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是(丙寅年)。日也是隔12天有一个寅日,比如2010年1月(正月)初8是寅日,下一个寅日
是20。(是按12地支算)
寅月即农历正月。古人把十二支和十二个月相配,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农历十一月配子,称为建子之月。由此顺推,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简称寅月。
寅月又叫正月,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节气从立春到惊蛰之间。
此外,在中国古代历法方面,曾有所谓“三正”或“三建”之说:周代是11月(称“建子”),殷代是12月(称“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 “建”,是“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哪里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历法方面,曾有所谓“三正”、或“三建”之说。在夏、殷、周三代,每年把哪个月定为“正月”(指汉历中的第一个月份,和干支历不同)是不一样的,周代是11月(称“建子”),殷代是12月(称“建丑”),夏代才是一月(称“建寅”)。
“建”,是“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哪里的意思。从地球上观察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在时间长度上是不一样的。
形象地加以解释就是:如果把我们所见的北斗星周围的宇宙空间比作一个大表盘,把它的小时的刻度1、2、3……分别比作“子”、“丑”、“寅”、“卯”……12个时辰和“北”、“北东”、“东北”、“东”……12个方位;把“勺”状的北斗七星(俗话说“北斗七星一把勺”)当作“时针”。
以“斗头”(即前四颗星)为中心从东北方(“寅”的方位)顺时针旋转,则会依次出现“建卯”“建辰”“建巳”……“建亥”等天象,按照天体运行的固有规律,斗柄每转动一辰(或一方位),表示时间已过去一个月(或可从中辨别出它正在指向东北方);“时针”移动满一周表示时间刚好过了一年(当然中间还有“闰余”方面的事,姑略谈)。
最终又回到“建寅”,于是,“斗柄回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