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án rén
释义
南方人
《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南人,南国之人。”
唐刘禹锡《竹枝》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孛罗等)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清昭梿《啸亭杂录·广赓虞之死》:“侍郎性爽朗,少随 文端公居两江久,习染南人风度。”
鲁迅《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
东人党与西人党分化朝鲜宣祖大王初年(16世纪末),由于争夺朝廷的职位,引发起沈义谦和金孝元的矛盾。吏曹参议沈义谦因为反对金孝元叙任吏曹铨郎的要职,而与金孝元反目,从而形成了以金孝元为首的东人党(金孝元家宅位于汉阳东面的乾川洞)和以沈义谦为首的西人党(沈义谦家宅位于汉阳西边的贞洞)。 此后,东人与西人居然成为世代相传的门阀区别,延续到士大夫的子孙后代。在东西两党分立的初期,东人党占据了政治的主导地位,长期掌握朝政,将西人排斥在外。因此,在执政圈子当中自然也会分立出不同的派系,这种分立如同细胞分裂不断在执政派别中持续。
南人党与北人党的分化
宣祖大王二十四年(西元1591年),以王世子册立的问题为导火线,引发了东人党内稳健派和强硬派的对立,即是所谓的南人党与北人党。倭乱结束之后,北人党掌权,於是又分别分为大北党与小北党。此后,支持光海君(李珲)即位的大北党得势,於是又分为骨北党与肉北党。
西人党重新得势
因为帮助仁祖大王推翻光海君的缘故(仁祖反正),没落了相当长时间的西人党得势,执政五十余年,直到显宗大王时代,同样也分裂为勋西党、清西党、山党和汉党等。此后,令人眼花缭乱的党派之争尚未止息,肃宗大王时代的党争被推向高潮。
南人党重掌朝政及西人党反扑
在懦弱的肃宗大王治理下,朝臣通过各种手段来排斥异己势力。开始,通过王族服制的争论为手段,东人的南人党打倒了西人势力,重掌了朝政,之后又分裂为清南与浊南两派。但是不久之后,西人又再反扑,以谋反的罪名排斥了南人党,再次掌握政权。
老论与少论的分化及南人党势力寿终正寝
西人党以谋反的罪名排斥了南人党,再次掌握政权后,又分裂出少论(少壮派)与老论(老壮派)。后来,以肃宗大王对张禧嫔的好恶为转移,反对册立张禧嫔之子为世子的西人又丧失了权势,不过后来随著张禧嫔的失宠,西人又再度将南人党赶下台,此后的南人党势力终于寿终正寝,基本上消声匿迹。此后的朝鲜政坛成了老论派与少论派的天下。此后,士大夫的斗争又进入了势道政治阶段,而两班阶层经历了相互倾轧,也逐渐步入衰亡,整个朝鲜王朝终于走进分崩离析、国家败亡的末世。
元朝的时候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这四种人。
1、一等蒙古人
他们地位最高。目的是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
2、二等色目人
主要指西域人,是最早被蒙古征服的,如钦察、唐兀、畏兀儿、回回等,另外,蒙古高原周边的一些较早归附的部族,也属于色目人。
3、三等北方汉人
指淮河以北原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算为汉人。
4、四等南人
指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淮河以南不含四川地区的人民)。他们社会地位最低,生活最穷苦,受到多重压迫和歧视。
扩展资料:
“四等人”的划分进一步巩固了草原地区民族的蒙古化,蒙古汗国的的出现对草原众多民族的蒙古化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而元朝的持续统治和“四等人”的划分对草原民族的蒙古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有助于蒙古各部的融合。
明代之后,草原地区众多民族的蒙古化过程基本完成,历史上活动在草原地区的众多民族或部族基本上都成为了蒙古民族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等人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