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第1张

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和配置

目录

前言

   1、交换机的介绍

       1.1、数据链路层

       1.2、以太网帧的格式

            1.2.1、MAC地址

            1.2.2、以太网帧格式的介绍

     2、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2.1、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2.2、交换机的配置


前言

    我们已经了解了OSI参考模型,现在我们开始接触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这篇文章对交换机的原理进行深入解析,并完成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交换机的介绍        1.1、数据链路层

          首先我们要明确交换机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交换机都属于数据链路层。就比如三层交换机就属于网络层,当然这我会在后面再详细说明,现在我们先了解在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

       数据链路层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1、物理地址、网络拓扑

       2、组帧:把数据封装在帧中,按顺序传送。

       3、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世界

       4、差错恢复:采用重传的方法进行

       5、流量控制及自适应:确保中间传输设备的稳定性及收发双方传输数率的匹配。

       1.2、以太网帧的格式

       在讲解以太网帧格式之前,先介绍MAC地址。

            1.2.1、MAC地址

       MAC地址是由48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分为六段,用十六进制数表示。如00-D0-09-A1-D7-B7,其中前24位是生产厂商的厂商编号,后24位是网络接口卡系列号。

            1.2.2、以太网帧格式的介绍

前导码(7字节)目的地址(6字节)源地址(6字节)类型域(2字节)数据(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4字节)

      前导码:包含7字节,被认为是物理层封装的一部分,而不是数据链路层的封装。

     目的地址(DA):包含6字节,标识了帧的目的站点的MAC地址。

     源地址(SA):包含6字节,表示了发送帧的站点的MAC地址。

     类型域:包含2字节,用来标识上层协议的类型。

     数据域:包含46~1500字节,封装了通过以太网传输的高层协议信息。

     帧校验序列(FCS):包含4字节,是从DA开始到数据域结束这部分的校验和。

     2、交换机的基本原理及配置       2.1、交换机的基本原理

        1.基于源MAC地址学习

        2.基于已知目标MAC地址转发

        3.当目标MAC地址未知时,泛洪处理

        4.交换机收到广播/组播帧时,无条件泛洪处理

        5.交换机一个接口可以学习多个MAC地址

        6.交换机学习到同一个MAC地址,但是是从不同的端口到学习到的,此时,将此MAC与后学             习到的端口绑定起来。

       2.2、交换机的配置

:undo terminal monitor              不显示提示信息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huawei]:sysname LSW1                    配置名字LSW1
[huawei]:user-interface console 0
[huawei]:idle-timeout 0 0                        设置永不超时

[huawei]:clear configuration interface e0/0/1     清除接口e0/0/1下配置信息

[huawei]:quit                                           退出

:save                                          保存配置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4812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2
下一篇 2022-1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