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翻转课堂?

什么是翻转课堂?,第1张

这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1]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

释义: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来源

1、翻转课堂是从英语“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2、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

扩展资料

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家看视频效果如何把握。回家看视频学新知识点,上课则不讲新课直接讨论,翻转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这对中国式课堂来说,可谓是“本末倒置”,因此也有一些一线教师提出质疑。

2、大量视频制作考验老师能力。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要求老师创建教学视频,这对老师借用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是一大考验。

3、翻转课堂虽然将学习的掌控权给了学生,但是应该看清国内学生的情况:不擅于提问和主动性不强,这两点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的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翻转课堂式教学

什么是翻转式课堂?

  翻转课堂的理念最早由Alison King于1993年提出,后由哈佛教授Eric Mazur于1997年进行升级改进。它颠覆了传统的“以讲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换。

  下面是东亚国际名师孔令裔老师,实践多年对翻转课堂见解。

翻转课堂目的

  一般来说,学生吸收并且真正掌握知识,需要两个步骤,接收信息和吸收内化。

  在传统课堂中,讲师运用课堂45分钟时间进行知识讲解,学生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在低头笔记和抬头听讲之中度过。课堂基本属于讲师一个人的舞台。吸收内化主要是学生通过课后复习笔记,完成作业等方式完成。这种方式学生及讲师已经沿用多年,它最大的优点在于讲师的教学进度容易把握,而学生因为有持续的知识输入,也会感觉到课堂的充实感。但是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吸收内化工作完全依赖学生自己完成。一旦学生自主能力弱,或者遇到较难的知识点和题目,内化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后续教学的开展会产生较大阻力。

  由于以上的缺点,翻转课堂应运而生。讲师会在课前结合章节情况录制视频,并发布给学生。学生登陆账户观看视频,完成接收信息这个步骤。这样回归课堂后,学生就会带着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未解的疑惑走进教室。课上的主要工作变为学生基于视频内容,进行习题练习,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点评等,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教学流程的全方位把控。

翻转课堂准备

  对于翻转课堂而言,前期准备工作异常重要,它不仅关系到接收信息的多寡,更关系到吸收内化的效果。前期准备包括以下4个步骤,师生思路转换,视频内容选取,视频录制技巧,视频结束检测。

师生思路转换

  2016年第一次接触翻转课堂到现在整整4年的时间,可以说我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解也在一步步加深。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听到翻转课堂这个名词时,内心充满了疑惑,感觉就是把讲授知识的环节由面授变成了视频,而且很担心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新型模式。视频录制前的知识分类也很仓促,导致录制的量很大,连续2周一直在录影棚工作。周末班开课后,大概有1/4的学生表示对这种方法不适应,主要原因是周末班中很多学员是在职员工,经常会有出差情况,导致翻转视频来不及观看,影响后续学习。在第一学期周末班结束后,我进一步对翻转课堂进行了思考,并在各大合作院校的方向班进行翻转课堂的尝试。由于大学生学习的时间相对固定且充裕,整体的效果会比周末班更好,而且配合度更高。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我觉得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就是师生必须同时进行思想上的转换。

  讲师首先需要对翻转理念进行了解,充分认识到它存在的意义和实施的必要性,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也许一部分讲师会觉得实施翻转课堂会打乱备课计划,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精力。但是我想说,在最开始的1-2年,工作量确实比往年会有增加,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课上活动时间的增长,学生内化效果的增强,都值得讲师付出更多努力。而且2年之后,我们前期准备的部分材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同时学生在课上完成内化后,会减轻讲师在课下的答疑任务,更好的保证工作生活平衡。当讲师转换思路后,需要将理念对学生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学生适应翻转的流程,认可主动学习,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只有师生在思想上都进行转变,我们的翻转课堂才有了施展的舞台。

