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蛉的意思是指昆虫。俗名金钟儿,形似西瓜子,黑褐色,能发出好听的鸣声。
出处: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d琴。”
网络解释:
1、油:动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一般不溶于水,容易燃烧:油饼。油布。
2、白蛉子:一种比蚊子小的小飞虫,喜吸人畜血液,能传染黑热病。〔螟蛉〕见“ 螟”。
相关解释:
1、油,植物体内所含的脂肪或矿产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液体。
2、一种比蚊子小的小飞虫,喜吸人畜血液。
3、油蜡,即蜡烛。《石恪画维摩颂》: “譬如油蜡作灯烛, 不以火点终不明。
4、油虫,即蚜虫。《红旗谱》九: “春天开冻的时候, 人们在园里用土把梨树培好, 把土台拍得明光光的, 好叫油虫爬不上去。”
5、油衣,用油布做的雨衣。
6、油裙,做饭菜时所系的围裙。
7、油藏,储存在油捕中的石油叫“油藏”。
8、油葫芦,昆虫,体形像蟋蟀,比蟋蟀大,黑褐色,有油光,触角大,腹部肥大。
9、油裔,飘浮, 流动。《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杨乂 《云赋》: “东西络绎, 南北油裔。
油蛉是一种昆虫,俗名金钟儿,形似西瓜籽,黑褐色,能发出好听的鸣声。
金钟儿又名马蛉、金琵琶、蛉虫。此虫通体黑色,头小,身体扁阔,腹部略长,前翅宽扁呈椭圆形,体长16~19毫米,总体形状很象一颗饱满的阔西瓜子。此虫肢较长,有4个跗节,后肢强健。其触须长约32毫米,从基部起,有3种颜色,基部赭色,约5毫米长。
中间白色,约15毫米长;前端黑色,约12毫米。其尾部为白色。有些个体后翅伸出尾部,比2根尾须略短。此虫的扁而椭圆形的前翅上翅脉明显隆起,呈波纹状。雌虫的体形比雄虫稍肥大,前翅比雄虫窄小些。金钟儿的鸣声较奇特,犹如铃声,其鸣声为“铛—铛—铛……”
生活习性:
1、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期。卵呈长椭圆形,卵壳具纹迹,长约0.4mm,棕褐色。在适宜条件下,6~12天孵化出幼虫。幼虫小毛虫状,白色。分为4龄。1龄幼虫长1.0~1.5mm,4龄幼虫约3mm。幼虫尾端具尾鬃,1龄幼虫1对,2至4龄幼虫2对。
2、幼虫以土壤中有机物为食,一般25~30天化蛹。蛹体外无茧,尾端连附有4龄幼虫蜕下的皮,淡黄色,长约4mm。蛹不食不动,约经6~12天后羽化为成虫。成虫羽化后12~13小时内即可交配。雄蛉可交配2~3次,雌蛉通常一生交配一次,多在吸血前进行。
3、吸血后3~4天产卵,可产卵多次,一生产卵60~80个。整个生活史所需时间与蛉种、温度、湿度以及食物充足与否有关。21~28°C是白蛉发育的适宜温度,从卵发育至成虫约需6~8周。中华白蛉有68%的4龄幼虫产生滞育至翌年春化蛹。雌蛉可存活1个月左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