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线程【Java面试题】

Java多线程【Java面试题】,第1张

Java多线程【Java面试题】

Java多线程【Java面试题】
    • 一、创建线程的方式?
      • 1、继承Thread类创建
      • 2、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 二、线程是状态
    • 三、Java 多线程加锁的方式
        • 1.可重入锁
        • 2.可中断锁
        • 3.公平锁
        • 4.读写锁
    • 四、DeplayQueue延时无界阻塞队列
    • 五、并发(Collection)队列-非阻塞队列
    • 六、非阻塞算法CAS
    • 七、`ConcurrentlinkedQueue`非阻塞无界链表队列

一、创建线程的方式? 1、继承Thread类创建

通过继承Thread并且重写其run(),run方法中即线程执行任务。创建后的子类通过调用 start() 方法即可执行线程方法。

通过继承Thread实现的线程类,多个线程间无法共享线程类的实例变量。(需要创建不同Thread对象,自然不共享)

**
 * 通过继承Thread实现线程
 */
public class ThreadTest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i = 0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5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is running " + i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j=0;j<50;j++){
        	if(j=20){
                new ThreadTest().start() ;
                new ThreadTest().start() ;
            }
        }
    }
}
2、通过Runnable接口创建线程类

该方法需要先 定义一个类实现Runnable接口,
并重写该接口的 run() 方法,此run方法是线程执行体。
接着创建 Runnable实现类的对象,作为创建Thread对象的参数target,此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通过实现Runnable接口的线程类,是互相共享资源的。

public class Runnable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private int i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i<5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 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0;i<1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 + i);
            if(i==20){
                RunnableTest runnableTest = new RunnableTest() ;
                new Thread(runnableTest,"线程1").start() ;
                new Thread(runnableTest,"线程2").start() ;
            }
        }
    }
}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创建线程

从继承Thread类和实现Runnable接口可以看出,上述两种方法都不能有返回值,且不能声明抛出异常。

而Callable接口则实现了此两点,Callable接口如同Runable接口的升级版,其提供的call()方法将作为线程的执行体,同时允许有返回值。

但是Callable对象不能直接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因为Callable接口是 Java 5 新增的接口,不是Runnable接口的子接口。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就引入 Future接口,此接口可以接受call() 的返回值,RunnableFuture接口是Future接口和Runnable接口的子接口,可以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 。

并且, Future 接口提供了一个实现类:FutureTask 。

FutureTask实现了RunnableFuture接口,可以作为 Thread对象的target。

public class Callable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Test callableTest = new CallableTest() ;
        //因为Callable接口是函数式接口,可以使用Lambda表达式
        FutureTask task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int i = 0 ;
           for(;i<1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的循环变量i的值 :" + i);
           }
           return i;
        });
       for(int i=0;i<100;i++){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的循环变量i : + i");
           if(i==20){
               new Thread(task,"有返回值的线程").start();
           }
       }
       try{
           System.out.println("子线程返回值 : " + task.get());
        }catch (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
}
二、线程是状态

①初始(NEW):新创建了一个线程对象,但还没有调用start()方法。

②运行(RUNNABLE):Java线程中将就绪(ready)和运行中(running)两种状态笼统的成为“运行”。
线程对象创建后,其他线程(比如main线程)调用了该对象的start()方法。
该状态的线程位于可运行线程池中,等待被线程调度选中,获取cpu 的使用权,此时处于就绪状态(ready)。
就绪状态的线程在获得cpu 时间片后变为运行中状态(running)。

③阻塞(BLOCKED):表线程阻塞于锁。

④等待(WAITING):进入该状态的线程需要等待其他线程做出一些特定动作(通知或中断)。

⑤超时等待(TIME_WAITING):该状态不同于WAITING,它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内自行返回。

