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的英文表达为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通俗表达为Cabling System,简称CSC,最早由AT&T提出)或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PDS,目前国标采用这一称法)。
综合布线起源与发展
综合布线的发展首先与楼宇自动化(BA)密切相关
50年代初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在大型高层建筑中采用电子器件组成的控制系统。
60年代末,数字式自动化系统。
70年代,BA系统迅速发展。
1984年,首座智能大厦出现在美国,但仍采用传统布线,不足日益显露。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Bell实验室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该公司的办公楼和工厂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于80年代末期在美国率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
综合布线是一种模块化的、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之间的信息传输通道。通过它可使话音设备、数据设备、交换设备及各种控制设备与信息管理系统连接起来,同时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的综合布线。它还包括建筑物外部网络或电信线路的连接点与应用系统设备之间的所有线缆及相关的连接部件。综合布线由不同系列和规格的部件组成,其中包括:传输介质、相关连接硬件(如配线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以及电气保护设备等。这些部件可用来构建各种子系统,它们都有各自的具体用途,不仅易于实施,而且能随需求的变化而平稳升级。
综合布线四大主要特征:
楼宇自动化(BA)包含防火自动化(FA))
通信自动化(CA)
办公自动化(OA)(包含信息管理自动化(MA))
布线综合化
综合布线与智能大厦的关系
综合布线系统犹如智能大厦内的一条高速公路,我们可在土建阶段将连接3A的线缆,综合布线建筑物内,至内楼内安装或增设什么系统,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时的和需要, 发展和可能来决定了。综合布线(PDS)只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部份,不能把综合布线系统看成智能大厦。只要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综合布线系统",想跑什么 "车",想上什么系统,那就变得非常简单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初始投资仅占速个建筑的3-5%。
综合布线系统是针对计算机与通信的配线系统而设计的,这也就表明它可满足各种不同的计算机与通信的要求。 它包括:
1) 模拟与数字的话音系统;
2) 高速与低速的数据系统;
3) 传真机、图形终端、绘图仪等需要传输的图象资料
4) 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的视频信号;
5) 传输28个VHF宽带视频信号;
6) 综合布线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报警和空调控制系统的传感器信号。
PDS可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综合布线系统设备的配线需求。由于PDS是一套综合式的系统,因此综合布线可以使用相同的电缆与配线端子板,以及相同的插头与模块化插孔以供话音与数据的传递,可不必顾虑各种设备的兼容性问题。
PDS采用模块化设计,因而最易于配线上扩充和重新组合。采用星形拓扑结构,并同电信方面以及EIA/TIA-568所遵循的建筑物配线方式相同。因为在星形结构中,工作站是由中心节点向外增设,而每条线路都与其它线路无关。因此,在更改和重新布置设备时,只是影响到与此相关的那条路线,而对其它所有线路毫无影响。另外这种结构会使系统中的故障分析工作变得非常容易。一旦系统发生故障,便可迅速地找到故障点,并加以排除。
PDS是由6个独立的子系统所组成,采用星形结构,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地进入PDS系统中。
这6个子系统为:
1) 工作区子系统(Work Location) 它是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之间的设备组成,包括信息插座、插座盒(或面板)、连接软线、适配器等。
2) 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它的功能是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水平系统是布置在同一楼层上的,一端接在信息插座上,另一端接在层配间的跳线架上。水平子系统主要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它能支持大多数现代通信设备,在某些要求宽带传输时,可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案。当水平区面积相当大时,在这个区间内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卫星接线间,水平线除了要端接到设备间之外,还要通过卫星接线间,把终端接到信息出口处。
3) 垂直子系统(Backbone) 通常它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至各层管理间。它采用大对数的电缆馈线或光缆,两端分别接在设备间和管理间的跳线架上。
4) 设备间子系统(Equipment) 它是由设备间的电缆、连续跳线架及相关支撑硬件、防雷电保护装置等构成。比较理想的设置是把计算机房、交换机房等设备间设计在同一楼层中,这样既便于管理、又节省投资。当然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设计多个设备间。
