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戏腔:
1、无声练习呼吸:
用抽泣的方法练习快速吸气;用“闻花”的方法练习慢深吸气,将气息沉于小腹(即丹田),用轻轻“吹灰”的方法练习呼气(吐气),要慢,要匀。
2、有声练习呼吸:
用传统戏曲喊嗓法,用字头的喷口带动小腹和两肋,小腹托送气息,并打在口盖上,发出抛线式的“依”、“啊”等长音。
唱戏的技巧:
吸气最好要让别人看不出来,用鼻吸为主,嘴可以微张,切忌张大门拼命吸气。这不是个外形问题,因为那样是吸不深的,只能将气吸在肺尖部是怎么也吸不多的。
吸气当然不宜过多,但太少了也不行。把气吸在肺尖的人,还常常自以为吸得很满。其实,这是满而不多。犹如用小酒杯盛水。吸在上部,吸得满满的,不仅憋得慌,并且一张嘴,气很快就会全部跑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戏曲唱腔
戏腔练习发声的方法如下:
1、腔体通畅。想要保持“气声同步”,其实就是保持吸气状态发声。怎么保持吸气状态?您可以试试打哈欠、打喷嚏时的前期状态:首先张大嘴,深吸一口气,然后才会打哈欠或打喷嚏。要的就是这个张大嘴、深吸气的状态。
2、气声同步。当气息吸好后,并不是马上向外呼气发声,而是稍停片刻,使气息不被吐出。此时,嗓子眼儿下的气息,应是满满的,这是种什么感觉呢?就像水龙头,一开就哗哗流水,但还不能完全“打开水龙头”,得细细地将气息和声音,在轻轻呼气的同时,从窄细的嗓子眼儿里一起出去。
3、掌握好气息。要是不能一下子做到,也甭急。可以先出点气息,然后再出声音。找着了“气儿”,自然而然就能让声音“滑在气流上”歌唱。要是进入了姿态,不但能使声音清澈、明净,还可以使音域更高。 以这种气声同步、腔体通畅的感觉来演唱,高音也就不难唱上去。而且,音质也会变得干净、无杂音,更加圆润、动听。
戏曲唱腔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练习:
1、从气息方面着手
从气息方面来讲,找上面的往里收,找下面的沉气保持,向外推比较合适。在此同时,找头腔多练高音,找胸腔多练低音。
2、从字的角度来练
找鼻腔字多练,找头腔字多练,找胸腔字多练,找口腔字多练。这里男女声及行当最好也要略加区别,通过对不同字词的练习而达到对咬音嚼字的音韵的准确控制。
3、从肌肉力度的方面练习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总之,我们在找各种不同的共鸣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放松着唱,这是指导喉部肌肉而不是说所有的肌肉都放松。
扩展资料
京剧唱腔的分类:
1、西皮唱腔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
2、二黄唱腔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