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迹板桥霜上一句

人迹板桥霜上一句,第1张

人迹板桥霜上一句是“鸡声茅店月”。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全诗篇及译文如下:

1、《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2、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的赏析:

1、这两句是这首诗里的经典名句,梅尧臣举例说他意在言外,这两句用了十个名词:也就是说拆细了,这两句的每个字都是名词,又通过定语加中心词的方式分别组成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六个意思明确的名词,给人具体感。

2、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3、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

4、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1、人迹板桥霜上一句:鸡声茅店月。

2、出自出自唐代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3、含义: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晖;板桥弥漫清霜,先行客人足迹行行。

4、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五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心绪,且去国怀乡之情在所不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7890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1-31
下一篇 2023-01-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