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e拦截数据包自动替换成指定数据包

wpe拦截数据包自动替换成指定数据包,第1张

您好,1、了解一点TCP/IP协议常识的人都知道,互联网是将信息数据打包之后再传送出去的。每个数据包分为头部信息和数据信息两部分。头部信息包括数据包的发送地址和到达地址等。数据信息包括我们在游戏中相关 *** 作的各项信息。那么在做截获封包的过程之前我们先要知道游戏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号等各种信息,实际上最简单的是看看我们游戏目录下,是否有一个SERVERINI的配置文件,这个文件里你可以查看到个游戏服务器的IP地址,比如金庸群侠传就是

如此,那么除了这个我们还可以在DOS下使用NETSTAT这个命令,

2、NETSTAT命令的功能是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和网络接口信息,可以让用户得知目前都有哪些网络连接正在运作。或者你可以使用木马客星等工具来查看

网络连接。工具是很多的,看你喜欢用哪一种了。

NETSTAT命令的一般格式为:NETSTAT [选项]

3、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如下:-a 显示所有socket,包括正在监听的。-c 每隔1秒就重新显示一遍,直到用户中断它。-i 显示所有网络接口的信息。-n 以网络IP地址代替名称,显示出网络连接情形。-r 显示核心路由表,格式同"route -e"。-t 显示TCP协议的连接情况。-u 显示UDP协议的连接情况。-v 显示正在进行的工作。

目前跟本找不到用C#做HOOK封包的代码,自己整了个

成功HOOK了 send 发送的包 可以进行拦截 修改 转发等所有包的 *** 作

但拦截收到的包出错, *** 控包进行玩游戏正常,但烦人的是打网页会乱码!!!

