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个建议)
通常,我们使用以下结构来构建docker映像:
my-image/├── assets│ ├── entrypoint.sh│ └── install.sh├── build.sh├── Dockerfile├── README.md└── VERSION
- build.sh :这是您应该调用的
script_that_creates_magic_file.sh
。其他常见任务包括下载所需文件或从主机临时复制ssh密钥。最后,此脚本将调用docker build .
- Dockerfile :和往常一样,但是根据我们需要运行的命令数量,我们可能会有一个
install.sh
- install.sh :此文件可在容器中复制并运行,安装软件包,删除不必要的文件等。不确定100%-我认为这种方法减少了层数,避免了在单个命令中使用多个命令
RUN
- entrypoint.sh :容器的入口点。允许我们在容器启动时执行任务(例如解析环境变量)并打印调试信息
我发现上面的结构很方便且具有自说明性,因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构建任何图像(无特殊说明/步骤)。自述文件在那里解释图像在做什么…但是我不会对你说谎…它通常是空的…(或
h1gitlab显示一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