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物学名词解释如下:
内稳态:生物体具有许多调节机制,用来保持内部环境的结构功能以及理化性质在一个很窄的幅度之内的相对稳定,并且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候也能做到这一点,这个特效叫做内稳态。据有内稳态的机制的生物借助与内环境的稳定而相对独立于外界条件。
内稳态机制大大提高了生物对生态因子对耐受范围。例如植物对细胞壁上其实也有一部分维持内稳态的功能,是生物生存的一大条件;夏天时狗伸出舌头喘气,乌龟爬上岸等现象都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内稳态。内稳态保证体内细胞能够正常工作。
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又胚孔直接发育称口的动物称为原口动物。在真体腔动物中大部分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包括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线性动物和扁平动物。
减数分裂:不同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仅发生在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它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仅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两次分裂中将同源染色体和姐妹染色体平均分配给子细胞,最终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卵裂:指受精卵早期的分裂,分裂所形成的细胞称为分裂球。其卵裂过程一般都要经过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和中层胚友生等阶段。卵裂与普通的细胞分裂不同之处在于分裂球只分裂不生长。尽管囊胚有上千个细胞,但是其体积、大小基本和受精卵一样。
细胞周期:是指持续分裂的真核生物细胞从上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全部循环过程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一个长的细胞分裂间期和一个较短的细胞分离器。
蒸腾作用:特别高大的植物的木质部液汁捕食靠跟压推上去的,而是靠拉上去的。这种拉力叫做蒸腾作用。即植物的叶或其他暴露在空气中的部位丢失水分的过程。其发生源于水的作用:内聚作用和粘附作用。蒸腾作用于物理蒸发过程不同在于其不但受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
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通论
怎么理解『通论』这个名词?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015738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科学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元素组成
二、分子组成
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
一、细胞大小和数目
二、细胞结构
三、生物膜 ---- 流动镶嵌模型
四、物质的穿膜运动
五、细胞的连接
第三章(细胞代谢)
一、生命和能
二、化学平衡
三、酶
四、细胞内样化还原反应
五、细胞呼吸
六、光合作用
七、细胞中各种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细胞分裂和细胞生命周期)
一、有丝分裂期(M期)
二、单细胞生物有丝分裂距离
三、分裂间期
四、细胞周期的事件
五、细胞周期的控制机制
六、癌细胞的分裂
七、染色体
一、组织,器官和系统
二、内环境和稳态
第五章(营养----生物对物质和能的获取)
一、自养营养 ----- 绿色植物的营养
二、异养营养
第六章(气体交换---呼吸)
一、陆生植物的气体交换
二、动物的气体交换 --- 呼吸
第七章(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运输)
一、植物的运输系统 --- 维管系统
二、动物的运输系统
三、人的血液循环系统
第八章(免疫)
<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2017789">免疫』是否只针对魏特克五届系统中的动物类?还是只是人类的研究话题?</a>
一、免疫作为一种防护机制的特点
二、免疫的早期研究和应用
三、两种免疫机制
四、克隆选择学说
五、免疫系统疾病
六、免疫系统与癌
第九章(水盐平衡和体温调节)
一、体液调节 --- 排液和水盐平衡
二、体温调节
第十章(神经系统)
一、神经系统基本结构
二、反射弧
三、神经冲动的传导
四、突触和神经递质
五、神经系统的进化
六、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第十一章 (感受器和效应器)
一、感受器
二、效应器
第十二章(激素)
一、植物激素
二、动物激素
三、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十三章(行为)
一、行为及适应性
二、先天的行为和后天学习的行为
三、行为的遗传
四、符号刺激和固定动作格局
五、学习
六、鸟类学歌
七、捕食者和被捕食者
八、领地和领地行为
九、迁移和航行
十、生物节律与生物钟
十一、社会行为
十二、利他行为和间接选择
第十四章(生殖和发育)
一、无性生殖
二、有性生殖
三、高等植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人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五、变态
六、发育机制
第十五章(遗传和变异)
一、孟德尔定律
二、染色体遗传学说
三、基因的本质
四、基因工程
五、遗传学的实践意义
六、人类基因组研究
第十六章(生物进化)
一、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理论
二、基因频率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三、物种和物种形成
四、适应和进化形式
五、进化理论的发展
第十七章(生命的自然史)
一、生命的起源
二、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三、人类起源和进化
第十八章(生物界)
一、生物分类概述
二、病毒
三、原核生物
四、真核生物
第十九章(生物与环境 --- 生态学)
一、生物对环境因素的耐受性和限制因素
二、种群数量变动
三、群落和群落演替
四、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质循环
五、生物圈和群落型
六、人和环境
在70-80年代,课程的学时较多,达150-200学时,以后逐渐减少为120学时、100学时、90学时、80学时等,在教学内容上多而细,包括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生态学等内容。
1993年,《植物学》课程被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1997年,植物实验室通过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合格评估,受到专家组好评。
在1998年以前,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如农学、林学、茶学、园艺等开设《植物学》,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则开设《动物学》,在经、管、工等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则未开设生物学类课程。
1996-1999年,我校文心田校长主持了国家的教改项目“构建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大基础教育,宽口径培养,按需要选择,主辅修结合,强能力训练,重素质培养”的本科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该研究成果获得了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根据该成果的要求,按照“面向21世纪高等农林教育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生物学课程的改革辐度很大,课程内容和深度很难界定,各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时数都不完全相同。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普通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涉及的植物学和动物学知识不够,而后续课程又没有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的《生物学基础》,内容太广、太难,学生不易接受,同时,由一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难度较大。鉴于这些问题,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参考中国农大和南京农大等的课程体系,我校于2004年9月对生物学课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又进行了调整。对非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生命科学概论》,从生命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这个基本点出发,选择了9个专题,由8位教师分别讲授。在生命科学类专业开设《普通生物学》,内容包括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和变异、生物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等,后续课程在植物生产类专业开设《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选修),在动物生产类专业开设《动物学》,在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同时开设《植物学》和《动物学》。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在2004级实施后,效果较之以前版本稍有改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