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
(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
(4)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
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人的心理倾向、心理过程的特点、个性心理特征,以及心理状态等多层次的有机结合的心理结构。
个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整体性首先,个性的整体性在于个体的内在统一性。一个活生生的正常人总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及时调整在个性上出现的相互矛盾的特征。因此他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是和谐一致的;其次,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认识个别,个别的心理特征只是在个性的整体中,在和其他个性联系中才有确定意义。
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很可能在关键时候因为自己的性格而吃大亏;最后,个性具有多层次,多维度性、多侧面性,这些层次、维度和侧面有低级与高级之分,有主次之分,有主导和从属之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比如有的人刚毅,但不乏柔和;可有的人却跟《水浒传》里的李逵一样徒有勇猛。
个别性和共同性人的个性是由某些与别人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以及完全不同的特征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的,其中既有个人所独有的,也有与别人相似的或共同的。
人的个性独特性并不排斥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共同性。就是说,个性中还存在着共性。所谓心理上的共性是指某一个群体、某一个阶层或某个民族有共同的典型的个性特征。它表现在人们对问题的看法,对己对人对事所持态度和价值判断,在愿望和实现中,都有某种共同性或相似性。简单地说,共性就是在一定群体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
而个性中的共同性和个别性是统一的,即某一群体的个性总是通过其群体内的成员个人体现出来的,它制约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人类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的心理规律也表现在不同的人身上。
稳定性和可变性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一个人的长期生活历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从而使自己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心理面貌总是显示出相同的品质。
但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之问的交际纷繁多变,因此作为人的生活历程的反映的个性特征,也必然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东西,比如人们形成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巩固,逐渐成为个人典型的特征。这些特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逐渐变化;二是人的个性心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变化,比如所处情景的变化、人际交往中受到的影响、一时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人的身体自然特点的影响等等。
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人是生物实体,也是社会实体。因此在考虑个性的本性是社会性的同时,也不能不考虑个性带有自己生物学烙印。
人的自然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个性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个性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个性发展的道路和方式,影响着个性行为的形成的难易和水平。
而社会因素对人的个性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两种情况:一是即时性的社会影响,这往往是和别人在一起时,无意之间中接受了别人的影响,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也叫从众行为;二是作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个性是在他所在的社会文化历史的背景下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
首先,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而这些个体内部的心理特征和品质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倾向另一方面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一、独特性
个性具有独特性。人的心理面貌显示出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个性。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龙生九子,九子不同”等。因此,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如1953年,有人在莫斯科观察一对连体的4岁女孩,她们两人共有着同一的身体、同血液、同一的肺、胃和心脏,但连体的两个头却可以相对畅谈在同一时间里,一个可能沉睡,而另一个则睁眼不眠,他们各有各的兴趣爱好。因为脑是心理的器官,不同的头脑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每一个人都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主体,人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他的独特性。正是这种“人各一面”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二、整体性
个性具有整体性。个性是由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多种成分或特征所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成分或特征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并具有内在的和谐统一性。例如,人的兴趣的转换,必然引起活动性质的改变,从而导致能力的改变。只有那些患个性分裂症的个体才会具有几种相互抵触的个性成分或特征。此外,个性中的性格和气质之间具有相互渗透、彼此制约的关系。当一个人的个性在各方面都和谐一致时,他的个性才是健康的。
三、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在个体的生活中那种暂时表现出来的心理上的特征不是个性特征。比如,一个人在出生以后,会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一定的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而使自己的活动总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使自己的心理面貌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下都可以显示出相同的品质、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人的个性具有稳定性。或者,一个好激动的人,在工作岗位上处理问题时总是匆匆忙忙,与人有约时坐卧不宁,遇见突发事件时则惊慌失措。但是,个性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变给个性带来了可变性。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个性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四、社会性
个性具有社会性,这是个性最本质的属性。虽然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也离不开生物因素。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生物因素给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1958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创立生物分类法时指出:到20世纪50年代末,已有20多个被野兽哺育成长的孩子被人类发现,有豹孩、熊孩和猴孩,绝大多数是狼孩。离开人类社会而与野兽共同生活的孩子,都缺乏人的心理特点,印度狼孩卡玛拉被带回人类社会以后,7岁只学会50个词汇,到17岁死时,她的智力仅仅相当于4岁孩子的水平。现代科学研究的趋向,是把人在生物学上的发展和社会学上的发展看成统一的和相互联系的,认为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着更大作用。离开与人类社会的接触,离开社会实践,便不能形成个性。因此,我们说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五、复杂性
个性具有复杂性。个性是由多种心理现象构成的,这些现象有些是外显的,易被人感知,如“健谈、热情、直爽、情绪化”等,而有些又是内隐的,甚至自己也无法完全把握的,如“矛盾、心口不一”等。俗话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显示出鲁迅先生复杂的人性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