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起源是什么?

能量的起源是什么?,第1张

能量的起源是:

能量(Energy)这个词是托马斯·杨于1807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讲自然哲学时引入的,针对当时的“活力”或“上升力”的观点,提出用“能量”这个词表述,并和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但未引起重视,人们仍认为不同的运动中蕴藏着不同的力。

1831年法国学者科里奥利又引进了力做功的概念,并且在“活力”前加了1/2系数,称为动能,通过积分给出了功与动能的联系。1853年出现了“势能”,1856年出现了“动能”这些术语。直到能量守恒定律被确认后 ,人们才认识到能量概念的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能量的引证解释

1.能量是对一切宏观微观物质运动的描述。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内能等,亦简称能。

2. 比喻人所能发挥的能力和作用。

艾青《光的赞歌》之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生命,人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每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

3、在物理学中,能量是一个间接观察到的物理量。它往往被视为某一个物理系统对其他物理系统做功的能力。因为功被定义为作用力与作用距离(空间中的长度)的乘积,所以能量总是等同于沿着一定的长度阻挡大自然基本力量的能力。

4、能量的产生和消失。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如今被人们普遍认同。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能量起源于太阳。

食物链(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详细解释:

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阳光、空气和水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其中:非生物的物质的能量是生物部分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

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大,食物网越复杂,而且食物网中,植物的数量大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大于肉食性动物数量,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c乘以m的平方知,能量和质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我们通常见到的核反应释放的巨大的能量,就是质量转化的。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必须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根据这个定律,能量只能从一种形式变为另一种形式而无法凭空产生或者是消灭。能量守恒是时间的平移对称性(平移不变性)得出的数学结论(见诺特定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流入的能量等于流出的能量加上内能变化。

此定律是物理学中相当基本的判据。依照时间的平移对称性(平移不变性),物理定律(定理)在任何时间都成立。

能量守恒定律是许多物理定律的特征。以数学的观点来看,能量守恒是诺特定理的结果。如果物理系统在时间平移时满足连续对称,则其能量(时间的共轭物理量)守恒。相反的,若物理系统在时间平移时无对称性,则其能量不守恒,但若考虑此系统和另一个系统交换能量,而合成的较大系统不随时间改变,这个较大系统的能量就会守恒。

由于任何时变系统都可以放在一个较大的非时变系统中,因此可以借由适当的重新定义能量来达到能量的守恒。对于平坦时空下的物理理论,由于量子力学允许短时间内的不守恒(例如正-反粒子对),所以在量子力学中并不遵守能量守恒,而在狭义相对论中能量守恒定律会转换为质能守恒定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093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1
下一篇 2023-0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