5) 管理子系统(Administration) 它是干线子系统和水平子系统的桥梁,同时又可为同层组网提供条件。其中包括双绞线跳线架、跳线(有快接式跳线和简易跳线之分)。在需要有光纤的布线系统中,还应有光纤跳线架和光纤跳线。当终端设备位置或局域网的结构变化时,只要改变跳线方式即可解决,而不需要重新布线。
6) 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它是将多个建筑物的数据通信信号连接一体的布线系统。它采用可架空安装或沿地下电缆管道(或直埋)敷设的铜缆和光缆,以及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的电气保护装置。
综合布线设计方案
1 设计结构图
2 设计实例
3 考虑因素
尽量满足用户的通信要求、要了解建筑物,楼宇间的通信环境、要确定合适的通信网络拓朴结构、 选取将要使用的介质以开放式为基准,尽量与大多数厂家产品和设备兼容。
综合布线的标准
智能化建筑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如同计算机、建筑一样,也必须有标准规范。
目前,已出台的综合布线系统及其产品、线缆、测试标准主要有:
EIA/TIA 568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ISO/IEC 11801 Internatinonal Standard; EIA/TIA TSB 67 非屏蔽双绞线系统传输性能验收规范;欧洲标准:EN5016、50168、50169分别为水平配线电缆、跳线和终端连接电缆以及垂直配线电缆。
我国已于1995年3月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批准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标志着综合布线系统在我国也开始走向正规化、标准化。
1997.9.9.邮电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的建设依据: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GB6650—86)
《计算机机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技术条件》(SJ/10796-199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室内装饰工程质量规范》(QB 1838-9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9954-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95)
线序
T568A: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T568B: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布线标准: ANSI/TIA/EIA-570概要
美国国内标准委员会(ANSI)与TIA/EIATR-41委员会内的TR-418分委会的TR-4182工作 组于1991年5月份订出首个ANSI/TIA/EIA570的家居布线标准,并于1998年9月, TIA/EIA协会正式修定及更新家居布线的标准,并重新定为ANSI TIA/EIA-570A-家居电讯布线标准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
在这个发展要求中,工作组主要作出以下一些技术的更改:
标准不涉及商业大楼
基本规范将跟从TIA手册中所更新的内容及标准
标准不涉及家居布线中的外线数量
订出家居布线的等级
认可介面包括光缆,同轴电缆,三类及五类非屏蔽双绞电缆(UTP)
键路长度由插座到配线箱不可超出90米,信道长度不可超出100米
主干布线将包括在内
固定装置布线,如对讲机,火警感应器将包括在内
通讯插座只适合T568-A接线方法及使用四对UTP电缆端接八位模块或插头
A标准目的
TIA/EIA 570-A所草议的要求主要是给订出新一代的家居电讯布线给与现今及将来的电讯服务。标准主要提出有关布线的新等级,并建立一个布线介质的基本规范及标准,主要应用支持话音,数据,影像,视频,多媒体,家居自动系统,环境管理,保安,音频,电视,探头,警报及对讲机等服务。标准主要规划于新建筑,更新增加设备,单一住宅及建筑群等。
B标准范围
TIA570-A标准适用于现今的综合大楼布线标准及有关的管道,空间的标准于建筑群内,并且可支持不同种类的电讯应用于不同的家居环境中。标准中主要包括室内家居布线及室内主于布线。
标准的规范主要跟随国际电气规范(NationaI Electric Code),国际电气安全规范(NationaI Electric Saftey Code),FCC第68项中的规则管理。
C家居布线等级
等级系统的建立有助于选择适合每个家居单元不同服务的布线基础结构。
等级一:
提供可满足电讯服务最低要求的通用布线系统,该等级可提供电话,CATV和数据服务。 等级一主要采用双绞线及使用星型拓扑方法连接,等级一布线的最低要求为一根四对非屏蔽双绞线 (UTP),并必须满足或超出ANSI/TIA/EIA-568A规定的三类电缆传输特性要求:以及一根75欧姆同轴电缆(Coaxial),并必须满足或超出SCTE IPS-SP-001的要求,建议安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UTP)方便升级至等级二。
等级二:
提供可满足基础,高级和多媒体电讯服务的通用布线系统,该等级可支持当前和正在 发展的电讯服务。等级二布线的最低要求为一或二根的四对非屏蔽双绞线(UTP),并必须满足或超 出ANSI/TIA/EIA-568-A规定的五类电缆传输特性要求,以及一或二根75欧姆同轴电缆(Coaxial),并必须满足或超出SCTE ZPS-SP-001的要求。可选择的光缆,并必须满足或超出ANSI/ICEA S-87-640的传输特性要求。
D一般单一的家居布线系统
一般的家居布线要求都是跟随二个等级来设定方案,并于每一家庭中设定一个划定点(demarcation point)或一个辅助分离插座(Auxiliary & discount outlet)来连接到终端的设备。有关接地及引进设备的保规定,必须参照适当的电气规范或本地的电气规范。
一般分布装置(Distributor Device)
每一个家庭里是必须安装一个分布装置(DD),分布装置是一个交叉连接的配线架,主要端接所有的电缆,跳线,插座及设备连线等。分布装置配线架主要提供用户增加,改动或更改服务,并提供连接端口给与外间服务供应商提供不同的系统应用。配线架必须安装于一个适合安装及维修的地方,并能提供一个保护装置将配线引进大厦。所有端接如需连接大厦,必须安装接地及引进大厦设备,并合乎有关的适当标准及规格。 配线架可包括一般的交叉连接设备,并可连接机电设备,如HUB等,两者都必需符合标准。