⑥终止(TERMINATED):表示该线程已经执行完毕。

三、Java 多线程加锁的方式
  1. synchronized关键字

  2. Java.util.concurrent包中的lock接口和ReentrantLock实现类

这两种方式实现加锁。
1)Lock不是Java语言内置的,synchronized是Java语言的关键字,因此是内置特性。
Lock是一个类,通过这个类可以实现同步访问;

2)Lock和synchronized有一点非常大的不同,采用synchronized不需要用户去手动释放锁,当synchronized方法或者synchronized代码块执行完之后,系统会自动让线程释放对锁的占用;
而Lock则必须要用户去手动释放锁,如果没有主动释放锁,就有可能导致出现死锁现象。

总结来说,Lock和synchronized有以下几点不同:

1)Lock是一个接口,而synchronized是Java中的关键字,synchronized是内置的语言实现;

2)synchronized在发生异常时,会自动释放线程占有的锁,因此不会导致死锁现象发生,而Lock在发生异常时,如果没有主动通过unLock()去释放锁,则很可能造成死锁现象,因此使用Lock时需要在finally块中释放锁;

3)Lock可以让等待锁的线程响应中断,而synchronized却不行,使用synchronized时,等待的线程会一直等待下去,不能够响应中断; (I/O和Synchronized都能相应中断,即不需要处理interruptionException异常)

4)通过Lock可以知道有没有成功获取锁,而synchronized却无法办到。

5)Lock可以提高多个线程进行读 *** 作的效率。

在性能上来说,如果竞争资源不激烈,两者的性能是差不多的,而当竞争资源非常激烈时(即有大量线程同时竞争),此时Lock的性能要远远优于synchronized。
所以说,在具体使用时要根据适当情况选择。

1.可重入锁

如果锁具备可重入性,则称作为可重入锁。
像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都是可重入锁,可重入性在我看来实际上表明了锁的分配机制:
基于线程的分配,而不是基于方法调用的分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线程执行到某个synchronized方法时,比如说method1,而在method1中会调用另外一个synchronized方法method2,此时线程不必重新去申请锁,而是可以直接执行方法method2。

class  MyClas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1() {
         method2();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2() {
     }
}

上述代码中的两个方法method1和method2都用synchronized修饰了,假如某一时刻,
线程A执行到了method1,此时线程A获取了这个对象的锁,而由于method2也是synchronized方法,假如synchronized不具备可重入性,此时线程A需要重新申请锁。

但是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因为线程A已经持有了该对象的锁,而又在申请获取该对象的锁,这样就会线程A一直等待永远不会获取到的锁。

2.可中断锁

可中断锁: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相应中断的锁。
在Java中,synchronized就不是可中断锁,而Lock是可中断锁。
如果某一线程A正在执行锁中的代码,另一线程B正在等待获取该锁,可能由于等待时间过长,线程B不想等待了,想先处理其他事情,我们可以让它中断自己或者在别的线程中中断它,这种就是可中断锁。

在前面演示lockInterruptibly()的用法时已经体现了Lock的可中断性。

3.公平锁

公平锁即尽量以请求锁的顺序来获取锁。
比如同是有多个线程在等待一个锁,当这个锁被释放时,等待时间最久的线程(最先请求的线程)会获得该所,这种就是公平锁。

非公平锁即无法保证锁的获取是按照请求锁的顺序进行的。
这样就可能导致某个或者一些线程永远获取不到锁。

在Java中,synchronized就是非公平锁,它无法保证等待的线程获取锁的顺序。

而对于ReentrantLock和ReentrantReadWriteLock,它默认情况下是非公平锁,但是可以设置为公平锁。

另外在ReentrantLock类中定义了很多方法,比如:

isFair() //判断锁是否是公平锁

isLocked() //判断锁是否被任何线程获取了

isHeldByCurrentThread() //判断锁是否被当前线程获取了

hasQueuedThreads() //判断是否有线程在等待该锁

在ReentrantReadWriteLock中也有类似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设置为公平锁和非公平锁。