黑客攻击行为特征分析 反攻击技术综合性分析报告 wwwrisingcomcn 信息源:计算机与安全要想更好的保护网络不受黑客的攻击,就必须对黑客的攻击方法、攻击原理、攻击过程有深入的、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进行主动防护。下面通过对黑客攻击方法的特征分析,来研究如何对黑客攻击行为进行检测与防御。  一、反攻击技术的核心问题  反攻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截获所有的网络信息。目前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来获取信息,一种是通过网络侦听的途径(如Sniffer,Vpacket等程序)来获取所有的网络信息(数据包信息,网络流量信息、网络状态信息、网络管理信息等),这既是黑客进行攻击的必然途径,也是进行反攻击的必要途径;另一种是通过对 *** 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系统日志进行分析,来发现入侵行为和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  二、黑客攻击的主要方式  黑客对网络的攻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讲,攻击总是利用“系统配置的缺陷”,“ *** 作系统的安全漏洞”或“通信协议的安全漏洞”来进行的。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攻击方式超过2000种,其中对绝大部分黑客攻击手段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法,这些攻击大概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类:  1拒绝服务攻击:一般情况下,拒绝服务攻击是通过使被攻击对象(通常是工作站或重要服务器)的系统关键资源过载,从而使被攻击对象停止部分或全部服务。目前已知的拒绝服务攻击就有几百种,它是最基本的入侵攻击手段,也是最难对付的入侵攻击之一,典型示例有SYN Flood攻击、Ping Flood攻击、Land攻击、WinNuke攻击等。  2非授权访问尝试:是攻击者对被保护文件进行读、写或执行的尝试,也包括为获得被保护访问权限所做的尝试。  3预探测攻击:在连续的非授权访问尝试过程中,攻击者为了获得网络内部的信息及网络周围的信息,通常使用这种攻击尝试,典型示例包括SATAN扫描、端口扫描和IP半途扫描等。  4可疑活动:是通常定义的“标准”网络通信范畴之外的活动,也可以指网络上不希望有的活动,如IP Unknown Protocol和Duplicate IP Address事件等。  5协议解码:协议解码可用于以上任何一种非期望的方法中,网络或安全管理员需要进行解码工作,并获得相应的结果,解码后的协议信息可能表明期望的活动,如FTU User和Portmapper Proxy等解码方式。  6系统代理攻击:这种攻击通常是针对单个主机发起的,而并非整个网络,通过RealSecure系统代理可以对它们进行监视。  三、黑客攻击行为的特征分析与反攻击技术  入侵检测的最基本手段是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来发现入侵攻击行为,要有效的进反攻击首先必须了解入侵的原理和工作机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从而有效的防止入侵攻击行为的发生。下面我们针对几种典型的入侵攻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Land攻击  攻击类型:Land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用于Land攻击的数据包中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是相同的,因为当 *** 作系统接收到这类数据包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堆栈中通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相同的这种情况,或者循环发送和接收该数据包,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从而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或死机等现象。  检测方法:判断网络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是否相同。  反攻击方法:适当配置防火墙设备或过滤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就可以防止这种攻击行为(一般是丢弃该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  2TCP SYN攻击  攻击类型:TCP SYN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它是利用TCP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三次握手过程的缺陷来进行的。攻击者通过伪造源IP地址向被攻击者发送大量的SYN数据包,当被攻击主机接收到大量的SYN数据包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缓存来处理这些连接,并将SYN ACK数据包发送回错误的IP地址,并一直等待ACK数据包的回应,最终导致缓存用完,不能再处理其它合法的SYN连接,即不能对外提供正常服务。  检测方法:检查单位时间内收到的SYN连接否收超过系统设定的值。  反攻击方法:当接收到大量的SYN数据包时,通知防火墙阻断连接请求或丢弃这些数据包,并进行系统审计。  3Ping Of Death攻击  攻击类型:Ping Of Death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该攻击数据包大于65535个字节。由于部分 *** 作系统接收到长度大于65535字节的数据包时,就会造成内存溢出、系统崩溃、重启、内核失败等后果,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检测方法:判断数据包的大小是否大于65535个字节。  反攻击方法:使用新的补丁程序,当收到大于65535个字节的数据包时,丢弃该数据包,并进行系统审计。  4WinNuke攻击  攻击类型:WinNuke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WinNuke攻击又称带外传输攻击,它的特征是攻击目标端口,被攻击的目标端口通常是139、138、137、113、53,而且URG位设为“1”,即紧急模式。  检测方法:判断数据包目标端口是否为139、138、137等,并判断URG位是否为“1”。  反攻击方法:适当配置防火墙设备或过滤路由器就可以防止这种攻击手段(丢弃该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记录事件发生的时间,源主机和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和IP地址MAC)。  5Teardrop攻击  攻击类型:Teardrop攻击是一种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特征:Teardrop是基于UDP的病态分片数据包的攻击方法,其工作原理是向被攻击者发送多个分片的IP包(IP分片数据包中包括该分片数据包属于哪个数据包以及在数据包中的位置等信息),某些 *** 作系统收到含有重叠偏移的伪造分片数据包时将会出现系统崩溃、重启等现象。  检测方法:对接收到的分片数据包进行分析,计算数据包的片偏移量(Offset)是否有误。  反攻击方法:添加系统补丁程序,丢弃收到的病态分片数据包并对这种攻击进行审计。  6TCP/UDP端口扫描  攻击类型:TCP/UDP端口扫描是一种预探测攻击。  攻击特征:对被攻击主机的不同端口发送TCP或UDP连接请求,探测被攻击对象运行的服务类型。  检测方法:统计外界对系统端口的连接请求,特别是对21、23、25、53、80、8000、8080等以外的非常用端口的连接请求。   反攻击方法:当收到多个TCP/UDP数据包对异常端口的连接请求时,通知防火墙阻断连接请求,并对攻击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进行审计。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入侵攻击行为(如分布式攻击、组合攻击)不但需要采用模式匹配的方法,还需要利用状态转移、网络拓扑结构等方法来进行入侵检测。  四、入侵检测系统的几点思考  从性能上讲,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一个矛盾就是系统性能与功能的折衷,即对数据进行全面复杂的检验构成了对系统实时性要求很大的挑战。  从技术上讲,入侵检测系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识别“大规模的组合式、分布式的入侵攻击”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和成熟的解决方案。从Yahoo等著名ICP的攻击事件中,我们了解到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攻击者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加上日趋成熟多样的攻击工具,以及越来越复杂的攻击手法,使入侵检测系统必须不断跟踪最新的安全技术。  2网络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匹配网络数据包发现攻击行为,入侵检测系统往往假设攻击信息是明文传输的,因此对信息的改变或重新编码就可能骗过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因此字符串匹配的方法对于加密过的数据包就显得无能为力。  3网络设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就要求入侵检测系统能有所定制,以适应更多的环境的要求。  4对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还没有客观的标准,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入侵检测系统之间不易互联。入侵检测系统是一项新兴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对新攻击识别的增加,入侵检测系统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5采用不恰当的自动反应同样会给入侵检测系统造成风险。入侵检测系统通常可以与防火墙结合在一起工作,当入侵检测系统发现攻击行为时,过滤掉所有来自攻击者的IP数据包,当一个攻击者假冒大量不同的IP进行模拟攻击时,入侵检测系统自动配置防火墙将这些实际上并没有进行任何攻击的地址都过滤掉,于是造成新的拒绝服务访问。  6对IDS自身的攻击。与其他系统一样,IDS本身也存在安全漏洞,若对IDS攻击成功,则导致报警失灵,入侵者在其后的行为将无法被记录,因此要求系统应该采取多种安全防护手段。  7随着网络的带宽的不断增加,如何开发基于高速网络的检测器(事件分析器)仍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困难。  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安全关键性测防系统,具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为今后的网络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手段。

