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的师傅有两种说法,一是师公,一是师祖。因为后来有了很多的女师傅,而女师傅的对象也叫师公或者师爹,避免混淆,则更多的还是以师祖来称呼。
师祖的师傅叫曾师祖或者太师祖。师门的师兄师姐不论男女,都叫师伯,同理,师弟师妹都叫做师叔。
扩展资料:
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傅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
通常,拜师者要有引荐人和担保人,师徒双方签词相应的契约后举行拜师仪式,由新从业者行拜师礼,再由师傅引领拜行业祖师并一一介绍给师兄等。各行各业的拜师礼仪程序大同小异,但也各具行业特点,甚至有入行拜师的行规。
举行拜师仪式后,徒弟就入了师门,要遵循"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规矩。师父对爱徒要精心传授技艺。弟子对师父要尊敬如父并侍奉,称师父的夫人为"师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祖
百度百科-师公
师傅的师傅要称呼为师公或师祖。
一、师公
释义:指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示例:暮霭晚钟里,传来师公爽朗的歌声:“世人都道神仙好,我自逍遥把酒歌。”
二、师祖
释义: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
示例: 师祖,那边那三个人惹厌的紧,要不要孙儿帮你把他们赶出去?
扩展资料
“师傅”一词的由来: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是用来指老师的。《榖梁传》昭公十九年有这样的说法:“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已8岁的儿童,如果不进学从师,那是父亲的罪过。
战国时期称老师为师傅,还有另外一条材料可以佐证。根据《战国策》的记载,在吕不韦的 *** 纵下,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异人终于回到了秦国。秦王令异人试诵诗书,异人推辞说:“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师傅与教学关联,显然指的是老师。
师父的师父叫“师公”。“师父”的基本含义与“师傅”相同,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区分现代社会通用的“师父”与“师傅”,需要从古说起。而“师傅”一词更早出现,本义即老师。
但自秦汉时期起,“师傅”一词演变为专指帝王之师,即太师和太傅的统称,所谓“身为师傅,贵极人臣”,“师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南宋之后“师傅”一词开始回归百姓,平民也可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