不过要记住,ReentrantReadWriteLock并未实现Lock接口,它实现的是ReadWriteLock接口。

4.读写锁

读写锁将对一个资源(比如文件)的访问分成了2个锁,一个读锁和一个写锁。

正因为有了读写锁,才使得多个线程之间的读 *** 作不会发生冲突。

ReadWriteLock就是读写锁,它是一个接口,ReentrantReadWriteLock实现了这个接口。

可以通过readLock()获取读锁,通过writeLock()获取写锁。

ReadWriteLock, ReadWriteLock也是一个接口,在它里面只定义了两个方法:

四、DeplayQueue延时无界阻塞队列

在谈到DelayQueue的使用和原理的时候,我们首先介绍一下DelayQueue,
DelayQueue是一个无界阻塞队列,只有在延迟期满时才能从中提取元素。
该队列的头部是延迟期满后保存时间最长的Delayed元素。

DelayQueue阻塞队列在我们系统开发中也常常会用到,
例如:缓存系统的设计,缓存中的对象,超过了空闲时间,需要从缓存中移出;
任务调度系统,能够准确的把握任务的执行时间。

我们可能需要通过线程处理很多时间上要求很严格的数据,如果使用普通的线程,
我们就需要遍历所有的对象,一个一个的检查看数据是否过期等,
首先这样在执行上的效率不会太高,其次就是这种设计的风格也大大的影响了数据的精度。

一个需要12:00点执行的任务可能12:01才执行,
这样对数据要求很高的系统有更大的弊端。由此我们可以使用DelayQueue。

下面将会对DelayQueue做一个介绍,然后举个例子。
并且提供一个Delayed接口的实现和Sample代码。
DelayQueue是一个BlockingQueue,其特化的参数是Delayed。

(不了解BlockingQueue的同学,先去了解BlockingQueue再看本文)

Delayed扩展了Comparable接口,比较的基准为延时的时间值,Delayed接口的实现类getDelay的返回值应为固定值(final)。

DelayQueue内部是使用PriorityQueue实现的。

DelayQueue=BlockingQueue+PriorityQueue+Delayed

DelayQueue的关键元素BlockingQueue、PriorityQueue、Delayed。
可以这么说,DelayQueue是一个使用优先队列(PriorityQueue)实现的BlockingQueue,优先队列的比较基准值是时间。

他们的基本定义如下

public interface Comparable {
    public int compareTo(T o);
}
public interface Delayed extends Comparable {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
public class DelayQueue implements BlockingQueue {
    private final PriorityQueue q = new PriorityQueue();
}

DelayQueue 内部的实现使用了一个优先队列。
当调用 DelayQueue 的 offer 方法时,把 Delayed 对象加入到优先队列 q 中。如下: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
    try {
        E first = q.peek();
        q.offer(e);
        if (first == null || e.compareTo(first) < 0)
            available.signalAll();
        return true;
    } finally {
        lock.unlock();
    }
}

DelayQueue 的 take 方法,把优先队列 q 的 first 拿出来(peek),如果没有达到延时阀值,则进行 await处理。如下: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
    lock.lockInterruptibly();
    try {
        for (; ; ) {
            E first = q.peek();
            if (first == null) {
                available.await();
            } else {
                long delay = first.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if (delay > 0) {
                    long tl = available.awaitNanos(delay);
                } else {
                    E x = q.poll();
                    assert x != null;
                    if (q.size() != 0)
                        available.signalAll(); //wake up other takers return x;
                }
            }
        }
    } finally {
        lock.unlock();
    }
}

● DelayQueue 实例应用

Ps:为了具有调用行为,存放到 DelayDeque 的元素必须继承 Delayed 接口。Delayed 接口使对象成为延迟对象,它使存放在 DelayQueue 类中的对象具有了激活日期。

该接口强制执行下列两个方法。

一下将使用 Delay 做一个缓存的实现。

其中共包括三个类Pair、DelayItem、Cache

● Pair 类:

public class Pair {
    public K first;
    public V second;
    public Pair() {
    }
    public Pair(K first, V second) {
        this.first = first;
        this.second = second;
    }
}