以下是配线架配置及单一典型家居的一般要求:
配线架必须安装于每一家庭内,并能提供一个舒适的安装及维护环境,尽量减少跳线的长度。配线架应安装于墙上,并加上一木背板,以固定配线架位置。
配线架所需的面积及位置,主要由插座数量及服务等级决定。
配线架有机会需要电源插座,如需要请安装15A独立电源插座,并必须符合当地的电源电压,如120V/220V。配线架与电源开关应该安装于一个适当的位置,大约距离15米(5尺),并必须跟随当地的电气规范及规定。
电缆长度从DD到用户插座/插头不可超出90米(295尺),如两端加上跳线及连线后,长度不可超出100米(328尺),电缆种类可选用等级一或等级二之介质。
布线系统必须使用星型拓扑方法。
一些固定装置,如对讲机,保安系统键盘,探头及烟感器是可以使用底座接线方式直接安装。即使标准建议使用星型拓扑方法,但固定装置器可以使用回路(Loop)或链路(daisy chain)的方法连接。
足够数量的通讯插座是必需的,主要是预备将来新增点数。插座必须安装于所有房间,插座位置于一些固定墙的位置。
所有新建筑从插座到配线架的电缆必须埋藏于管道,不可使电缆外露,有关管道或喉管设计及标准,请参考ANSI/TIA/EIA-569-A。
插座必须安装于固定的位置,如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必须使用8芯T568A接线方法。如某些网络及服务需要连接一些特别的电子部件,如分频器,放大器,匹配器等,所有电子部件必须安装于插座外。
配线架可以使用跳线,设备线及交叉跳线提供一个互连方法或交叉跳线,以信道为标准,跳线,设备线及交叉跳线之长度不可超过10米(33尺)。
一、引言
今天,智能建筑的写字楼、大厦、大学校园、政府部门甚至住宅小区中的绝大多数语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在其物理层结构上都是基于结构化布线系统的基础架构上。我们知道,在ISO/OSI协议中,物理层是网络系统的基础,所有网络通讯依靠物理层的线缆来将语音、数据传到目的地。
随着结构化布线工程的普及和布线灵活性的不断提高,用户变更网络连接或跳接的频率也在提高,而布线系统是影响网络故障的重要原因,椐调查60~70%的网络故障是由于跳线的不明确,导致整个网络的不可靠或瘫痪,网管人员已不可能再根据工程竣工图或网络拓扑图来进行网络维护工作。那么,如何能通过有效的办法实现网络布线的实时管理,使网管人员有一个清晰的网络维护工作界面呢?这就需要有布线管理。物理层布线管理能实时(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监视布线的连接状态和设备的物理位置,同时有任何更改的时候,能准确的更新布线文档数据。这样做的好处是连续提供可靠、安全的连接,防止任何无计划的、无授权的更改,降低整个网络系统的事故时间、运行和维护费用,最终能有效的管理整个网络资源,提高布线管理效率。
二、构化布线目前设计的现状和管理方式
目前,结构化布线设计一般采用国际标准的结构化布线系统,将语音、数据的配线统一在一套布线系统中。系统设计一般按六个子系统进行设计:
1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接线缆(3m左右)所组成。
2 水平配线子系统:各楼层弱电井兼作楼层设备间,由设备间至工作区信息插座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配线电缆长度不超过90米。
3 垂直干线子系统:传输数据的垂直干线采用6芯多模光纤,并采用6类4对8芯UTP双绞线作为备份;传输语音的垂直干线采用5类非屏蔽大对数铜缆。垂直干线沿弱电竖井桥架敷设。
4 设备间子系统:各楼层弱电间作设备间,设置接入层网络交换机、配线架等连接器件。
5 管理子系统:计算机网络中心、电话总机房,是整个大楼的网络、电话交接中心。
6 建筑群子系统:将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物群的另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上。
这样设计思路简洁,施工简单,施工费用降低,充分适应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为今后办公自动化打下坚实的线路基础。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布线,施工等的方便,对维护、管理也提出了要求。引言所述,如今公司、办公人员变化很快,如果还是到设备间去跳线,是非常麻烦的,所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能进行随时的改变和调整,这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会很严格。管理人员要清楚地知道工作区的点与配线架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能及时的跳接。根据TIA/EIA-606标准即《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的规定:传输机房、设备间、介质终端、双绞线、光纤、接地线等都有明确的编号标准和方法。通常施工人员为保证线缆两端的正确端接,会在线缆上贴上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每条线缆的唯一编码,在配线架和面板插座上识别线缆。
目前,由于用户每天都在使用布线系统,而且用户通常自己负责布线系统的维护,因此一般标识使用简单的字母和数字进行识别。现在尽管许多制造商在生产面板插座时预印了“电话”、“电脑”、“传真”等字样,但大部分业主建议不要在面板插座上使用这些图标。因为,首先这些标识信息不完全,达不到管理的目的;其次,布线基础设施将不再具有通用性,随时可能发生变更。到一段时间后,设备间跳线乱成一团,标签脱落现象等很严重。
