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Snapshot快照,它恢复时是将快照文件直接读取到内存
(1)Redis单独创建(fork)一个子进程进行持久化
(2)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当持久化过程结束,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dump.rdb)
(3)这个过程中,主进程不进行任何IO *** 作,确保了极高性能
(4)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恢复,且对数据完成性不是非常敏感,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高效
(5)RDB的缺点就是在最后一次持久化后的数据,可能会丢失
- stop-writes-on-bgsave-error yes:当Redis无法写入磁盘时,关闭Redis写 *** 作,推荐yes
- rdbcompression yes:对于存储到磁盘的快照,可以设置是否进行压缩,为true,Redis会采用LZF算法进行压缩。推荐true
- rdbchecksum yes:存储快照后,可以让Redis采用CRC64算法进行数据校验,但是会增大10%左右性能消耗,推荐true
- save 60 10000:在60秒内,有10000key发生改变,进行RDB *** 作,save用于配置触发RDB的条件(使用的是bgsave指令)
- save:save只管保存,不管其他,全部阻塞。手动保存。不建议
- bgsave:Redis在后台异步进行快照 *** 作,快照同时还可以响应客户端请求
- lastsave:可以获取最后一次执行快照时间
- RDB是一个二进制压缩文件,存储效率高
- RDB存储的是某个时间节点的数据,非常适合数据备份,全量复制等场景
- RDB恢复数据比AOF快
- 无法做到实时持久化,可能会丢失数据
- bgsave *** 作每次执行fork *** 作创建子进程,要牺牲部分性能
- Redis各版本的RDB文件格式不统一,数据可能无法兼容
- 以日志形式记录Redis的所有写 *** 作(增量保存),只追加文件,不改写文件。
- Redis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重新构建数据,就是将文件中的所有写指令从前到后重新执行一遍,已完成数据恢复工作。
(1)客户端的请求写命令会被append追加到AOF缓冲区
(2)AOF缓冲区会根据AOF持久化策略【always,everysec,no】将 *** 作sync同步到磁盘的AOF文件中
(3)AOF文件大小超过超过重写策略或手动重写时,会对AOF文件rewrite(重写),压缩AOF文件容量。
(4)Redis服务重启时,会load加载AOF文件中的写 *** 作,达到数据恢复的目的。
- appendonly no:开启AOF
-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自定义AOF文件名称
- appendfsync always:始终同步,每次Redis写 *** 作都会立刻记入日志,性能较差但数据完整性好。
- appendfsync everysec:每秒同步,每秒记录一次日志
- appendfsync no:Redis不主动记录,将记录时机交给 *** 作系统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no:不写入AOF文件,只写进AOF缓存,用户请求不会阻塞,但是肯能会丢失数据(降低数据安全性,提高性能)
- no-appendfsync-on-rewrite yes:会写入AOF文件,但遇到重写 *** 作可能会发生阻塞(数据安全,性能降低)
- AOF文件采用文件追加的方式,文件会越来越大,为避免此种情况,新增了重写机制,当AOF文件大小超过设定的阈值时,Redis就会启动AOF文件的内容压缩,只保留可以恢复数据的最小指令集。
- AOF过大时,会fork一条子进程重写文件,就是先写文件,在rename
- Redis4.0以后的重写,就是将RDB的快照,以二进制形式附加在新的AOF文件头部,作为已有的历史数据。
- auto-aof-rewrite-percentage 100; auto-aof-rewrite-min-size 64mb:当AOF文件大小达到上次重写文件2倍时,且文件大小大于64M时触发重写。
- 重写流程:
(1)bgrewriteaof触发重写,判断是否存在bgsave和bgrewriteaof在运行,如果有,等待结束后再执行。
(2)主进程fork子进程执行重写 *** 作,保证主线程不会被阻塞。
(3)子进程遍历Redis内存中数据到临时文件,客户端写请求同时写入aof_buf缓冲区aof_rewrite_buf重写缓冲区保证原AOF文件完整性和新AOF文件生成期间新的数据不会丢失。
(4)子进程写完新的AOF文件,通知主进程,父进程更新统计信息;主进程将aof_rewrite_buf中的数据写入新的AOF文件
(5)使用新的AOF文件覆盖旧的AOF文件,完成AOF重写
- 基于日志形式记录写 *** 作,适用于灾难性的误删除紧急恢复
- 丢失数据概率低
- 比RDB占用更多的磁盘空间
- 恢复数据慢
- 存在性能压力
- 读写分离,性能扩展
- 容灾快速恢复
(1)建立新的文件夹redisconf,将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放到文件夹下
