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是可以吃的。
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扩展资料:
蝗虫的研究价值
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它们危害的特点在于周期性的种群大爆发,并能长距离迁飞。多年研究表明,蝗虫从散居个体转变成喜欢群体生活的个体,是飞蝗形成大规模群体、长距离迁飞和成灾的生物学基础。
近些年来,有关蝗虫型变机制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尤其是在飞蝗型变的分子调控机制方面,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康乐研究组从2004年利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基因 *** 作等方法,揭示了飞蝗型变中行为调控的分子机理,勾勒出调控蝗虫型变的分子调控网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蝗虫
世界各地都有吃蝗虫的习俗,中国也一样,市面上的炸蝗虫甚至卖到上百一斤,是不少人爱不释手的美味。但蝗灾时期的蝗虫,最好不要吃,因为它们会发生剧烈的生理改变。蝗虫本是我们俗称的“蚂蚱”,利用保护色独居着,性格温和,碰到同类时都会害羞地回避。然而,当旱季食物大量减少时,它们便会群聚起来,变得凶猛、暴躁,颜色也会变得鲜艳。
蝗虫除了本身的诡异变化外,还有毒。
群聚的蝗虫会产生一种物质,当受到食虫鸟攻击时,便会合成剧毒的氢氰酸,让天敌不愿意吃。这也是为什么,食虫鸟见到单个的蝗虫后一定会捕食。但是在蝗灾发生时,食虫鸟却未聚集过去捕食。(这是去年中科院院士发表在ScienceAdvances的研究。)
能在自然界生存下来的物种,都绝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所以我们人类,也总是因自己的傲慢自大,而害人害己。
不过氢氰酸会在高温下挥发,理论上讲,高温处理过的蝗虫,比如油炸,是可以吃的。但这并非一定安全,有些蝗虫本身还带别的毒。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蝗灾进入非洲时,很多地区就已大规模喷洒杀虫剂,残留的毒性不言而喻。灭虫剂对作物、牲畜和土地的危害都非常大。一个不小心,又会有“惊喜”随着食物链来到人体……
所以,虽然蝗虫谈不上“野味”,但也不要试图一张嘴吃遍大自然。疫情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对于“亡羊补牢”的痛苦,想必每个人都深有体会了,所以不要妄图去吃蝗灾时期的蝗虫了。
人工培育的蝗虫可以食用,亦可药用
蝗虫的食用有着悠久的历史, 唐代就有食用蝗虫的记录。目前,国内蝗虫大规模食用,主要分布在山东、云南、两广地区,蝗虫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丰富,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与种类丰富等优点,可作为现用畜禽饲料鱼精粉、肉粉等的代用品。2018年、2019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多次“昆虫宴”,蝗虫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2013年发布《可食用昆虫:食物和饲料保障的未来前景》报告,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食用昆虫来消除饥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介绍,食用甲虫、蚂蚁和蚱蜢是非常有益的,它们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等有营养的物质。据统计,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大型公司从事各类蝗虫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事蝗虫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
从药物学看,蝗虫作为中药,其性味辛、甘、温, 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抽、解毒透渗、消肿止痛、滋补强壮等功效。在治疗小儿急慢惊、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疳积、咽喉肿痛、疹出不畅等疾病
当然可以吃。
蝗虫是一种可食用的昆虫,食用具有补充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营养的好处。
蝗虫为蝗科昆虫的成虫,其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质,也含有丰富的脂肪、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及维生素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因此,食用蝗虫可以补充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含有的蛋白质主要为异种蛋白,部分人群食用易出现过敏反应
蝗虫一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阵风似的,扫荡完一个地方之后便立刻转移阵地,根本不会给你留下很多时间来抓它们。倒是想吃,奈何人家不给机会!更主要的是,蝗虫当个零食吃还可以,它并不能当做粮食,吃再多也不管饱,再加上捉到的数量有限,能维持个三五天都算不错的了,根本不足以度过这段时间。
质量拓展:
一般来说,蝗虫的寿命为3个月,虫卵2周后孵化,幼虫6周左右就可以羽化成虫,而一年之中,蝗虫并非只有一次的繁殖次,会分批次产卵,所以会导致整个产量的提升,那么在不受控制的状态之下,肯定蝗虫的波及强度和范围更大,母体扩增倍数可达16-20倍,要进行控制那就更加的困难了,这就是为何蝗虫这么多,因为它的繁殖速度真的太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