三、设计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综合布线的实时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在计算机市场中,已经有多种网络管理应用软件来帮助网络管理员来监视网络的连接情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应用绝大多数都工作在网络层,而非物理连接层,它只能告诉网络管理员哪个逻辑链路断了,哪个设备不能连接上了,但是不能告诉管理员物理错误的位置和问题发生的原因,到底是电缆断了还是插头脱落了。传统的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是通过跳线完成的。竣工时候的跳线一旦发生更改必须由人工改变图纸加以记录,以备今后查询。配线架的端口仅代表着客户端端口,这样造成的一个问题是,管理难度高,跳线在今后改动中难以查询所连接的端口;另一个问题是,交换机的端口由于改变需要经常插拔,容易导致昂贵的交换机设备的损坏。一个统一实时的物理层管理系统能够准确、可靠、安全、提供端到端的实时监视和相应的文档,是十分必要的。综合布线智能实时管理能节约时间,使业务中断达到最小,能有效利用有源设备,能精确完善的记录文档,能在修复故障时降低中断时间,对有计划的 MAC (Move 移动、Add 添加、Change 变更) 能迅速作出反应。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政单位使用了网络系统,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单位中也多了一个部门--电脑部。传统企业中的电脑部的职责也从文字处理、计算机维护转入了网络维护为主的新时代。在网络维护中,除了对服务器系统、网络设备的状态监控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根据其他部门人员变更,提供网络(包括电话等)连接支持,以及更改后的文档管理。
随着时代脉搏的加快,人员变动,乃至部门的变动都越来越频繁,如何让网络变动跟上这日益加快的节奏,同时又要保持文档的正确性?这个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传统的由人为管理的主要手段的模式已难以承担这项工作。例如,电脑部人员变动造成新的工作人员对网络一无所知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若将整个企业比作一个机器,那么,这时的网络系统将是最薄弱了。即使是最有经验的网络技术人员,面对一个混沌的网络也束手无策。服务器设备、网络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物理层的管理有没有新的突破呢?回答是肯定的。
四、构化布线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传统的网络连接有这样几个部分: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连接、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连接、客户端端口到终端设备(电脑、电话机等)。一般情况下,配线架端口到客户端端口的网络连接已经在最初的安装中完成,很难在今后改动。所以,交换机端口到配线架端口的跳线是我们机房管理的重点。
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由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
系统的硬件部分:
·电子配线架:分超五类性能、六类性能和光纤配线架,在每个配线架端口上方具有内置传感器,是24位实时接口的一部分,在实时布线中,端口传感器和接口电缆连接器用于提供“实时”网络连接信息。
·主扫描仪、副扫描仪:用于实时管理现有的基于RJ45的设备。
· 实时跳线:实时跳线设计一根第九条导线,这条导线的长度与跳线的长度相同,其每一端接有一个监视针脚,实时跳线在实时配线架端口传感器和扫描仪相连接并提供电子触点。
·实时链路电缆:在每一个电子配线架的背面都有一个扁平电缆接口,它是用来和扫描仪相连接的。
另可配一保安控制器:能使整个系统连接远端的装置,如门锁、门开关、风扇等。保安控制器有密码进入系统的安全机制,使整个实时布线系统从实际场所到控制平台变的更安全。
系统的软件部分:结构化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软件是一套典型的CLIENT/SERVICE系统,由服务器端和工作站端构成标准的体系。它的服务器端是构件在MICROSOFT SQL SERVER70基础上的数据库系统,对各项数据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客户端是一般为自行研发的系统,承担着数据库系统与管理员之间的交互式地管理职责。
软件系统对计算机的要求。服务器端最小要求为:PENTIUM II 400MHZ,128M RAM, 2G FREE SPACE;同时需要安装WINDOWS WORKSTATION/SERVER 40 并安装了SERVICE PACK 4以上的补丁;INTERNET EXPLORE 50以上,以及MICROSOFT SQL SERVER 70,和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客户端的安装需要配置为:PENTIUM II 300MHZ以上,64M RAM,500M FREE SPACE;并安装了WINDOWS 95/98/NT WORKSTATION/2000 *** 作系统。
五、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
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能够自动检查和监视通信机房或者设备间内跳线面板和交叉连接的变化。设计时在标准机柜里设有电子配线架,还有它的硬件设备扫描仪,扫描网络配线架端口状态设备。安装在机柜中的管理系统可以管理许多个端口,配线架上所有端口的移动、增加、改变在机房主机一目了然,网络管理人员只需按动一个按钮就可以得到状态跟踪报告记录,并能辅助技术人员进行跳线管理。它的连接方式为:从交换机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而客户端的端口连接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代表着交换机上个各个端口,而电子配线架(二)上的端口则代表着各个客户的端口。管理员需要做的就是将电子配线架(一)的端口和电子配线架(二)的端口如何实现连接,即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分配。这样,当需要改变连接时,所有的改变都发生在配线架和配线架之间,减少了交换机的端口更改次数,同时也便于将各个厂商的交换机集中进行管。
目前,这类实时管理布线主要有:美国AVAYA公司的SYSTIMAX SCS的iPatch系统;Panduit泛达公司推出的PANVIEW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以色列RIT推出的PATCHVIEW综合布线实时智能管理系统;ITRACS公司推出的iTRACS系统;美国Molex推出的实时布线系统;南京普天智能布线物理层网络管理系统。
