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的定义

兴趣的定义,第1张

阐述一下的兴趣的定义(概念):兴趣是个人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亦称“爱好”,是个性倾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在人的心理行为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便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情感深厚。

                                 

再补充一下兴趣的作用:有益的兴趣能陶冶我的情 *** ,缓解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压力。

有利于我们人格的全面发展提高我们的在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们的的人际交往。

                                 

                               

                               

兴趣是人类在空闲时间喜欢做的休闲活动。兴趣是一种人们在空闲时享受及乐于去做的活动,通常人们不是以赚钱为目的而参与这些活动。或者去某处待着,以心情愉快为目的。

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却不一定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兴趣具有社会制约性,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其兴趣就会有不同的特点。

人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又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物质兴趣主要指人们对舒适的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的兴趣和追求;精神兴趣主要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如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知识)的兴趣和追求。就中学生来说,由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无论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都需要师长进行积极的引导,以防止在物质兴趣方面的畸形发展,在精神兴趣方面的消极发展和追求。

第二,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过程的兴趣。例如,有的中学生想象力丰富,富于创造性,喜欢制作各种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全神贯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接兴趣主要指对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的兴趣。有的中学生业余喜欢绘画,每当完成一幅画,他都会对自己取得的成果表现极大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直接兴趣,制作各种模型的过程就很乏味、枯燥;而没有间接兴趣的支持,也就没有目标,过程就很难持久下去,因此,只有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持之以恒,目标明确,取得成功。

第三,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社会兴趣指社会成员对某一领域的普遍兴趣,或社会某一领域对社会成员的普遍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zaji/58400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2-14
下一篇 2023-02-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