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炖银耳才能出胶?

怎么炖银耳才能出胶?,第1张

银耳一定要泡发过才会出胶。冷水泡2小时,温水1小时以上,出胶就容易很多了。

2.泡发银耳的水含有胶质,去掉杂质以后,可以拿来炖煮用,帮助出胶。

3.炖煮时放水建议水量不要过多,否则胶质会被冲的太淡。当然也别太少,如果一次没加够后期再加水又会冲淡胶质。

4.银耳炖煮时建议尽量撕碎或者剪碎,越碎越容易出胶。胶质是从剪碎的边缘出来的,剪的越碎,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出胶。

5.炖煮时银耳在锅中翻腾的越多,越容易出胶。隔水炖盅几乎不能使银耳翻滚,因而是煮不烂银耳的。

6.炖煮时间要足够,关火后不要马上打开锅子,可以让它再闷一段时间,大概半个小时。

7.当然,最重要还是食材本身要好,即安全无硫的优质银耳,才能够出胶。

银耳所含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初步分析证明,银耳含蛋白质6.7%-10%、碳水化合物65%-71.2%、脂肪0.6%-12.8%、粗纤维2.4%-2.75%、无机盐4.0%-5.4%、水分15.2%-18.76%及少量维生素B类。银耳的蛋白质中含有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氨酸、丝氨酸、谷氨酸、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赖氨酸、丙氨酸、苏氨酸、天门冬氨酸、酪氨酸、胱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大的是脯氨酸。无机盐中主要含硫、铁、镁、钙、钾等离子。

银耳的营养成分相当丰富,在银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矿物质。

扩展资料:

银耳的品质鉴别:

通常来说,不同质量的银耳感官差异是非常大的。优质的银耳比较干燥,色泽也很洁白,肉相对厚,而且花朵齐全完整,有圆形的伞盖,直径一般都在三厘米以上。最重要的是,没有蒂头,也不含杂质。

而普通的银耳就差一些了。颜色虽然也白,但是白色中略带米黄色,看上去虽然也是完整的一朵,但肉却略薄。普通银耳的直径一般在8厘米~12厘米之间。

较差的银耳白色中就带着米黄色了。摸起来不觉得干燥,肉也十分薄,有时候还带有斑点,蒂头杂质也相对多,形状不完整,不成朵,直径一般都在1.3厘米以下。

品质新鲜的银耳,应该是无酸、臭、异味等。干银耳呈白色是熏过硫磺漂白过的,只有新鲜或者泡发后的银耳是白色的,晒干或烘干后的正常颜色为金黄色。

银耳本身应无味道,选购时可取少许试尝,如对舌有刺激或有辣的感觉,证明这种银耳是用硫磺熏制做了假的。

质量好的银耳,耳花大而松散,耳肉肥厚,色泽呈白色或略带微黄,蒂头无黑斑或杂质,朵形较圆整,大而美观。

参考资料:银耳百度百科

1、银耳一定要泡发过才会出胶。冷水泡2小时,温水1小时以上,出胶就容易很多了。\x0d\x0a2、泡发银耳的水含有胶质,去掉杂质以后,可以拿来炖煮用,帮助出胶。\x0d\x0a3、炖煮时放水建议水量不要过多,否则胶质会被冲的太淡。当然也别太少,如果一次没加够后期再加水又会冲淡胶质。\x0d\x0a4、银耳炖煮时建议尽量撕碎或者剪碎,越碎越容易出胶。胶质是从剪碎的边缘出来的,剪的越碎,接触面积越大,越容易出胶。\x0d\x0a5、建议朋友们大火烧开以后,以小火慢炖,这样银耳的香味保存的更浓,营养不会流失。\x0d\x0a6、炖煮时银耳在锅中翻腾的越多,越容易出胶。隔水炖盅几乎不能使银耳翻滚,因而是煮不烂银耳的。\x0d\x0a7、高温下,胶质是溶在水中的,比较稀。炖煮完,汤汁由烫变温凉后,就会黏稠起来。\x0d\x0a8、炖煮时间要足够,关火后不要马上打开锅子,可以让它再闷一段时间,大概半个小时。\x0d\x0a9、当然,最重要还是食材本身要好,即,安全无硫的优质银耳,才能够出胶。\x0d\x0a\x0d\x0a\x0d\x0a

煮银耳汤出胶的方法如下:

主料:银耳(一人量)四分之一朵。 

辅料:红枣6颗,枸杞一小把,冰糖8颗左右。

1、取一朵大银耳,切出自己需要的量。(一般一个人吃的话,四分之一的量就可以了,因为它会越泡越多)。

2、银耳洗净,泡一个小时左右。(这里需要注意时间,最长不能超过6个小时。更不能前一晚泡,第二天煮。这样不仅会使银耳的营养流失,还会滋生细菌)。

3、切掉银耳根部。

4、将泡好的银耳撕成小块(越碎越好),放入锅中后加水,水和银耳的比例大概是5 : 1。然后开大火煮10分钟。

5、10分钟后开始搅拌15秒以上。一定一定一定要搅拌!搅拌是出胶的秘诀,而且搅拌时长不得少于15秒。

6、搅拌后转中小火,煮30分钟左右。(期间也需要搅拌,为了能出胶,就不能省略搅拌这个步骤)。

7、红枣剪成两半,和冰糖一起加入锅中,再煮20分钟左右。

8、出锅的前1分钟加入枸杞。枸杞不能煮太长时间,1分钟就够了,完了出锅即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8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