六、结构化布线智能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布线系统与管理系统通过智能配线架有机的连接起来,使得网络管理和布线系统管理同步,但目前该系统并未大面积推广,其功能,技术并不尽人如意,一个大楼采用智能布线系统将比一般的布线贵50%左右。一般的业主、建设方不愿在此投资。而目前最先进的布线应是在智能布线管理的基础上有自动跳线技术,它是智能布线的发展方向。目前,主要有美国DynaTrax系统。用户只需移动鼠标,就可以进行布线的移动、增加、改变。可在现有的各种网络上运行,并支持现在网络将来的升级。
网络技术是一项日新月异的技术,是一项飞速发展的技术。网络技术中没有完美的事物,只有更好的技术。电子配线架技术到现在也只有短短二年时间,在技术上、工艺上一定存在着漏洞和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扫描仪就牵涉到扫描速度,系统稳定性等因素。但是,一项技术只有被实践,才会有改进和再发展的机会。网络技术不是纸上谈兵的技术,是实际工作的技术。希望电子配线架能成为网络技术中一项成果,改进网络管理人员的管理概念、管理效率和管理方法。
办公楼
综合布线及机房工程
方案书
成都西物信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2011-3目录
第一章 概述 4
11 工程概况 4
12 设计依据 5
13 设计原则 6
14 机房环境要求 7
15 工程范围 8
16 基本技术要求 8
第二章 装修装饰系统 10
21 设计理念 10
22 设计原则 10
23顶面项目 11
24 地面项目 12
25 墙面装饰项目 12
26 门窗项目 12
第三章 办公家具 12
第四章 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14
41 机房电气系统 14
411 供配电系统设计 14
412 电源回路设计 15
413 电源布线施工注意事项 16
42 UPS系统 16
43 照明系统 17
431 机房照明设计标准 17
432 普通照明设计方案 17
433 应急照明设计方案 18
第五章 接地系统 18
51 需求分析 18
52 设计依据与设计范围 18
53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 19
第六章 综合布线系统 20
61 系统需求分析 20
62 机房布线方案 21
621 布线方式 21
622产品选型 21
623宏华广汉办公楼的基本情况 21
624 网络布线结构拓扑图 22
625 施工说明 23
第七章 门禁系统 28
71 系统综述 28
72 系统需求分析 28
73 系统设计 28
74 项目实施方案 29
75 一般功能设置 30
751 门禁权限管理 30
752 防盗报警功能及消防联动功能设计 30
第八章 视频监控系统 30
81 功能需求分析 30
第九章 机房设备机柜(架)技术要求 31
第一章 概述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电子计算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机房工程这一新兴的产业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为机房内的通信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设备的保养与维护费用降低,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机房作为精密脆弱的微电子设备集成,使用了大量易受环境影响的电子元器件、机械构件及材料。为了保证通信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机房必须满足通信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湿度、洁净度、风速、电磁场强、电源质量、防火等多方面的。因此,机房工程是一种涉及到空调技术、供配电技术、消防技术、建筑和装饰技术等多专业综合的系统工程。因此,规划时既要重点满足功能又要突出美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
为了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机房能够满足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有必要为计算机系统寻求和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延长机器寿命,以及确保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并满足其各项的合适的计算机机房。
11 工程概况
数据中心机房是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工程,为计算机设备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运行环境。本次机房设计的目标是:使新机房能够满足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需要,机房设计应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绿色环保等特点。
现阶段工程概况如下
前期已由土建单位完成的工作:
(1)供电引入:四楼UPS机房市电380V引入,数据中心机房市电220V引入。
(2)电气线路:照明、空调、市电插座、UPS插座 线路铺设。
(3)土建装饰:普通墙面、门窗、顶面、地面。
(4)消防系统:消防应急灯安装。
(5)防雷系统:等电位接地箱安装。
(6)布线系统:综合布线安装。
(7)安防系统:监控、门禁安装。
12 设计依据
根据设计,本招标工程施工符合下列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列出特殊的材料、设备、施工及相应标准和技术规范名称):
1、《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2、《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 GB6650-86
3、《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T 2887-2000
