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是什么?

高位截瘫是什么?,第1张

高位截瘫是指脊髓高位损伤造成的脊髓横断水平以下的四肢瘫痪。临床上,胸脊髓两段以上的损伤称为高位截瘫。临床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肢体感觉、运动和反射完全消失,膀胱功能完全丧失。高位截瘫的常见原因包括外伤、脊髓损伤、椎体肿瘤压迫和先天性疾病。要加强日常护理、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高位截瘫通常指的是严重的外伤,造成颈椎或者上位胸椎受损后引起的四肢功能障碍。高位截瘫除了外伤以外,也不排除是椎管内肿瘤引起的四肢瘫痪。截瘫患者是否能够重新站立,决定于以下两个方面:1、造成高位截断后手术减压是否及时,有些外伤引起的高位截瘫,在受伤后2-3小时内就能尽早的进行解压的手术,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得较好,甚至有些患者可以恢复到接近正常。2、但有些外伤因各种原因推迟,或者患有肿瘤等因素造成了脊髓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情况下即使经过手术的减压,患者仍然很难恢复到受伤前的状态,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再站立起来。

患者高位截瘫不能够恢复,恢复也只能是部分性恢复。截瘫主要是由于积水、损伤或一些疾病因素导致脊髓的横贯性损伤,损伤部位以下的肢体、躯体都不能活动。脊髓的修复能力很差,一般来讲,出现高位截瘫后患者很难恢复,但是通过做康复训练,可以增加适应社会能力,增加近侧肢体的代偿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另外,可以通过治疗减少一些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因此患者出现高位截瘫,一定要在脊髓损伤康复科或神经内科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才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可恢复部分功能,甚至可以生活自理;完全性的高位截瘫则预后会差一些。

高位截瘫为第二胸椎水平面以上的脊髓损伤,包括完全性截瘫和不完全性截瘫,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部分或全部障碍。完全性高位截瘫患者损伤严重,即使经过康复治疗后也不能完全恢复。不完全性的高位截瘫患者脊髓尚未完全离断,损伤层面以下的部分功能还存在,预后较好,经过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后可以恢复。部分无法恢复的患者在矫形器具的辅助下,也可以完成行走、站立等功能。

高位截瘫患者无法恢复到正常,患者家属及朋友应给予更多鼓励和支持,帮助患者走向社会,积极面对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70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2
下一篇 2023-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