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资本要素分配;
2.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3.按技术要素分配;
4.按管理要素分配;
5.按信息要素分配。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具体有:
1.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2.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3.资产收益。主要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经营者获得的资产收益,如红利、股息、利息和分享收益;
4.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包括凭借知识产权、技术转让或入股、信息咨询等方式获得的收入;
5.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主要指我国私营企业主和外资及港澳台投资的企业中的企业主按资本获得的利润收入。
此外,还存在国有企业的承包者和租赁者通过按经营成果分配获得的收入,一些社会成员通过国家和社会公平原则进行福利性分配而得到的一些收入,以及分享风险收入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多种分配方式,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上述的一些分配已经超过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范围,所分得的收入包含了用于资金积累,扩大再生产等内容。因而,这实际上已不仅仅是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而是个人收入分配方式。
我国目前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按劳分配的地位及含义。
(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分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中,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是在公有制的范围内,这个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清楚的,是判断是否是按劳分配的一个重要前提,分配的尺度是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这里既包括劳动的质量也包括劳动的数量,分配对象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原则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按劳分配是适合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是与公有制经济相对应的。相对于平均分配来说按劳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体现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而平均分配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共同贫穷。按需分配是适合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共产主义社会,目前我国的生产力水平不适合实行按需分配。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接下来我们了解下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这里的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和社会保障性分配。 个体劳动者按劳动成果分配对应的是在个体经济中的劳动所得。例如自己开一个小商店经营所得收入就是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所得。
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按照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要素来分配。劳动要素主要指的是在私营或外资经济中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主要是购买股票、债券等的一些通过资本投资获得的收入。技术员主要是靠技术要素获得收入,对于房屋出租、土地出租的收入通常属于土地要素分配,管理要素分配主要是通过管理来获得的收入。例如总经理通过自己的管理能力属于管理要素分配。 社会保障性分配主要指的是国家给予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的补助,或者是退休员工的退休金,这些都属于是社会保障性分配,因此,他们虽然“不劳”但也“有得”。
多种分配方式是与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相对应的。
了解了我国的分配方式后需要我们加以辨析的是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这三者的区别我们主要通过其对应的经济制度来区分。按劳分配一定是在公有制的范围之内,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对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个体经济,在个体经济中劳动者独立经营,既是劳动者同时自己也是老板,而按劳动要素分配对应的是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的工资收入,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存在的是雇佣关系。
知道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后,还应该明确目前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3、我国分配制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它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多层次的生产力要求多层次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要实行按劳分配注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平均分配和按需分配都不适合我国现在的生产力水平。 (2)这是由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国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决定了需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贫富差距过大,因此在分配过程中既要注重效率同时也应该注重公平。
4、社会公平:
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包括起点公平(又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也叫规则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收入分配公平是指结果公平。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并不等于平均,不等于全完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我国的多种分配方式有: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等)。
(1)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整体水平低、多层次又不平衡,决定了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要实行按劳分配,而其他所有制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的存在,又决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
②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在实行按劳分配的同时,要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各方面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和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因此区分二者首先要看是哪一类经济形式再作判断。
(3)对比区分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力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
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性质:
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原因: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4)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
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从而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
b、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
c、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包括技术入股和技术转让。
d、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
(3)原因: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②健全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理论依据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依据的基本理论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消费品的分配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