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松、竹、梅花。
汉语成语,意思是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出自林景熙《王云梅舍记》。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赵翼陔余丛考卷四十三,岁寒三友。林景熙《王云梅舍记》:“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在旧社会结婚时,多在大门左右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这是因“笋”与子孙的“孙”字同音、同声。将松竹梅围成团状;分作三个团状,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竹、梅,构成图案:以松、竹、梅组成的洞门。
花中四君子:
即中国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其中,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还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因为松、竹、梅经冬不衰,在严寒环境下仍然开放并且常青,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意思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经冬不凋,腊月常青,精神可嘉。其中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岁寒三友在宋朝林景熙的《王云梅舍记》中有出现,诗句内容是:“即其居累土为山,种梅百本,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历史典故
苏轼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97)被贬至黄冈,地名唤作“东坡”,于是自号“东坡居士”。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日子清苦。于是他便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经济作物。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取名为“雪堂”。又嫌环境太过素净了,便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以示饰点缀。
一日,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见居所冷清萧瑟,便问他是不是太冷清了?苏东坡指着窗外的花木,哈哈大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意思是:只要你心胸通达,清风呜咽和泉水淙淙,也是两曲优美的音乐;常青的松柏、不弯的竹子和傲雪的梅花,都是相伴严冬的老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