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AC:全称Online Public Access Catalogue, 在图书馆学上被称作“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读者可以利用万维网实现图书的查找和借阅。
20世纪70年代初发端于美国大学和公共图书馆,其含义是传统读者目录查询的自动化,是一种通过网络查询馆藏信息资源的联机检索系统,用户可以不受空间地点的限制,查询各图书馆的OPAC资源。
扩展资料:
OPAC使用注意事项
1、读者可查询多个图书馆收藏的图书、期刊、电子书、音像资料、特色资源等。选择适当的检索途径,也可同时限定多个条件,缩小查询范围。
2、在选择书名、作者、关键词检索途径时,输入检索词后本系统采取任意词匹配方式。
3、如读者有专门查询的书籍,建议开始就限定范围,以节省时间。检索时注意指定图书馆,不选择为全部查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PAC
1.opac现在是表示联机公共查询目录。
2.原意是"开放的公共查询目录"。
3.其含义是传统读者目录查询的自动化,是一种通过网络查询馆藏信息资源的联机检索系统,用户可以不受空间地点的限制,查询各图书馆的OPAC资源。
opac系统最常用的查找方式:直接输入检索词进行检索,默认检索项是书名,也可以进入高级检索进行其他检索项选择或进行各检索项的关联检索。
对信息实体主题内容的深度揭示,是图书馆目录体系的一个欠缺。一些OPAC系统通过在记录中加入目次、索引、内容注释(content notes)、文摘、图书评价甚至机读百科全书等途径来丰富其内容。
卡耐基·梅隆大学已将Grolier Academic American Encyclopedia和American Encyclopedia Dictionary装入其OPAC。
检索时,机读百科全书为用户提供特定主题的条目式背景知识。多媒体数据库、全文库、CD-ROM数据库也纷纷出现,这一切都使用户的检索更加容易,所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
随着地区性图书馆的联合,出现了一些大型的联合书目数据库。利用联合书目库能实现“一地多检”,大大方便了用户。
数据生产、存在、检索网络化和大型联合书目数据库的出现都使数据维护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显。如何减少、避免库中的重复记录,如何提高各成员馆编目的质量,特别是如何进行联机规范控制(authority control),成为当时很多学者所讨论的焦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