视频内容选取

  内容的选取需要紧密结合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以ACCA F6第一章个人所得税为例,教学目标包括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免税及计税收入判断和个人所得税计算,难度依次递增。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希望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录制内容不宜过难,过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取了英国居民判定方法及个人所得税计算框架进行录制。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税法内容,并且知识客观上存在难度,所以需要知识脉络帮助其理解。思维导图 (iMindmap) 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一个软件,讲义/课本可以配合思维导图进行细节说明。

视频录制技巧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每个视频的长度必须进行考量。通常情况下5-8分钟为宜,最长不要超过12分钟。每个视频会包括1-2个知识点,学生观看时不会有太大的负担,也利于运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有的章节内容较多,所以我会录制最多4个视频供其预习使用。

视频结束检测

  在同学完成视频学习后,教务老师会帮助我从后台检查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果没有完成,会及时对学生进行督促。另外我还会对学生观看的视频内容进行检测,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轻松量化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真正做到心中有数,也为后续翻转课堂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翻转课堂实践

  学生完成视频观看后,会带着对于已有知识的理解和少量未解决的疑惑走入课堂。所以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讲师一定要完成从演讲者变为倾听者的角色转变。

  现在很多课堂的通病在于学生人数较多,以ACCA班为例,40人及以上的情况变得越来越普遍。如果运用以往的方式进行授课,我可能很难顾及到每位同学,更难以把握每位同学的掌握情况。所以课堂活动通常是以小组形式进行的。比如40人的班级,我们可以分为8组,每组5位同学,1位组长。而且我会在分组的时候考虑每个组员的特点,以便后续讨论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如果说课前准备是学生的“单打独斗“,那课上实践则是学生的”团队协作“。实践部分包括以下3个步骤,巩固预习成果,加深拓展知识,吸收内化展示。

巩固预习成果

  针对学生已经预习的部分,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巩固。以F1第二章企业经营环境为例,同学通过视频学习了PESTEL模型的基本框架。在巩固阶段,小组的每位同学负责PESTEL其中一个字母,简单说明字母对应的词汇以及能够想到的引申知识。比如Economy,可以引申出经济增长,利率,汇率,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首先在同学讨论回忆的过程中,我会进入到每个小组进行倾听,了解基本的掌握情况,并随时进行答疑,随后请同学汇报讨论的成果。最后我还会利用选择题检测同学掌握的情况,举牌是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也会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加深拓展知识

  在前文中曾经提到,视频录制的内容不宜过难,过多。这也意味着我会在课堂上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加深拓展。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随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做到知识随堂消化。继续以PESTEL为例,其中的Technology相对比较复杂,就可以在面授的时候进行讲解。这里的Technology不仅意味着科技对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更体现了科技对于整个组织架构的影响。通过各种实时沟通软件,拓展了管理宽度,使得组织变得更加扁平化,极大的降低了沟通成本及管理成本。各种在线的平台,更使得居家办公变为可能,企业在减少租金支出的同时,也赋予了员工更佳的工作灵活度。针对疫情这段特殊时间,加深拓展这部分本应在线下完成的部分也平移到了线上。开课前我最大的担忧是难以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更难以做到教学效果的把控。然而通过这两个月的授课,让我充分体会到了翻转模式的延伸性。通过Zoom平台,所有学生可以进入线上的虚拟课堂,所有同学打开摄像头后,就可以通过同学的表情神态大致了解他们的理解情况。每讲完1-2个知识点后,我会随机点名让同学回答问题或者总结所学内容,做到精准把控。可以说,无论是平时还是现在,翻转课堂都可以帮助我顺利完成知识的进一步传递,也为下一步学生的吸收做好了准备。

吸收内化展示

  知识讲解完毕后,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的展示。对于分析企业经营环境而言,SWOT绝对是一把利刃。它帮助我们从企业内部 (strength, weakness) 和外部 (opportunity, threat) 对环境进行剖析。但是仅仅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真实的案例或者工作场景,进行知识的有效输出。我自拟了与航空公司有关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模型带入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束后,小组的一位同学书写板书,另外一位同学上台讲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融入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8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