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是哪五保

五保是哪五保,第1张

五保供养的对象(简称五保对象)是指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的来源,又无法定的赡养、抚养、扶养的老人,或者具法定赡养人、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主要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我国农村对无劳动能力、生活无保障的成员实行的社会救助,即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五个方面,农村五保的供养,是我国农村依照《农村五保的供养工作条例》的规定对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活没有依靠的老、弱、孤、寡、残的农民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

五保供养的内容:(一)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三)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四)提供疾病治疗,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五)办理丧葬事宜。

五保户是指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中的五保供养对象,主要包括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1、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2、无劳动能力的;

3、无生活来源的。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我国农村集体组织对“五保户”实行“五保”,即保吃、保住、保穿、保生病治疗和保死后安葬时,双方订有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处理。农村集体组织与“五保户”未订立遗赠扶养协议,死者有遗嘱继承人或者法定继承人要求继承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法定继承处理,但集体组织有权要求扣回“五保”费用。“五保户”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或者丧失继承权的,如果其生前为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遗产归集体组织所有,如果死者生前不是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则遗产归国家所有。对“五保户”生前有过一定扶助的人,可以在遗产分配中给予适当的照顾。

所谓五保,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保吃、保穿、保医、保住、保葬(孤儿为保教)。

五保对象

1、 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抚养义务人,但是抚养义务人无抚养能力的;

2、 无劳动能力的人;

3、 无生活来源的;

4、 老年、残疾、未满16周岁的村民。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镇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凭《五保供养证书》享受五保待遇。

标准:

农村五保供养经费不得低于本地区农村居民上一年度人均纯收入的60%。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国务院民政部门、国务院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

历史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出台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提出要保障老弱孤寡残社员的吃、穿、烧(燃料)、教、葬。自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初具雏形。

199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将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定性为“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并把“五保”的供养内容调整为“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孤儿保教)”,所需经费从村提留或者乡统筹列支。

2000年起,伴随农村税费改革的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经费逐渐调整为从农业税附加列支。

2006年1月1日,《农业税条例》正式废除。同年1月11日,新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颁布。条例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的经费来源做出如下规定:“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

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五保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77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