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

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第1张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这是一首借送行向行人描绘苏州风貌的诗,诗题中的“吴”,诗中的“姑苏都是苏州故称。结尾以料想行者赴苏后的乡思来衬托自己的惜别之意,尤具清新蕴藉之美。

全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译文:你到苏州就会发现,当地人家都在河上建房。吴宫遗址建满民居,空地极缺,而此地港汉河渠密布,到处遍架木桥。夜间集市在叫卖菱藕,游船上载着衣着华丽的游玩男女。我知道远方的你在月明不眠之夜,会把对我的思念寄托在渔歌声中。

扩展资料:

这首送别诗通过想象描绘了吴地秀美的风光,毫无离别时的伤感情绪,笔致新颖可喜,仅在结尾处轻轻点出送别之意。唐代的苏州又称吴郡。

作者送人前往漫游的吴县,又叫姑苏,是当时苏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儿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丝织品闻名全国,还有不少古迹,作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描绘,便把这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活托出来了。作者对它熟悉而又有感情,所以人们读来亲切有味。

苏州的最大特色是水。自从伍子胥在苏州建城以来,城里水道纵横,渔船星数,水上的生活便一直是当地人们最主要的生活。诗歌的颔联承接“人家尽枕河”而来,点明的就是这样的当地特色。“古宫闲地少”这五个字是杜荀鹤用漫笔写出的苏州历史。

春秋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首都,在漫长的时光变迁里,苏州已经由一个政治要地转变为经济重地了。在唐朝,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步南移,虽然没有宋朝那么明显,但带来的直接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才会有“古宫闲地少”的情况出现。

《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杜荀鹤。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

作品特点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杜荀鹤

君到姑苏见是一首借送行向行人描绘苏州风貌的诗,诗题中的“吴”,诗中的“姑苏”都是苏州故称。那么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1、君到姑苏见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2、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

3、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如山中寡妇的避征无门,《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中官兵的遍搜珠宝,乱杀平民,甚至拆古寺,掘荒坟;《再经胡城县》中酷吏的残忍,县民的含冤,都是这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其诗也明白平易,且都是近体诗,但也失之浅率,不甚耐读。他自称【苦吟】,从技巧上说,未必如此。《沧浪诗话》将他列为一体,翁方纲不以为然,在《石洲诗话》中说:【咸通十哲,概乏风骨……杜荀鹤至令严沧浪目为一体,亦殊浅易。】《苕溪渔隐丛话》引《幕府燕闲录》,也谓鄙俚浅俗,惟宫词为唐第一。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君到姑苏见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8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