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yǔ wén)姓,为复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源于中国辽东,为南单于之后。魏晋时,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自称宇文姓炎帝神农氏后裔,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宇文姓早期活动在西北地区,南北朝时期逐步南下内迁,除在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地分布外,在河南洛阳等地形成宇文氏皇族聚集地。唐代时,他们入地为籍,遍及中原各地。宋后宇文氏已不常见。如今在北京、河南、陕西、浙江、四川、台湾等地有少量分布。目前宇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宇文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51位,人口2.1万人。隋朝对北周宇文皇族的屠戮:隋文帝逼迫北周静帝宇文衍退位之后,就狠心将这个外孙掐死,然后大杀北周皇族,杨坚共计杀周朝文帝子孙25家,节闵帝及明帝子孙6家,武帝子孙12家,北周宣帝宇文赟另外两个孩子还只是婴儿,为斩草除根,也被杨坚诛杀。加上其余宇文宗室疏属,几乎为杨坚诛杀无遗,成千上万的凤子龙孙均在一年之内惨遭屠戮。如此种种,加上周静帝的惨死,应了北周初期的民谣:“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杨坚建隋之时,对前朝北周宗室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大屠杀,在中国历史颇有些虚名的宇文泰,纵有十三子四十八孙也不免绝嗣。宇文泰的祖父宇文韬的全部子孙被杨坚杀光。即使与宇文泰同父同祖的子侄辈,也被一概杀绝。弄得北周堂堂皇室,几乎后继无人。
宇文是北周时代的皇姓。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又称后周、宇文周。北周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周公。次年初,宇文氏废西魏恭帝建国,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史称北周。
北周的历代皇帝
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时期西魏杰出的军事家、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史称周文帝。
宇文觉(542年―557年),即北周孝闵帝(557年在位),字陀罗尼,代郡武川(今属内蒙古)人,周文帝宇文泰第三子,母为元皇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冯翊公主),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一位君主(当时称天王),但实际上是权臣宇文护拥立的傀儡。
宇文毓(534年—560年5月30日),即北周明帝,字统万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二位皇帝(556~560年在位)。北周文帝宇文泰庶长子,母为姚夫人 。
宇文邕(543年―578年6月21日),小字祢罗突,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武成二年(560年)至宣政元年(578年)在位。
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字乾伯,鲜卑族,周武帝宇文邕长子,母李娥姿,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宣政元年(578年)到大象元年(579年)在位。
宇文姓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皇姓。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的一个朝代,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宇文周共经历五位帝王,国祚二十四年,这个时期宇文姓就成了皇姓了。
宇文皇姓的由来
据《周书》记载:(宇文氏)其先为鲜卑君长,有名普回者,“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子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
这段文字是说,后来有普回袭任大人,他在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皇帝玺”三字,自以为是天授神权,于是号称宇文氏(当地人呼天为“宇”,呼君为“文”,意即“天子”)。东晋时,宇文氏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称宇文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