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第1张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趋势一:14亿人口零增长,努力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大陆总人口2017年突破14亿 ,“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2035年前保持在14亿左右。人口是我国发展潜力、发展韧性的基础性因素。

趋势二:出生人口进入1000万平台期,应积极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中国年度出生人口,2020年1202万,2021年降至1062万。“十四五”及中长期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生育友好,出生人口到2035年乃至更长时间将在1000万左右波动。

趋势三:劳动年龄人口9亿以上,素质提升,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中国15岁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2020年为9.68亿,2035年在9亿以上,比当前欧洲人口总数多1.5亿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挖掘人力资本新红利空间巨大。

趋势四: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低龄老人占比高,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大。60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2.64亿,2025年达到3.21亿,2032年突破4亿。

65岁及以上老人,2020年为1.91亿,2025年达到2.21亿,2033年突破3亿。60岁至64岁低龄老人,2020年为0.68亿,2026年突破1亿,2035年为1.06亿,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潜力巨大。

趋势五:高龄老人将翻番,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促进老年健康。中国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2020年为3570万人。2035年翻一番多,为796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规模不断增长,关注影响老年健康影响因素,不断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才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趋势六:老年抚养比带动总抚养比快速上升,需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促进代际平衡。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年人口持续上升,老年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30,2035年为54,2050年增长到82。总抚养比(15-59岁=100)2020年为58,2035年为73,2050年为106。

也就是说到2050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将抚养106个少儿和老年人口。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完善“一老一小”保障体系,促进代际平衡。

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为下降幅度增加,人口增长“拐点”将至。

人口规律指出,只要生育率持续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下,人口数量就会出现持续性负增长,由此人口数量负增长也会成为稳定状态。

按照已经出现人口负增长国家的经验,人口负增长“拐点”是一个时间段,而非一个具体时点,表现为人口围绕零增长徘徊波动,而后转为常态化的人口负增长。从1992年起,我国人口内在增长率即由正转负,开始积蓄人口负增长能量,人口同步进入惯性正增长阶段。

时至今日,我国已在低生育率状态下持续运行近30年之久,人口正增长惯性即将消耗殆尽,人口规模负增长在“十四五”期间到来成为大势所趋。

其他趋势:

中度老龄社会“拐点”即将来临。少子化(低生育率)和长寿化(低死亡率)是导致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的直接原因,人口负增长与人口老龄化如影相随。少子化、长寿化与人口惯性作用叠加,我国人口数量负增长的早期阶段恰与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周期相交织。

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的局面已经出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为2.53亿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64亿人,老年人口数量超过了少年儿童人口数量。

少儿抚养比为28.3(将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设为基数100),老年抚养比为29.5,这标志着我国社会养“老”的负担反超养“幼”的负担。

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人口普查作为基础性、全局性、权威性的基本国情调查,不仅是了解我国人口发展变动情况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重大宏观经济社会决策也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开展过六次人口普查,获得了丰富详实的人口基础数据。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开展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关键节点的一次重大基本国情调查,对于准确把握人口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推动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简介

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 ——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我国人口总量惯性增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口(指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数量为141178万人,与2010年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5万人,增长5.3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保持增长趋势,虽然我国人口生育率已经于上世纪90年代降低至更替水平以下并持续至今,但由于人口死亡率降低和建国早期高生育率带来的人口惯性,总人口仍会保持一段时间的增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68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