4、《计算机机房场地安全》 GB9361-88
5、《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SJ/T3003-93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95
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
9、《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YD/T1095-2000
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 YD/T1051-2000
1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1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11-2000
1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50312-2000
14、 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 GB/T 12357-1990
15、 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 GB/T 9771-1998
1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 (2000年版)
1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18、《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 GB7450-87
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20、其它相关行业标准、招标文件及招标补遗文件、招标图纸。
注:以最新颁布的工程技术规范为准,不同的规范对同一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不一致时,以最高标准、最严格的工程技术规范为准。
13 设计原则
1、系统整体规划
“以人为本,以服务和管理为目标”,应用先进、可靠、成熟、性能价格比好的技术和产品,以满足和提供办公人员各种先进的服务的功能及管理需求。
系统建设总体思想:
设计一步到位、管线敷设一步到位,系统要充分和有效地应用系统集成,并具有分步实施和功能扩充的条件,建成后的系统要体现先进、可靠、实用、便捷。
总体规划:
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管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安全防范技术及控制技术,将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讯与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技术相结合,最终实现提升数据处理与存储中心工程为办公人员服务的质量,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目标。
2、设计原则
1)可扩展性:
平台可扩展:考虑到整个系统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和系统的成熟性、开放性。
技术可扩展:在的智能化整体方案中,以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讯、自动化控制作为系统设计的技术支柱。
内容可扩展:通过以先进的现场总线、数字化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结合,对工程项目各智能化系统进行科学扩展与集成。
2)符合性:
坚持使用先进、有发展、有后续支持,能满足并适应工程实际需求的技术:应用的产品应成熟可靠,具有易集成、扩展、 *** 作、维修的特性,同时尽可能降低系统整体造价的原则,通过智能化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的设备、功能和信息的综合管理,使其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统一和协调的系统,系统资源达到充分共享,以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硬件设备的重复投入,实现真正意义的统一、实用、高效、便利。
3)系统的高度集成性:信息系统集成和应用是关键。因此设计的时候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实用性和先进性;集成性和可扩展性;标准化和模块结构化;便利性;安全性;最高的性价比。体现了以下特色:
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应用目前国际上主流并在国内市场上(智能化建筑)中得以广泛采用的新技术及产品,以保证本系统的先进和高效性。
4)合理性:
在方案设计中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进行合理设计: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应使工程项目系统工程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也要考虑系统的经济性。
先进性:充分考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趋势,应用国内外较先进技术,保证工程项目建成具有先进性的办公机房。
可靠性: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及配套设备必须成熟可靠,以保证整个系统的长期正常运行。
经济性:在考虑整个系统先进、可靠的同时,着重考虑产品的性能价格比,保证产品的经济性。
集成性和可扩展性:保证各系统的集成和信息共享,总体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和兼容性,并实现对各个子系统的分散式控制、集中统一式管理和监控的目的,使整个系统可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完整性: 应考虑系统的完整性。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各子系统协调工作、综合管理。