以下是对 Delay 接口的实现: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Delayed;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atomic.AtomicLong;
public class DelayItem implements Delayed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NANO_ORIGIN = System.nanoTime();
    
    final static long now() {
        return System.nanoTime() - NANO_ORIGIN;
    }
    
    private static final AtomicLong sequencer = new AtomicLong(0);

    
    private final long sequenceNumber;

    
    private final long time;
    private final T item;
    public DelayItem(T submit, long timeout) {
        this.time = now() + timeout;
        this.item = submit;
        this.sequenceNumber = sequencer.getAndIncrement();
    }
    public T getItem() {
        return this.item;
    }
    public long getDelay(TimeUnit unit) {
        long d = unit.convert(time - now(), TimeUnit.NANOSECONDS); return d;
    }
    public int compareTo(Delayed other) {
        if (other == this) // compare zero onLY if same object return 0;
            if (other instanceof DelayItem) {
                DelayItem x = (DelayItem) other;
                long diff = time - x.time;
                if (diff < 0) return -1;
                else if (diff > 0) return 1;
                else if (sequenceNumber < x.sequenceNumber) return -1;
                else
                    return 1;
            }
        long d = (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 other.getDelay(TimeUnit.NANOSECONDS));
        return (d == 0) ?0 :((d < 0) ?-1 :1);
    }
}

以下是 Cache 的实现,包括了 put 和 get 方法

import javafx.util.Pair;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Hash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oncurrentMap;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DelayQueue;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import java.util.logging.Level;
import java.util.logging.Logger;

public class Cach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Cache.class.getName());
    private ConcurrentMap cacheObjMap = new ConcurrentHashMap();
    private DelayQueue>> q = new DelayQueue>>();
    private Thread daemonThread;

    public Cache() {

        Runnable daemonTask = new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daemonCheck();
            }
        };
        daemonThread = new Thread(daemonTask);
        daemonThread.setDaemon(true);
        daemonThread.setName("Cache Daemon");
        daemonThread.start();
    }

    private void daemonCheck() {
        if (LOG.isLoggable(Level.INFO)) LOG.info("cache service started.");
        for (; ; ) {
            try {
                DelayItem> delayItem = q.take();
                if (delayItem != null) {
                    // 超时对象处理
                    Pair pair = delayItem.getItem();
                    cacheObjMap.remove(pair.first, pair.second); // compare and remove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if (LOG.isLoggable(Level.SEVERE)) LOG.log(Level.SEVERE, e.getMessage(), e);
                break;
            }
        }
        if (LOG.isLoggable(Level.INFO)) LOG.info("cache service stopped.");
    }

    // 添加缓存对象
    public void put(K key, V value, long time, TimeUnit unit) {
        V oldValue = cacheObjMap.put(key, value);
        if (oldValue != null) q.remove(key);
        long nanoTime = TimeUnit.NANOSECONDS.convert(time, unit);
        q.put(new DelayItem>(new Pair(key, value), nanoTime));
    }

    public V get(K key) {
        return cacheObjMap.get(key);
    }
}

测试 main 方法:

// 测试入口函数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Cache cache = new Cache();
    cache.put(1, "aaaa", 3, TimeUnit.SECONDS);
    Thread.sleep(1000 * 2);
    {
        String str = cache.get(1);
        System.out.println(str);
    }
    Thread.sleep(1000 * 2);
    {
        String str = cache.get(1);
        System.out.println(str);
    }
}

输出结果为:

aaaa

null

我们看到上面的结果,如果超过延时的时间,那么缓存中数据就会自动丢失,获得就为 null。

五、并发(Collection)队列-非阻塞队列

● 非阻塞队列

首先我们要简单的理解下什么是非阻塞队列:

与阻塞队列相反,非阻塞队列的执行并不会被阻塞,无论是消费者的出队,还是生产者的入队。在底层,非阻塞队列使用的是 CAS(compare and swap)来实现线程执行的非阻塞。

