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的全诗是什么?

《十五从军征》的全诗是什么?,第1张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他说)“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鉴赏:《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创作背景: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读者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题 解】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诗歌。诗歌通过一个退伍老兵的自述,讲述自己少年时从征,80岁返回故里但人事全非的情景,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残酷,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凄凉、悲哀及痛苦。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饱经风霜的老人,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具有特殊意义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战乱频繁、兵役残酷的社会现实。

诗的开头,统摄全篇、韵长旨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平平常常的十个字,却突出了主人公的特殊经历和心境心情。一个英姿少年,转瞬龙钟老态,作者没有絮絮描述这个老兵65年日日沙场、夜夜枕戈的惊心往事,却用一个“始得归”的“始”字,准确、精练地传达了主人公65年昼夜思家,盼归不得,年朽力衰方得回转家园的亦悲亦喜、亦喜亦悲的复杂心情。这愁苦的情感氛围笼罩全诗。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的询问,推出了诗歌的聚光点——家。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冰天雪地里当头浇下的一盆冰凌未澌的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当年热闹温馨的家,成了野兔、野鸡、野谷、野菜、松柏、坟茔构成的荒凉地!由遥望到近看,满眼尽是荒凉凄楚。这位风尘仆仆的老人,默默无言地舂去野生谷子的皮壳,采下野生葵菜的叶子来煮吃。可等到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煮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位老兵茫然远望时,65年的艰辛困苦,65年的思念盼待,都化作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多么深厚而沉痛的思想感情啊!诗至结尾,作者、读者的感情浓度都达到了顶点。

而作品最深刻的还在于它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还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通过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诗中写道,服了整整65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惟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有家难回,但与那些不能苟生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的了。这就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可见,本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389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3
下一篇 2023-02-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