iptables是linux系统下用来做防火墙的二进制文件(linux上位于/sbin/iptables,android中位于/system/bin/iptables),底层依赖于内核的netfilter模块,用来完成封包过滤、封包重定向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在android上需要root使用)。

举个例子来简单看看iptables命令的基本用法。

意思是在nat转发表的OUTPUT输出链中增加这样一条规则:倘若OUTPUT输出链拦到了tcp请求,则将其重定向到本地的8123端口。

可以看到iptables中有 规则 的概念,那么先通过iptables传输数据包的过程来简单了解下表和链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到 就是对数据包传输路径的一种抽象,一个数据包根据其具体场景以固定的顺序依次经过PREROUTING、INPUT等各个链,在经过各个链时,又有不同的表在监听这个链,而nat、filter等 中有包含一系列的 规则 ,当一个数据包到达一个链时,iptables就会从链中第一条规则开始检查,看该数据包是否满足规则所定义的条件。如果满足,系统就会根据该条规则所定义的方法处理该数据包;否则iptables将继续检查下一条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

至此我们了解了表、链和规则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来具体看下 iptables命令的基本用法

更多关于各command、parameter的具体含义以及用法可以参考 https://wangchujiangcom/linux-command/c/iptableshtml

iptables对网络数据包做过滤或拦截时其维度只能局限于网络数据包收发的ip地址、端口号、网卡、tcp/udp协议,因此可以推测iptables最终是在ip层对网络数据包做的拦截。

那iptables基于netfilter具体是怎么做到在各个链上对数据包做拦截的呢?

/net/ipv4/ip_outputc

/net/ipv4/ip_inputc

/net/ipv4/ip_forwardc

可以看到内核在每一个数据转发的关键节点都调用了NF_HOOK这个宏,来看下NF_HOOK这个宏干了啥

关于NF_HOOK相关具体逻辑可参见 https://sitesgooglecom/site/ibmsdu/network-security-development/netfilter%E8%AE%BE%E8%AE%A1%E4%B8%8E%E6%BA%90%E7%A0%81%E5%88%86%E6%9E%9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121827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1
下一篇 2023-05-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