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又称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100余年之久。
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即由而得名。
西周时定都于此,称镐京,西汉时定都于此称长安.隋朝时文帝在古西汉长安故城东南筑新城,名大兴城,在今西安城及城东、城南、城西一带,并定都于此,也就是唐朝的长安。
拓展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
这是人们对于什么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异,导致对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产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此外主要还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种数量上不同的说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体朝代又各有两种说法。
参考资料:
西安(陕西省会、十三朝古都)_百度百科
西安,古称长安、镐京。
西安是陕西省会、副省级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 。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美媒评选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
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
扩展资料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
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秦都城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西安
西安古称是:丰镐、长安、大兴城、京兆府。
西安最早叫“丰镐”,是在西周时期,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把都城就建立在丰镐,因此又称为“镐京”。一直到刘邦登基后,把丰镐改成了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
王莽篡汉后,曾把长安改为“常安”,作为新朝的首都,但时间不长,又改回了长安。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将长安改名为“大兴城”,因为当初自己在周明帝手下的时候,曾被封为“大兴都公”。直到唐朝建立后,又把名字改回了长安。
到了元朝,长安不再是首都,被改成了“京兆府”,后来又改成了安西路、奉元路。真正改为“西安”,是在明朝的时候,当时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带兵攻打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寓意“西边平安”的意思。
西安历史: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京的城市,拥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以及1,077年的建都史。历史上曾有包括周、西汉、隋、唐等在内的多个繁荣朝代在此建都。
从而令西安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放、外向、尚武、繁荣的顶峰时期图景,并留下巨量遗存。西安目前有两项六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陆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