ɡuī jiàn
比喻借鉴
龟:占卜用的龟甲;
鉴:镜子
古代干什么政事、活动都要占卜,甲骨文记载的不就是“卜辞”吗。这些甲骨就是龟壳。龟鉴也就是(占卜、鉴定)借鉴的意思了
《龟鉴》为希夷先生陈抟的相术学论文专篇。《龟鉴》是从人体生命哲学道理入手论相,强调必须把人的生理与病理相结合,着眼于“形神气色”的统一性和外形与内心的一致性来讨论人的面相与命运的关系。翻译如下:
第一段:唐朝垂拱年间,罗织之事兴起。湖州的佐史江琛,窃取了刺史裴光写的判书,把字挖割下来,拼凑成文,伪造成一封写给徐敬业的谋反信。武则天派御史前去审查,裴光供称:“字是我的字,话却不是我的话。”前后共去了三个御史,都不能断绝。有人推荐张楚金善于辨案,武则天便命他再去核查。裴光仍不改变先前的供辞。
张楚金忧愁烦闷,仰卧在窗边,见日光穿过窗户,透射进来,便拿了谋反信对着日光看,结果发现信上的字都是修补粘贴而成,平看看不出来,对着日光看就都看清了。于是把州县的官吏召集在一起,要来一盆水,命令江琛把谋反信扔到水中,结果字字解散,江琛叩头认罪。武则天命令将江琛先决杖一百,然后斩首。
这不是靠机智地推测案情所能解决的,只是偶然发现罢了。荀卿说过:“如今有人丢了针,找了一天也未找到,后来找到了,并不是因为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了,而是偶然低下眼睛看到了它。心对于所思虑的事情也是如此,关键在有一片诚心,求之不已。张楚金的研究案情,与此有什么不同呢?这也是他尽心于事的结果呀。
第二段: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
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以下是《折狱龟鉴》的相关介绍:
《折狱龟鉴》是宋代法学家郑克撰著的一部法学著作,成书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
《折狱龟鉴》全书共八卷,分为释冤、惩恶、察奸、迹盗、议罪、严明等二十门,包含了侦查破案、法庭审讯、司法鉴定、痕迹物证、调解纠纷、辨诬雪冤、定罪量刑等方面疑难案例三百九十五个,并加有作者精到的评论。
《折狱龟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狱讼案例汇编,作为宋代侦查类文集的集大成者,其所反映的鞫情断狱思想突破了前世较为朴素的侦查方法,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些治狱思想也为后世所称道借鉴。
《折狱龟鉴》系统总结了前人在案件的侦破、检验、审讯、判决和平反等方面积累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主要分释冤、鞫情、议罪、省过、惩恶、察奸、核奸、察贼等20门,辑录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北宋大观、政和年间有关平反冤案巧妙断案的案例故事270余条390余事,并以按语的形式对其中大部分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考辨。
宋代是中国古代司法理论和实践快速发展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政治上的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再加上司法上的黑暗和混乱,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郑克撰写了《折狱龟鉴》,体现了他希望改变司法混乱现状的愿望,既响应了统治者宽刑法的号召,又反映了时代的必然要求。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折狱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