(2)建立三个节点配置文件文件,分别命名为redis6379.conf(主)、redis6380.conf(从)、redis6381conf(从)。
(3)分别在配置文件添加如下内容(不同端口,只需将如下内容中的端口信息修改即可):
include /redisconf/redis.conf pidfile /var/run/redis_6379.pid port 6379 dbfilename dump6379.rdb
(4)使用redis-server redis6379.conf、redis-server redis6380.conf、redis-server redis6381.conf命令启动服务
(5)在6380、6381两个节点上执行slaveof 主节点ip 主节点端口(如slaveof 127.0.0.1 6379)
(6)使用连接redis,使用info replication命令查看当前节点信息
主节点:
从节点:
- 主节点挂掉:从节点等待主节点重新启动
- 从节点挂掉:需要重新执行slaveof,并且从节点会从主节点重新获取所有数据
(1)Slave启动成功连接到Master后会发送一个sync命令。
(2)Master接到命令后,会将主服务器数据进行持久化到rdb文件中,并将文件发送给Slave(全量复制)
(3)Slave接收到数据文件后,会读取rdb文件加载数据。
(4)主服务器每次进行写 *** 作之后,和从服务器进行数据同步(增量复制)
(5)重新连接一次Master,就会进行一次全量复制
(1)上一个Slave可以是下一个Slave的Master,但是本质上它还是从节点,并不是主节点
(2)可以有效的减小Master的写压力,去中心化,降低风险。
(3)风险:一旦某个Slave挂掉,在它之后的所有从节点都不能进行数据同步
在薪火相传的基础之上,当主节点挂掉之后,可手动执行slave no one命令使从节点晋升为主节点,也可设置为自动,也就是哨兵模式
配置过程(在上述一主二从的配置基础之上,进行配置)(1)在redisconf文件夹下,建立sentinel.conf文件
(2)sentinel.conf文件内容: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1
(3)启动哨兵:redis-sentinel /redisconf/sentinel.conf
特点(1)当Master挂掉之后,哨兵会在Slave中选举一个作为新的Master,选举条件为:
- 优先级靠前的:redis.conf文件中的slave-priority配置项,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 偏移量最大的:获取原Master数据最全的Slave
- runid最小的:每个redis实例启动之后都会生成一个40位的runid
(2)并将挂掉的Master作为新Master的Slave
redis扩容,并发写 *** 作分摊
1.配置文件(1)关闭AOF
appendonly no
(2)开启集群配置
- cluster-enabled yes:打开集群模式
- cluster-config-file nodes-6379.conf:设置节点配置文件名称
- cluster-node-timeout 15000:设置节点失联时间,超过该时间,集群自动进行主从切换
(3)本地模拟建立六个节点,端口分别为6379,6380,6381,6389,6390,6391,按照上述修改配置文件,分别启动实例
(4)redis-cli --cluster create --cluster-replicas 1 127.0.0.1:6379 127.0.0.1:6380 127.0.0.1:6381 127.0.0.1:6389 127.0.0.1:6390 127.0.0.1:6391使用该命令建立集群
- 一个Redis集群包含16384个插槽,数据库中每个key都属于这些插槽中的一个
- 集群中主节点会分别负责部分插槽,如三主三从的集群:
主节点A:0-5460
主节点B:5461-10922
主节点C:10923-16383 - 主要使通过CRC16(key)算法计算key所属插槽,再根据插槽找到归属节点,然后存放数据
- 如果主节点挂掉,从节点自动晋升为主节点,有原主节点启动后,会称为新主节点的从节点
- 如果负责某段插槽的主从节点全部关掉,则需要看配置文件中cluster-require-full-coverage配置项:
为yes:整个集群挂掉
为no:则这段插槽数据全部不可用,也无法存储
package com.zj.util;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HostAndPort;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Cluster; import java.util.HashSet; public class JedisCluster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shSetset = new HashSet (); set.add(new HostAndPort("127.0.0.1", 6379)); JedisCluster jedisCluster = new JedisCluster(set); String set1 = jedisCluster.set("b1", "b100"); System.out.println(set1); System.out.println(jedisCluster.get("b1")); }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