● 非阻塞队列简单 *** 作, 与阻塞队列相同,非阻塞队列中的常用方法,也是出队和入队。

● offer():Queue 接口继承下来的方法,实现队列的入队 *** 作,不会阻碍线程的执行,插入成功返回 true; 出队方法:

● poll():移动头结点指针,返回头结点元素,并将头结点元素出队;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 peek():移动头结点指针,返回头结点元素,并不会将头结点元素出队;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

六、非阻塞算法CAS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悲观锁和乐观锁

悲观锁:假定并发环境是悲观的,如果发生并发冲突,就会破坏一致性,所以要通过独占锁彻底禁止冲突发生。

有一个经典比喻,“如果你不锁门,那么捣蛋鬼就回闯入并搞得一团糟”,所以“你只能一次打开门放进一个人,才能时刻盯紧他”。

乐观锁:假定并发环境是乐观的,即虽然会有并发冲突,但冲突可发现且不会造成损害,所以,可以不加任何保护,等发现并发冲突后再决定放弃 *** 作还是重试。

可类比的比喻为,“如果你不锁门,那么虽然捣蛋鬼会闯入,但他们一旦打算破坏你就能知道”,所以“你大可以放进所有人,等发现他们想破坏的时候再做决定”。

通常认为乐观锁的性能比悲观所更高,特别是在某些复杂的场景。

这主要由于悲观锁在加锁的同时,也会把某些不会造成破坏的 *** 作保护起来;
而乐观锁的竞争则只发生在最小的并发冲突处,如果用悲观锁来理解,就是“锁的粒度最小”。

但乐观锁的设计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复杂场景下还是多用悲观锁。
首先保证正确性,有必要的话,再去追求性能。

乐观锁的实现往往需要硬件的支持,多数处理器都都实现了一个CAS指令,实现“Compare And Swap”的语义(这里的swap是“换入”,也就是set),构成了基本的乐观锁。

CAS包含3个 *** 作数:

需要读写的内存位置V

进行比较的值A

拟写入的新值B

当且仅当位置V的值等于A时,CAS才会通过原子方式用新值B来更新位置V的值;
否则不会执行任何 *** 作。

无论位置V的值是否等于A,都将返回V原有的值。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使用CAS控制并发”与“使用乐观锁”并不等价。

CAS只是一种手段,既可以实现乐观锁,也可以实现悲观锁。

乐观、悲观只是一种并发控制的策略。

七、ConcurrentlinkedQueue非阻塞无界链表队列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基于链表结构实现,是一个无界队列,理论上来说队列的长度可以无限扩大。
与其他队列相同,ConcurrentlinkedQueue也采用的是先进先出(FIFO)入队规则,对元素进行排序。
当我们向队列中添加元素时,新插入的元素会插入到队列的尾部;而当我们获取一个元素时,它会从队列的头部中取出。
因为ConcurrentlinkedQueue是链表结构,所以当入队时,插入的元素依次向后延伸,形成链表;而出队时,则从链表的第一个元素开始获取,依次递增;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ConcurrentlinkedQueue时,如果涉及到队列是否为空的判断,切记不可使用size()==0的做法,因为在size()方法中,是通过遍历整个链表来实现的,在队列元素很多的时候,size()方法十分消耗性能和时间,只是单纯的判断队列为空使用isEmpty()即可。

public class ConcurrentlinkedQueueTest {
    public static int threadCount = 10;
    public static ConcurrentlinkedQueue queue = new ConcurrentlinkedQueue();
    static class Offer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不建议使用 queue.size()==0,影响效率。可以使用!queue.isEmpty()
            if (queue.size() == 0) {
                String ele = new Random().nextInt(Integer.MAX_VALUE) + "";
                queue.offer(ele);
                System.out.println("入队元素为" + ele);
            }
        }
    }
    static class Poll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
            if (!queue.isEmpty()) {
                String ele = queue.poll();
                System.out.println("出队元素为" + el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grs)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4);
        for (int x = 0; x < threadCount; x++) {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Offer());
            executorService.submit(new Poll());
        }
        executorService.shutdown();
    }
}