安全性:系统中的所有设备及配件,可靠运转的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并可在特殊环境下有效工作。
42 UPS系统
UPS系统已有设备。
43 照明系统
计算机机房的照明供电属于辅助供电系统的范畴,但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机房照明的好坏不仅会影响计算机 *** 作人员和软、硬件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计算机的可靠运行。因此就合理地选择照明控制方式、灯具类型、布局以及一些相关器材等在装修电气工程中不可忽视。
431 机房照明设计标准
机房照明设计标准主要指标为照度。
照度E:光通量投射到物体表面时,即可把物体表面照亮,照度就是光通量的表面密度,即射到物体表面的光通量φ与该物体表面的面积S的比值,即E=φ/S( 其中照度的单位为勒克斯Lx)。
在考虑机房的照明时,还须同时将照明的均匀度、照明的稳定性、光源的显色性、眩光和阴影等要求提到日程中来,这些因素也将对 *** 作人员和维护人员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主机房、 *** 作间及电源室按照《电子信息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要求,照度≥500Lx;
其它辅助功能间及办公区照度≥300Lx;
机房疏散指示灯、安全出口标志灯照度≥5Lx;
应急备用照明照度≥50Lx;
432 普通照明设计方案
照明的布局应符合机房美观、位置重要性和设备位置需要来布局,从机房美观来考率,灯具的布局应均匀布置,即纵横方向保持一定距离,并根据机房的面积情况确定灯具的方向;从位置的重要性考虑;灯具应根据该位置的性质和作用来确定布置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设备的位置需要也要考虑避免阴影便于维护等因素。
机房灯具材料宜选择电子镇流器的灯具;带灯片、防玄光的灯具;整体装饰性好的灯具;同时具有发光效率高的灯具。
433 应急照明设计方案
机房照明系统应考虑应急照明系统。应急故障照明一般采取两种方案,一种是将照明电路中的一路由UPS拱电,在停电时,由UPS提拱照明。另一种方案是采用带15分钟后备蓄电池的应急日光灯,应急照明平均照明度为60LUX。照明供电一般由市电供电,当市电停止时才转入应急供电系统。在本方案中,建议采用第二种应急供电方案。
灯具选择:
①工作照明:工作照明灯具选用高效能嵌入式荧光灯具,灯具正常照明电源由市电供给,经照明配电箱中的断路器,由机房各区域的人体感应开关分区域自动控制。灯具应使用绿色节能的电子镇流器和高显色的三基色灯管。
②应急备用照明:在市电停电时,机房内应有备用照明,满足工作人员应急处理的需要,备用照明由备用UPS供电。
第五章 接地系统51 需求分析
本机房根据甲方要求,不做防雷,只做接地处理。
随着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运行中。这些高精密的电子计算设备富含大量的CMOS半导体集成模块,必须接地。
52 设计依据与设计范围
设计依据
1 GB5016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标准》;
2 GB50254-259-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
设计范围
均压环与等电位的安装与设计
53 机房防雷接地工程
1接地网
(1)接地装置(即综合接地网)
按照规范要求,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照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本方案中鉴于本信息机房的重要性,要求按照高标准R≤1欧姆设计;
本次考虑采用大楼综合接地网。
(2)接地引线及等电位端子板
为满足机房的接地的要求,本次从大楼引入接地引线,接地引线型号为BVR-35mm2,机房内配电柜附近设置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与接地引线连接。
(3)防雷屏蔽及布线
●所有金属导体、电缆屏蔽层及金属线槽(架)等进入机房时,应做等电位接地;
●进入机房的信号线缆,应采用电缆穿金属管道引入,金属管应电气连通;
●进入机房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进入机房时就近接地;
(4)等电位连接
良好的等电位连接是接地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机房建设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部位的等电位连接,它们应连接在同一个地网上,并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配电柜PE排;
●活动地板金属支架;
●设备金属外壳;
●金属桥架、线管、上走线桥架;
●电缆金属外护层、屏蔽层。
●等电位连接网络与楼层主钢筋做等电位连接。
本项目采用联合接地系统。在机房设等电位接地铜排,从接地端子箱用1根ZR-VV-1x35mm2 沿线槽或穿桥架敷到大楼提供的接地端子,采用大厦接地。
把机房内的电源PE线、金属构件、防雷器地线等全部采用适当规格的铜芯导线连接到机房专用铜排上。地线引线套镀锌管暗埋引至设备安装处。被破坏的地面进行还原处理。
在有机房的抗静电地板下,设有逻辑地接地网。逻辑接地网用30×3铜带与地悬空辅设,系统接地与大楼防雷接地共用接地体,机房等电位接地铜排处的接地电阻不大于1Ω。
地面接地网:活动地板的钢质支架采用铜片联接,每行支架采用ZRBV-4mm2与局部等电位端子排连接,形成地面接地网。
在室内安全保护地线与电源中性线(零性)要分别接在开关柜和配电箱相应接线排上。保护地(PE)与配电柜体有可靠的电气连接。PE线引至户外,可与中性线重复接地,接在一个接地极上。厚玻璃隔断金属框及防静电地板支脚应至少有两点可靠接地,是为防静电接地。
第六章 综合布线系统61 系统需求分析
1满足大楼语音、数据、业务传输的需求、支持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系统,能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五年不落后,十年不淘汰。
