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是什么意思?

信是什么意思?,第1张

信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1、言语真实、诚实。《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实在的、真实的。《祭十二郎文》:“呜呼!其信然邪?”

3、确实、的确。《促织》:“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4、相信、信任。《促织》:“成述其异,宰不信。”

5、信用。《后序》:“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6、讲信用。《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

7、信物、凭证。《中山狼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

8、使者、送信的人。《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9、消息、音讯。《柳毅传》:“长天茫茫,信耗莫通。”

10、任随、随意。《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d。”

带有“信”字的古诗词:

1、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王安石《商鞅》。

2.、低眉信手续续d,说尽心中无尽事。轻拢慢拈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

3、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答武陵太守》。

4、 信脚自能知旧路,惊心时复认邻翁。当时手种斜桥柳,无数鸣蜩翠扫空。——范成大《初归石湖》。

5、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1、信(拼音:xìn,shē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

2、会意兼形声字。“信”字是战国时代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字,地域差别很大,六国文字各有特点。楚国的字形“18”从言,千声;三晋和燕国的字形“19”从言,身声;齐国本作“忏”(与《说文》小篆“忏”不是一个字),后变为“?”,是《说文》古文所本。《说文》别有古文“訫”,出土古文字尚无征。秦汉文字则从人、言,或仁、言,会人言可信之意,人(仁)亦声。“信”本是一个形声字,从“千”声,或从“身”声。秦文字从“人”或“仁”声,可能孕含着对人言诚信的期望。“信”字在战国时代大量用于人名、封君名,还作为吉语铭刻在印章中。本义为言语真实,引申泛指诚实,不欺,又引申指信用,即能履行诺言而令对方不疑,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又可指消息,讯息。

1、读音

(1)读音:xìn;

(2)读音shēn,古同“伸”。

2、字意:

(1)信,读作xìn的基本字义

一是诚实,不欺骗,不怀疑,可靠的意思;

二是消息、 函件等意思。

(2)信,读作shēn,一是中国姓氏中的读音。二是舒展开,表白的意思。

3、信有多重含义

(1)当形容词使用时有以下含义

会意。从人,从言。就是说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是真心诚意。

例:信,诚也。《说文》;

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等。

(2)当动词使用时,有一下含义

a \相信;

例:信任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b\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不信由你。

c\守信用等 。

(3)当名词使用时的含义

a\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b\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4)当副词使用时含义

a\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

b\又如:信口胡沁;信着;信手拈来;信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183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2
下一篇 2023-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