一种输出:

入队元素为313732926

出队元素为313732926

入队元素为812655435

出队元素为812655435

入队元素为1893079357

出队元素为1893079357

入队元素为1137820958

出队元素为1137820958

入队元素为1965962048

出队元素为1965962048

出队元素为685567162

入队元素为685567162

出队元素为1441081163

入队元素为1441081163

出队元素为1627184732

入队元素为1627184732

ConcurrentlinkedQuere类图


如图ConcurrentlinkedQueue中有两个volatile类型的Node节点分别用来存在列表的首尾节点,其中head节点存放链表第一个item为null的节点,tail则并不是总指向最后一个节点。Node节点内部则维护一个变量item用来存放节点的值,next用来存放下一个节点,从而链接为一个单向无界列表。

public ConcurrentlinkedQueue(){
    head=tail=new Node(null);
}

如上代码初始化时候会构建一个 item 为 NULL 的空节点作为链表的首尾节点。

Offer *** 作offer *** 作是在链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下面看看实现原理。

public boolean offer(E e) {
    //e 为 null 则抛出空指针异常
    checkNotNull(e);
    //构造 Node 节点构造函数内部调用 unsafe.putObject,后面统一讲
    final Node newNode = new Node(e);
    //从尾节点插入
    for (Node t = tail, p = t; ; ) {
        Node q = p.next;
        //如果 q=null 说明 p 是尾节点则插入
        if (q == null) {
            //cas 插入(1)
            if (p.casNext(null, newNode)) {
                //cas 成功说明新增节点已经被放入链表,然后设置当前尾节点(包含 head,1,3,5.。。个节点为尾节点)
                if (p != t)// hop two nodes at a time
                    casTail(t, newNode); // Failure is OK. return true;
            }
            // Lost CAS race to another thread; re-read next
        } else if (p == q)//(2)
            //多线程 *** 作时候,由于 poll 时候会把老的 head 变为自引用,然后 head 的 next 变为新 head,所以这里需要
            //重新找新的 head,因为新的 head 后面的节点才是激活的节点
            p = (t != (t = tail)) ? t : head;
        else
            // 寻找尾节点(3)
            p = (p != t && t != (t = tail)) ? t : q;
    }
}

从构造函数知道一开始有个item为null的哨兵节点,并且head和tail都是指向这个节点。

如图首先查找尾节点,
qnull,p就是尾节点,
所以执行p.casNext通过cas设置p的next为新增节点,
这时候p
t所以不重新设置尾节点为当前新节点。
由于多线程可以调用offer方法,所以可能两个线程同时执行到了(1)进行cas,
那么只有一个会成功(假如线程1成功了),成功后的链表为:


失败的线程会循环一次这时候指针为:

这时候会执行(3)所以 p=q,然后在循环后指针位置为:

所以没有其他线程干扰的情况下会执行(1)执行 cas 把新增节点插入到尾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线程 2 cas 会成功,然后去更新尾节点 tail,由于 p!=t 所以更新。这时候链表和指针为:

假如线程 2cas 时候线程 3 也在执行,那么线程 3 会失败,循环一次后,线程 3 的节点状态为:

这时候 p!=t ;并且 t 的原始值为 told,t 的新值为 tnew ,所以 told!=tnew,所以 p=tnew=tail

然后在循环一下后节点状态:

q==null 所以执行(1)。

现在就差 p==q 这个分支还没有走,这个要在执行 poll *** 作后才会出现这个情况。poll 后会存在下面的状态


这个时候添加元素时候指针分布为:

所以会执行(2)分支 结果 p=head,然后循环,循环后指针分布:

所以执行(1),然后 p!=t 所以设置 tail 节点。现在分布图:

自引用的节点会被垃圾回收掉。

● add *** 作

add *** 作是在链表末尾添加一个元素,下面看看实现原理。

其实内部调用的还是 offer

public boolean add(E e) {
    return offer(e);
}

● poll *** 作

poll *** 作是在链表头部获取并且移除一个元素,下面看看实现原理。

public E poll() {
    restartFromHead:
    // 死 循 环
    for (; ; ) {
        //死循环
        for (Node h = head, p = h, q;
                ; ) {
            //保存当前节点值
            E item = p.item;
            //当前节点有值则 cas 变为 null(1)
            if (item != null && p.casItem(item, null)){
                //cas 成功标志当前节点以及从链表中移除
                if (p != h) // 类似 tail 间隔 2 设置一次头节点(2)
                    updateHead(h, ((q = p.next) != null) ? q : p);
                return item;
            }
            //当前队列为空则返回 null(3)
        else if ((q = p.next) == null) {
                updateHead(h, p);
                return null;
            }
            //自引用了,则重新找新的队列头节点(4)
            else if (p == q)
                continue restartFromHead;
            else//(5)
                p = q;
        }
    }
}
final void updateHead(Node h,Node p){
    if(h!=p&&casHead(h,p))
        h.lazySetNext(h);
}

● 当队列为空时候:

可知执行(3)这时候有两种情况,第一没有其他线程添加元素时候(3)结果为 true 然后因为 h!=p 为 false 所以直接返回 null。第二在执行 q=p.next 前,其他线程已经添加了一个元素到队列,这时候(3)返回 false,然后执行(5)p=q,然后循环后节点分布:

这时候执行(1)分支,进行 cas 把当前节点值值为 null,同时只有一个线程会成功,cas 成功 标示该节点从队列中移除了,然后 p!=h,调用 updateHead 方法,参数为 h,p;h!=p 所以把 p 变为当前链表 head 节点,然后 h 节点的 next 指向自己。现在状态为:

cas 失败 后 会再次循环,这时候分布图为:

这时候执行(3)返回 null.

现在还有个分支(4)没有执行过,那么什么时候会执行那?


这时候执行(1)分支,进行 cas 把当前节点值值为 null,同时只有一个线程 A 会成功,cas 成功 标示该节点从队列中移除了,然后 p!=h,调用 updateHead 方法,假如执行 updateHead 前另外一个线程 B 开始 poll 这时候它 p 指向为原来的 head 节点,然后当前线程 A 执行 updateHead 这时候 B 线程链表状态为:

所以会执行(4)重新跳到外层循环,获取当前 head,现在状态为:

● peek *** 作

peek *** 作是获取链表头部一个元素(只读取不移除),下面看看实现原理。

代码与 poll 类似,只是少了 castItem.并且 peek *** 作会改变 head 指向,offer 后 head 指向哨兵节点,第一次 peek 后 head 会指向第一个真的节点元素。

public E peek() {
    restartFromHead:
    for (; ; ) {
        for (Node h = head, p = h, q; ; ) {
            E item = p.item;
            if (item != null || (q = p.next) == null) {
                updateHead(h, p);
                return item;
            } else if (p == q)
                continue restartFromHead;
            else
                p = q;
        }
    }
}

● size *** 作

获取当前队列元素个数,在并发环境下不是很有用,因为使用 CAS 没有加锁所以从调用 size 函数到返回结果期间有可能增删元素,导致统计的元素个数不精确。

public int size() {
    int count = 0;
    for (Node p = first(); p != null; p = succ(p))
        if (p.item != null)
            // 最大返回 Integer.MAX_VALUE
            if (++count == Integer.MAX_VALUE) break;
    return count;
}

//获取第一个队列元素(哨兵元素不算),没有则为 null
public void Node first() {
    restartFromHead:
    for (; ; ) {
        for (Node h = head, p = h, q; ; ) {
            boolean hasItem = (p.item != null);
            if (hasItem || (q = p.next) == null) {
                updateHead(h, p);
                return hasItem ? p : null;
            } else if (p == q)
                continue restartFromHead;
            else
                p = q;
        }
    }
}
//获取当前节点的 next 元素,如果是自引入节点则返回真正头节点
public void final Node succ(Node p) {
    Node next = p.next;
    return (p == next) ? head : next;
}

