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是几点 正午是指什么时候

正午是几点 正午是指什么时候,第1张

导读:看古装剧,我们总能被里面的时间给迷惑,特别严谨一些的古装剧,时间线很是重要,所以要看懂一部剧,还需要懂得古代的计时方法才行。那么,正午是几点?正午是指什么时候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故正午指12点。

正午出处: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

树林夹着炎热的道路,中午时候路神行人稀少。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古代人的计时方法有哪些

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每一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子时就相当于现在的23点至1点。

十二时段计时法: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呋、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更点计时法:这种计时法出现较晚,专用于夜间计时。古人把一夜分为五个时辰,一个时辰即一更,一更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更是晚上7点至9点,二更是9点至11点。

午时三刻是几点

“午时三刻”是12点45分左右,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的说法,午时三刻就在11点到13点之间,这其中最接近的时间就是12点45分。

古代的人们虽然没有钟表,但是他们也发明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那就是天干地支计时法,他们那个时候一天就只有十二个时辰,过完之后就是另一天了,而且古代的十五分钟是一刻钟。

也正是这个推算误导了好多人,他们认为午时三刻是11点45分,看着的确没错,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午时”并非“午初”,11点45分指的是午初三刻,过了十二点才叫“午时”。

在古代封建迷信的思想中,这个时间斩杀犯人能够让他们永世不得超生,因为这个时候阳气最旺盛,阴气最薄弱,所有的阴气都会被阳气冲散,也就说明了死后这个人成不了鬼也成不了神,这就是当恶人的后果。

正午是12点,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1点45分。北京午时三刻时西安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正当空,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此时,正是大气、地表、云层等接收了太阳辐射,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大幅上升的时候。

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故正午指12点。

正午出处:

唐 李廓 《夏日途中》诗:“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译文:

树林夹着炎热的道路,中午时候路神行人稀少。

古代计时法将一天一夜分为十二时辰,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为午时。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扩展资料:

午时三刻

古代自唐以后将十二个时辰分为初、正两个部分,午时三刻即午正三刻(非午初三刻)但是这种午正三刻并非是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最接近中午阳气最盛的时候是午初三刻,即现在的十一时四十五分。

中国古代长期实行百刻制(清以后改为1日96刻),《说文》:“漏以铜壶盛水,刻节,昼夜百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时三刻约当日11点45分。北京午时三刻时西安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正当空,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此时,正是大气、地表、云层等接收了太阳辐射,从而使周围环境温度大幅上升的时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午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0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