2铜缆采用 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满足千兆传输要求,建成后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符合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对六类非屏蔽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
3光缆要求达到万兆传输要求;
4网络应具备较高的可 *** 作性和维护性,必须保证机房内布线系统的简洁、清晰,应选择以具有高可靠性的机柜型配线系统为核心,努力提高系统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5具有开放式结构,能与众多厂家网络传输及接入技术兼容,具有模块化、可扩展、面向用户的特点,遵从工业标准和商业建筑布线标准;
6不仅充分满足当前信息传输需求,而且能适应将来一段时间内的网络设备的升级与扩充;
62 机房布线方案621 布线方式
机房铜缆布线:采用4楼管道井直接进线到机房,进入静电地板下;
其它区域综合布线:(最终方式与甲方协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地板下或吊顶内敷设,要求线路全程均为金属桥架或金属管保护。
622产品选型
在本设计方案中,综合布线产品全部选用(兰贝LINKBASIC) 的布线产品。
623宏华广汉办公楼的基本情况
新建宏华广汉办公楼使用建筑面积约10831平方米。共设计 682个数据点,语音点378 个,机房设在四楼,同时在主机房采用3个网络机柜。数据和语音全部集中在主机房集中管理。
功能区信息点分布表
根据宏华广汉办公楼建筑平面图,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的布线系统:能提供(682 )数据点, (378 )个语音点和( )个电视点。
按装修图位置布置信息点具体点位分布如下:
功能区分布情况
功能区数据语音电视一 层7842 二 层6741 三 层10356 四 层6636 五 层8849 六 层11258 七 层11258 八 层4835 小计674375 总计1049
624 网络布线结构拓扑图
此拓扑图是数据点和语音点直接从面板模块连接到机柜内配线架模块上,在电信局电话进线加装一个110配线架,从这个110配线架上引线到机柜内配线架模块上,通过配线架间的跳线进行电话跳接和数据转语音,通过语音线配架上到交换机的跳线实现语音转数据,电话号码的变换通过两个110配线架之间的单对简单跳线实现。这种方法可实现语音和数据的全部互换,但需增加配线架和模块,由于语音线缆在机柜内端接和110配线架到机柜内网线在机柜内端接,会相应增加布线成本。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语音和数据全部采用RJ45跳线,方便机房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维护,也便于今后网络的调整。
625 施工说明
对数据信息点管理:
管理区采用单跳线方式,即用RJ45软跳线来进行网络设备与跳线盘之间的跳接,“1插1拔”,方便稳定。得用这种方式,管理简洁。 所有切换、更改、扩展和线路维护均在配线柜内迅速完成。
对电话语音类信息点的管理:
为了可以方便处理网络系统和电话系统之间的任意切换,方便机房管理人员的管理。我们选用较多的配线架。我们在电信局电话进线的110配线架旁加一个100对110配线架,在将这个配线架的出线连在机柜配线架上,全部作成模块化跳接管理。即网络和电话系统的切换只需调整跳线,非常方便和安全。而改变号码只需在110跳线架上改变跳线即可。
配线间内的话音主干采用了跳接式配线架。这是由于在我公司布线完毕后对用户的跟踪了解时,经常发现用户在电话跳线完毕后,还经常有小的改变(如分机号码改变使会改变插接的位置等等)为了方便使用,此次在机房内采用了跳接式的电话配线面板。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理论中,要求对水平线缆和垂直线缆均要予以全面的保护,人们所能接触的仅仅是跳线。这样将不会因人为因素(不注意、打扫卫生、搬动家具等等)影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而跳线是随时可以更换的,因此选择跳线作为室内设备的软连接,可以确保水平线缆和垂直线缆不受伤害。
在机柜内,所有的信息点均通过一定的编号规则,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配线架和跳线上采用打印的编号,并加透明保护层覆盖。
对机房内计算机设备和信息点的管理:
机房内采用3个机柜,尺寸为800x800x2000,这种机柜两侧留有较大的走线槽,可容纳较多的跳线,可保证机柜的整洁,同时可有效地保护跳线不受到触碰,避免因此造成跳线松动等故障。另外这种机柜后面可以安装电源面板,避免使用电源插线板,减少电源故障点。每台有源设备单独使用一个电源插座,电源插座进行编号(编号与有源设备编号一致),考虑到交换机一般没有单独的电源开关,电源面板上有一个单独的开关,这样每台交换机断电只需 *** 作电源面板上的开关即可,不用插拔交换机后的电源插头,避免插拔时打火对交换机的影响。交换机电源线多余全部捆扎在机柜后两侧的安装板上,避免在机柜后 *** 作时触碰电源线造成交换机断电等故障。机柜全部做接地处理。
机房内设开放式金属机架,机架分上、中、下三层,每个机架后面有三排金属线槽,两边为强电线槽,中间为弱电线槽,可保证网络线路不受强电干扰,网络信息面板安装在机架后的弱电线槽上,方便对设备的跳线。金属机架全部做接地处理。
考虑到机房工作人员同时要上内、外网和互联网,在 *** 作间内设置了较多的信息点。
信息点、配线架及跳线的编号和色标方案
为了使布线系统易于管理和方便今后的维护,我公司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将严格按照ANSI/TIA/EIA-606标准来进行。整个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识别名称:每个指定于某一电信部件的识别名称是唯一的;
标识:必须将标识安全地附着在部件上或标在部件本身上;
记录:电信设备记录应包括有关所需特定安装的特定信息;
图:包括水平电缆终接的位置。所有的电信插座及所有的主干电缆每个终接和电缆的识别名称必须表现在图上;
工作次序:布线、终接及接合器维持并保存在文档上,以便于维修和变更。由工作次序影响的记录必须要更新。工作次序的布线部分包括电缆识别名称和类型、连接硬件识别名称和类型、接合器识别名称和类型。
配线架和信息点端口编号均使用打印清晰的字体进行标识,并在表面覆盖透明保护材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