电话交换网)和互联网络的传真存储转发,也称电子传真。它整合了电话网、智能网和互联网技术。原理是通过互联网将文件传送到传真服务器上,由服务器转换成传真机接收的通用图形格式后,再通过PSTN发送到全球各地的普通传真机或任何的电子传真号码上。 即时通信(IM) 是指能够即时发送和接收互联网消息等的业务。自1996年面世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即时通信的功能日益丰富,逐渐集成了电子邮件、博客、音乐、电视、游戏和搜索等多种功能。即时通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聊天工具,它已经发展成集交流、资讯、娱乐、搜索、电子商务、办公协作和企业客户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化信息平台。

呼叫转移是一种通信业务。就是把与某一方的通话转移到另一方去,例如A把AB的通话转移到C上去,成为BC间的通话,A则退出通话。呼叫转移分为呼叫前转和呼叫后转,也有一些其他的呼叫转移名称,这是根据 *** 作细节的不同而区分的。呼叫前转就是通话建立之前,就把来电转移到第三方去,或者称为来电转移更恰当。呼叫后转就是已经建立通话后,某一方把对方转移到第三方去。

SIP中的呼叫转移,就是采用SIP协议实现的上述通信业务。具体协议过程,这里就不说了。

VOIP是在IP网络中进行的语音通信。PSTN是在传统的公共电话网络中进行的语音通信。要想建立彼此连通的语音通信,需要在这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转发接口,这就是媒体网关。它连接着IP网络和PSTN网络。对两个网络中的语音流和通信信令进行转换,实现在两个网络之间建立语音通信。对于移动网络也是一样。

IP电话需要注册到软交换平台或者是IPPBX,平台开通IP外线后,你用IP电话外呼时,经过平台,再经过IP外线,最后有一个落地设备,从网络转PSTN网络,最终从运营商那里到固话或手机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 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 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 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思科系统亚太区NGN/VoIP首席技术顾问殷康认为,尽管“软交换”是NGN讨论的热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概念仍然有些似是而非。他说:“‘软交换’这个术语可以说是从Soft switch翻译而得。Soft switch这一术语借用了传统电信领域PSTN网中的‘硬’交换机‘switch’的概念,所不同的是强调其基于分组网上呼叫控制与媒体传输承载相分离的含义。国内一开始有人将Soft switch译为‘软交换’。但是‘软交换’这个翻译术语含义不够十分明晰,单从字面上看很难使人理解它究竟是设备系统概念还是体系概念。”

殷康指出,我国电信业历来将名词属性的、设备概念范畴的switch译为“交换机”,而将动名词属性的switching 译为“交换”。X25 switch译为X25交换机,ATM switch译为ATM交换机,L2/L3 switch 译为二层/三层交换机。因此他建议,为学术研讨的严肃性, 应该将soft switch更为确切地译为“软交换机”。这只是翻译概念上的问题。不过从某一方面来说,对于软交换概念的模糊,也反映了产业界对于软交换认识上在某些方面依旧存在偏差,存在着过分强调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是过分夸大了软交换功能的情况。甚至可以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软交换被人为地“神话”了,它被认为是一种代表着通信行业的未来,似乎无所不能的技术。

软交换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概念,包含许多功能。其核心是一个采用标准化协议和应用编程接口(API)的开放体系结构。这就为第三方开发新应用和新业务敞开了大门。软交换体系结构的其它重要特性还包括应用分离(de-coupling of applications)、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12179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