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诗歌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备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来,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2]《七哀》则以思妇自喻,切切哀虑兄弟异路之情,命意曲折,感情凄婉,含蓄蕴藉。[3]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1]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1]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妻子与儿女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
前妻崔氏,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东北)人,系名门之后。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 *** 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 *** 为曹丕继位清除障碍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衣绣违制”,被曹 *** 勒令回家并赐死。崔氏之死是由于受到崔琰冤案的牵连,亦出于对曹植的打击。
继妻谢氏,召陵县(今河南郾城东)人,名士谢甄孙女,太和年间被封为“陈思王妃”,曹植后期软禁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
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金瓠和行女,在他的著作中偶有提及,都不满一岁即夭折。
铜雀台赋诗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 *** 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 *** 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自此,一向重视人才的曹 *** 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 *** 对曹植特别宠爱,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 *** 的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世子的漩涡之中。
世子之争
动漫游戏形象他曾获其父曹 *** 的宠爱,曹 *** 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最为不值的是,曹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争夺帝位的想法。有一次,曹 *** 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时,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 *** 所写的华美篇章,大家十分赞赏。曹丕见状怅然若失,吴质对他耳语说:“王当行,流涕可也。”[4]于是曹丕当即泪流满面,感动得曹 *** 也欷歔不已。还有一次,曹 *** 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是曹 *** 重点培养的征兆。结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 *** 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 *** 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诗人,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自然曹丕成了胜利者,最终继承了帝位。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嫉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七步诗”取譬之妙,用语之巧,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民间流传极广。周恩来总理就曾引用于“皖南事变”的题词里以批判国民党军(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 *** 戈,相煎何急!)。最后“七步诗”便成了曹植的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只降低曹植的官爵作。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少有文才,善为诗文。三国魏杰出诗人。曹 *** 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 *** 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失宠。遭忌于兄丕。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建安十六年( 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二十五年, *** 死,丕废汉称帝,使就国。黄初二年(22),贬爵安乡侯;改封耶城侯;三年,徙封东阿;四年,徙封雍丘王。太和元年(227),丕死,曹睿即位,徙封浚仪;六年,封为陈王,郁郁而死。溢曰思,世称“陈思王”。曹植曾几曹植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二三二年),曹植少年得意曾备受其父曹 *** 青睐,甚至一度成为曹 *** 帝业接班人的不二人选,无奈其喝酒误事加之公子风流随性气味太重又有兄丕幕僚的谗言算计,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压迫,郁郁而死。
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年四十一岁。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 *** 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个儿子。曹植自小非常聪慧,十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 *** 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建安十六年,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建安二十二年,曹植酒后坐着马车擅闯司马门,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 *** 的信任和宠爱。太和六年,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 *** 、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