● remove *** 作

如果队列里面存在该元素则删除该元素,如果存在多个则删除第一个,并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查找元素为空,直接返回 false
    if(o==null)return false;
    Node pred=null;
    for(Node p=first();p!=null;p=succ(p)){
        E item=p.item;
        //相等则使用 cas 值 null,同时一个线程成功,失败的线程循环查找队列中其他元素是否有匹配的。
        if(item!=null&&o.equals(item)&&p.casItem(item,null)){
            //获取 next 元素
            Node next=succ(p);
            //如果有前驱节点,并且 next 不为空则链接前驱节点到 next,
            if(pred!=null&&next!=null)
                pred.casNext(p,next);
            return true;
        }
        pred=p;
    }
    return false;
}

● contains *** 作

判断队列里面是否含有指定对象,由于是遍历整个队列,所以类似 size 不是那么精确,有可能调用该方法时候元素还在队列里面,但是遍历过程中才把该元素删除了,那么就会返回 false.

public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
    if (o == null) return false;
    for (Node p = first(); p != null; p = succ(p)) {
        E item = p.item;
        if (item != null && o.equals(item))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关于ConcurrentlinkedQuere的offer方法有意思的问题:

offer 中有个 判断 t != (t = tail)假如 t=node1;tail=node2;并且 node1!=node2 那么这个判断是 true 还是 false 那,答案是 true,这个判断是看当前 t 是不是和 tail 相等,相等则返回 true 否者为 false,但是无论结果是啥执行后 t 的值都是 tail。

下面从字节码来分析下为啥。

举一个例子: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t=2;
        int tail=3;
        System.out.println(t!=(t=tail));
}

结果为:true

我们从上面main方法的字节码文件中分析

一开始栈为空:

第0行指令作用是把值2入栈栈顶元素为2


第1行指令作用是将栈顶int类型值保存到局部变量t中

第2行指令作用是把值3入栈栈顶元素为3

第3行指令作用是将栈顶int类型值保存到局部变量tail中。

第4调用打印命令

第7行指令作用是把变量t中的值入栈

第8行指令作用是把变量tail中的值入栈

现在栈里面的元素为3、2,并且3位于栈顶

第9行指令作用是当前栈顶元素入栈,所以现在栈内容3,3,2

第10行指令作用是把栈顶元素存放到t,现在栈内容3,2

第11行指令作用是判断栈顶两个元素值,相等则跳转18。由于现在栈顶严肃为3,2不相等所以返回true.

第14行指令作用是把1入栈

然后回头分析下!=是双目运算符,应该是首先把左边的 *** 作数入栈,然后在去计算了右侧 *** 作数。

● ConcurrentlinkedQuere总结

ConcurrentlinkedQueue使用CAS非阻塞算法实现使用CAS解决了当前节点与next节点之间的安全链接和对当前节点值的赋值。

由于使用CAS没有使用锁,所以获取size的时候有可能进行offer,poll或者remove *** 作,导致获取的元素个数不精确,所以在并发情况下size函数不是很有用。另外第一次peek或者first时候会把head指向第一个真正的队列元素。

下面总结下如何实现线程安全的,可知入队出队函数都是 *** 作volatile变量:head,tail。所以要保证队列线程安全只需要保证对这两个Node *** 作的可见性和原子性,由于volatile本身保证可见性,所以只需要看下多线程下如果保证对着两个变量 *** 作的原子性。

对于offer *** 作是在tail后面添加元素,也就是调用tail.casNext方法,而这个方法是使用的CAS *** 作,只有一个线程会成功,然后失败的线程会循环一下,重新获取tail,然后执行casNext方法。对于poll也是这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6918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7
下一篇 2022-12-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