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的意思

典籍的意思,第1张

一、典籍之“典”,甲骨文作‘’(《殷契拾粹》四五○)、“”(《殷契释编》七八四),会意造字,作双手或单手捧册之状。金文的“”(见“召伯虎敦”)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比较相似,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典,五帝之书也。从册在丌上,尊阁之也。”丌是放书几案,将册置于几案上或以手捧册,皆有尊奉之意。《尚书》中有《尧典》,记述了古代君王尧训示臣民的言论和治国的法度,可知“典”是指记载法则、制度的重要文献。“籍”字出现较晚,未见甲骨文和金文,《说文解字》的小篆作“”,曰:“籍,簿也,从竹耤耩声。”即簿册、书册之意。

二、典籍两字联起来并作为一种名称大概始于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曰:“昔尔高祖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这里的典籍,或指先祖法度,或指国家法则。典籍的合称仍然包括了“典”的含义,指记载法则、制度等重要的书籍。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典籍才用作各种书籍的统称。《后汉书·崔宣传》称崔宴“少沈静,好典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记载谯周耽古好学,以读书为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这里所说的“典籍”,便与当今泛指一切图书的意义相同了。

三、典籍仅仅依靠辞义的诠释自然是远远不足的。要揭示典籍的实质,还必须深入探讨我国古代文献中,典籍这一文化载体的具体构成;认识历史文化发展长河中,典籍这一文化产品所具备的特征。

典籍两字联起来并作为一种名称大概始于战国时期。《定定·定定下》曰:“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曰:“昔尔高祖伯魇,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故曰籍氏。”这里的典籍,或指先祖法度,或指国家法则。典籍的合称仍然包括了“典”的含义,指记载法则、制度等重要的书籍。只是到了汉代以后,典籍才用作各种书籍的统称。《后汉书·崔宣传》称崔宴“少沈静,好典籍”。《三国志·蜀志·谯周传》记载谯周耽古好学,以读书为乐,“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这里所说的“典籍”,便与当今泛指一切图书的意义相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24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03
下一篇 2023-02-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