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d琴了。
此后,由于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琴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二人简介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最擅长d琴。荀子《劝学篇》中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d琴技术之高超。而且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钟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
古有伯牙与子期的故事。伯牙高山抚琴,曲高和寡,高山流水之意,鲜有人会。而恰有子期能领会个中真意,欲辩不忘言。子期病逝,伯牙绝弦。
今有李世豪与王铭珂的故事。与我们而言,并无你伯牙我子期或你子期我伯牙之分。甚至可以这么讲,我俩互为伯牙子期。我们于2007年相识于兴华公学,当时的我们是班级名列前茅之人,我因为英语成绩好被英语老师挂在嘴边,他也因为语文成绩好被语文老师经常提起。我们俩坐同桌在班级最后一排,上课吃东西,写小说,讲笑话,捏橡皮泥,画动漫图,什么都干过。可是成绩就是不落下,说起来竟有些怀念当时不费吹灰之力的自己。我们是朋友,更是对手。互相你追我赶,我对他产生了依赖性。事情的转折从2010年开始。当时的我被保送至实验高中,他也一样。我们俩重新被分到了一个班级,一个宿舍。我以为,我们的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我对于这样一个对手的渴望也越来越强。可是,他因为受不了实验高中严苛的规章制度,去了郑州读高中。对我而言,这真是一个打击。当时的我内心很难受,无人倾诉,父母也不会帮我解决内心的煎熬,我也不知道要从书中去寻找答案。于是乎,我变得对学习不上心,成绩一落千丈,从进班第三名落后于10+。就这样,一直到高考结束,才考了一个郑州大学。
可我们的关系又发生了转折。那是年前,我来到北京。来北京之前,我鼓起勇气,联系了这位曾经的朋友。到北京之后,我就去找他,并借宿于他。我与他彻夜畅谈,唤起了我对北京的些许暖意。我们从初一聊到大学,从兄弟聊到女人,从学习聊到工作。我曾一度以为,我与他高中之后便不会再有什么交集,可我发现,真正的知心朋友即使“七年”不系,仍可畅所欲言。正如他所说,我们俩有一个相似的核心在里面,即使我们有七年的时间并没有太多的交集,也会朝着相同的方向发展。古人有伯牙子期君子之交,今我李世豪能遇王铭珂这般推心置腹之交,亦无憾也。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我与其亦应该丝竹管弦在侧,流觞曲水在宴,畅叙你我幽情。虽做不到如古人那般风雅,但在夜里谈心,岁月如诉话当初这番情景,今后想来也必然是十分难得之事。七年之前,我与他犹如飞鸿,秋高天阔,各自觅归处。不曾想,七年之后,千古风流已去,故友老酒仍可期。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感情,相识十年了,互相挂念了十年。愿我们每天都有新的故事,不再惊动这情怀。
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下面整理了《伯牙子期》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
伯牙善于d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d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好啊!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d琴。
注释绝:断绝
鼓:d。
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乃: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